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常见心理问题及调节方法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802457270
  • 作      者:
    严进,郭渝成主编
  • 出 版 社 :
    军事医学科学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11
收藏
编辑推荐
  我们究竟是为了生活而工作,还是为了工作而生活?这个问题的答案也许并不那么重要。重要的是,无论工作还是生活。我们都可以选择是任由它变得更糟糕,还是让它变得有趣一点。 《常见心理问题及调节方法》从显而易见的种种病症入手,介绍了各种常见心理问题的症状表现、发病机制、测量及调节方法,力图用最通俗的语言表述,使其成为适用于广大专业人士及普通民众的生活保健用书。相信您通过阅读此书,一定可以重新审视自我并提升应对日常生活中遇到的各类心理不适的能力。
展开
内容介绍
  94%的中国人感觉“生活很有压力”,这一比例甚至高于生活节奏较快、压力较大的韩国(91%)、新加坡(90%)和日本(82%),而89%的中国人希望“放慢生活的步调”。在巨大的压力下,人们希望生活能变得更有乐趣。
  抑郁症是一种常见的心理疾病,患者数占世界人口的5%,其自杀率高达12%-14%,被称为“第一心理杀手”。患上抑郁症并不意味着你心胸狭窄,也不能说明你意志薄弱。因此当出现症状时,不要刻意隐瞒自己的抑郁情绪,因为抑郁症是完全可以治愈的。
  焦虑是人们面对生活压力时的一种心理防御措施,这种焦虑反应也可以发展为各种类型的焦虑症,常见于20-40岁人群中。药物治疗对焦虑症收效甚微。但行为治疗、放松疗法等心理治疗则可取得比较理想的效果。
  人格障碍患者占我国人口的1%。集中表现为社会环境适应不良,即不能根据外界环境反馈的信息及时调整自己的行为。人格障碍的治疗应与预防相结合,而7岁以内是人格形成的关键期。
  了解各种常见心理问题的症状表现、发病机制、测量及调节方法,可以使你更好地掌握自己的心理健康状况,并在日常生活中出现心理不适的时候提高自己的辨别、预防及应对能力。从阅读《常见心理问题及调节方法》开始,让您的生活变得更有趣些吧!
展开
精彩书摘
  (七)放松疗法
  1.身心松弛技术找一个安静不受干扰的房间,光线柔和些更好。关上门,坐在一把舒服的椅子上,两脚平落地面,双眼微闭。做深呼吸,注意呼吸时要慢慢地吸入后再慢慢地呼出,保持呼吸节奏的自然状态。注意力全部集中在呼吸上。注意力集中在脸部,当觉察出脸上或眼睛周围有紧绷的感觉时,再把这种现象想象成是一个绳结,这个绳结正在被放松。这时,脸部肌肉也随之同步松弛,就像一根拉紧的皮筋正在松回去一样。当脸部和眼睛周围的肌肉放松以后,再仔细体会这种松弛感,并把这种感觉向身体其他部位传播,按上述技术方法达到放松的要求。用上述松弛技术使身体各部位都放松,其顺序可以按从上到下,即由牙关起,经过颈部、肩部、上臂、下臂、手掌、胸部、腹部、大腿、小腿、足踝至脚部。身体各部位放松后,让这种舒适感保持下来,维持3~5分钟准备收式复原。收式开始前,把注意力集中在房间里,眼睛慢慢睁开,松弛结束。这种技术的关键在于放松的意念。当体会到这种感觉时,神奇作用也就会发生了。
  2.呼吸调节技术呼吸调节技术是运用特殊的呼吸技术以控制呼吸的频率和深度,从而提高吸氧水平和增强身体活动能力,改善心理状态,治愈心理疾病或躯体疾病的心理治疗技术。呼吸调节技术分为胸腹式呼吸交替训练、意念性深呼吸训练和按摩式呼吸训练。
  胸腹式呼吸交替训练的操作方法为:平躺在床上,头下垫枕头,两腿弯曲并分开相距20~30厘米,两手分别置于胸部和腹部。先呼吸并隆胸,使意念停留在胸部上,此时置于胸部上的手会慢慢随之升起,然后呼气,再吸气并鼓腹,使意念停留在腹部上,此时置于腹部上的手会慢慢随之升起,然后呼气。这样反复交替训练,不断体验胸、腹部的上下起伏,以及呼吸时舒适摔松的感觉。
  意念性呼吸训练的操作方法为:面对树林、草丛、小河、空旷地带等空气清新处站立,面朝前,两手自然垂于两侧,双脚后跟并拢,脚尖张开,相距约 15厘米。吸气时双臂缓缓抬起,与地面平行,想象新鲜空气自十个手指进入,随手臂经肩头到达头部、颈部、胸部、腹部,然后缓缓呼气,想象浑浊空气沿着两条腿自十个脚趾排出,同时双臂缓缓放下呈自然垂直状。如果躯体某部位有疾患,则吸气时可用意念让新鲜空气在该部位多停留一会儿。
  按摩式呼吸训练的操作方法为:站立,两臂侧垂,做一次深呼吸。吸气时缓缓举起双臂,同时握拳慢慢伸向身体两侧,与躯体呈十字状,然后脚跟着地,两臂松拳恢复侧垂状。深呼吸后改做平静呼吸状,同时两只手掌分别平放在左右胸大肌上做上下按摩,再放在腹肌上做上下按摩,最后左手放在右肩上,右手放在左肩上,分别做由肩向臂、由臂向肩的按摩。按摩结束后继续深呼吸,呼吸后再按摩,如此循环往复进行,就可以得到身体的深度放松。
  (八)示范疗法 示范疗法,又称模仿疗法。它是通过让患者观察和模仿来矫正其适应不良行为或神经症性反应。亚里士多德约在2300年前就写道:“人是最富于模仿性的动物。人是借助模仿来学习他最早的功课的。”社会学习理论家认为:大量行为是由简单的模仿获得的。人们通过观察他们周围的生活环境、人和事,学会了许多东西。
  示范疗法是以这样一条行为主义的基本原理为基础的:人的各种行为,无论是适应性行为还是不良行为,都是通过后天的学习获得的。因此,通过同样的方式也可以改变不良行为,或重新学习适应性行为。我们在生活中所学到的许多东西,从行为到态度,都是通过观察并模仿他人而习得的,童年期的学习尤其具有这种特点。如果一个母亲在孩子面前表现出特别害怕小动物的话,她的儿女对此也会感到恐惧。如果一个儿童在一个小气吝啬的环境中长大,他也会形成一种斤斤计较的性格。
  示范疗法正是基于上述实验及其理论而产生的一种行为治疗方法。班杜拉认为,一切直接经验的学习,都是由于看到别人的所作所为,看到了这些行为的结果,因共鸣而产生的。由此推论,如果给那些有行为问题的人提供机会,让他们观看别人的切合时宜的行动,他们就能够放弃自己的不适应行为,建立良好的适应行为,从而达到治疗的目的。
  有一个非常简单然而却十分有效的实验,极好地验证了示范疗法的作用。这个实验是由奥康诺尔设计实施的。他在幼儿园中挑选了13名具有社会孤独行为的儿童,他们很少与同伴交往。他对其中6名儿童进行示范治疗,其余的7名作为对照组。示范的方法即是观看幼儿园活动的录像。片中有这样一些镜头:一个儿童先是观看其他儿童的交往,随后他自己也参与进去,这时其他儿童即来和他谈笑,给他玩具玩,对他的参与表现出积极的态度。游戏活动从平静地看书、搭积木,到剧烈的追逐游戏。对照组的7名儿童则观看一部关于海豚的电视片。经一个疗程后,过去表现孤独的6名实验组儿童,愿意并参与到其他儿童的活动中,其次数与“正常”儿童一样多或更多。而对照组的7名儿童仍然表现为社会孤独行为。追踪观察发现,6名实验组儿童,除1人外,其他儿童都保持着良好的社会交往习惯。奥康诺尔解释说,那名仍是孤独的儿童,看录像时由于机械故障,音频与图像是不同步的。
  (九)自信训练 所谓自信训练,就是“由治疗者扮演患者不敢接触的人,引导求助者对他发表意见,使其把长期压抑的情感、态度和想法,不论是肯定的还是否定的都表达出来,以达到心理平衡”。
  1.确认需要进行自信训练的问题这一步骤在求助者心理诊断中,我们应予以查明,可对求助者的个人生活史做一了解,并对他们进行行为合理教育,尤其对那些自信行为在道德上的合适性表示怀疑的求助者,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对他们加以指导: 一是只照顾自己不顾及别人,侵占他人的利益以满足自己的需要,社会病态求助者就是按这一准则行事的。这种人在一开始可能会达到自己的目的,但是迟早会引起周围人的反感。
  二是处处先人后己。按照这种准则待人处事的人常常有情绪上的波动,他们在内疚感和愤怒感之间摇摆不定,如果他们不能按照自己所奉行的准则行事,便会感到内疚。但是,如果他们真的那样做了,又会因这种自己否定自己需要的举止而感到挫折,进而引起他们的愤怒。
  三是在考虑自身需要的同时,也顾及别人的需要,这种人遵守社会生活规范,也能满足自己的真正需要,我们倡导的自信行为正是以这种准则为指导的。有些求助者也知道自信行为的正当性,但是仅仅知道不能解决问题,必须帮助他们将思想转化为行动,告诉他们一个人的自信行为就像一个大雪球,随着不断实践,雪球就会越滚越大。
  2.明确求助者进行自信训练的动机自信训练有时涉及求助者对于某种事物的态度与看法,所以就需要帮助他们认清自信训练的意义。
  3.将适当的行为加以明确界定这一步要求治疗者与求助者共同找出求助者应具有的适宜行为。在这一阶段要鼓励求助者注意观察他人的有效行为,或者在咨询中由我们作为模型,使其认识到对同一问题还有另一种解决或应对的方法,认识到自己的行为是不适宜的。我们亦可作为客观的观察者,把自己对求助者行为的感想反馈给他。
  4.自信行为的训练阶段在这一阶段的训练中,可采用角色扮演的方法,使求助者在这一过程中主动模仿学习新的行为方式。同时,我们不仅要帮助他们学会用言语表达自己的感情,而且帮助求助者学习非语言的表达方式。
  具体应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一是与求助者共同讨论他们表现自信行为时感到困难的情境。这些情境或许有若干个,可根据求助者的害怕程度将其排列成等级,就像系统脱敏训练中的恐惧事件层次一样。并且,情境的描述力争做到栩栩如生。
  二是与求助者一起,通过角色扮演、模仿和指导,按排列出的情景逐一练习,从求助者害怕程度最轻的情景开始。对求助者在诸如面部表情、姿势、手臂运动、语调、眼睛接触等方面的进步给予强化。
  三是在完成上述阶段后,求助者感到掌握了在某些情景中表现的自信行为。因此,治疗者应和求助者一起讨论在这些情景中一些其他的可能需要的自信行为。例如,在求助者的自信行为引来了对方的一个负性反应时,求助者应该怎样对付。
  四是让求助者在实际生活中运用学到的自信行为与自信陈述,以便对付所遇到的问题。这一步比较困难,要鼓励求助者大胆去做,而且最好把自己的行为体验和别人的反应记录下来。这样,可以帮助求助者发现任何以往不曾考虑到的问题,以便及时解决。
  五是与求助者一起讨论在实际生活中表现自信行为时遇到的问题,提出解决的方法。对求助者的进步给予强化,鼓励求助者继续实践,并记录下他的体验。
  (十)角色扮演 角色扮演是指具体去扮演自己所希望发生的行为,经实际扮演及反复练习,形成新的所期望的行为。如与自己孩子交往时,应扮演家长的角色;与妻子交往时,应以丈夫的角色出现;与领导相处时,应以上下级关系相处;与父母交往时,应以子女的角色出现等。经过角色扮演的反复训练,逐渐培养和建立新行为,以便更好地适应现实社会。角色扮演在夫妻治疗或家庭治疗时常被采用,也用于人际关系的训练,可经过实际训练建立起所期望的新行为。例如一对夫妻吵架,先分析吵架原因,让他们扮演如何吵架。再讨论是否可以改变方式,然后重新演习如何不以吵架的方式表达。
  ……
展开
目录
第一章 常见心理问题
第一节 抑郁
一、抑郁症的症状特征
二、抑郁症的病因
三、抑郁症的发病机制
四、心理医生提示
五、抑郁症的诊断
六、抑郁症的分类
七、抑郁症的心理调节方法
第二节 焦虑
一、焦虑症的定义
二、焦虑症的病因
三、焦虑症的发病机制
四、焦虑症的症状表现
五、焦虑症的诊断标准
六、焦虑症的鉴别诊断
七、焦虑症的心理调节方法
第三节 恐惧
一、恐惧症的定义
二、恐惧症的病因
三、恐惧症的发病机制
四、恐惧症的诊断标准
五、恐惧症的分类及相应的诊断
六、恐惧症的鉴别诊断
七、恐惧症的心理调节方法
第四节 强迫
一、强迫症的定义
二、强迫症的病因
三、强迫症的发病机制
四、强迫症的症状表现
五、强迫症的诊断标准
六、强迫症的鉴别诊断
七、强迫症的心理调节方法
第五节 疑病
一、疑病症的定义
二、疑病症的病因
三、疑病症的发病机制
四、疑病症的症状表现
五、疑病症的诊断标准
六、疑病症的鉴别诊断
七、疑病症的心理调节方法
第六节 失眠
一、失眠症的定义
二、失眠症的病因
三、失眠症的发病机制
四、失眠症的症状表现
五、失眠症的诊断标准
六、失眠症的鉴别诊断
七、失眠症的心理调节方法
第七节 疼痛
一、疼痛的特点
二、疼痛的分类
三、疼痛的理论模型
四、疼痛的影响因素
五、心理医生提示
六、疼痛的心理调节方法
第八节 人格障碍
一、人格障碍的常见类型
二、人格障碍的形成原因
三、人格障碍的心理调节方法
第九节 行为问题
一、A型行为
二、进食障碍
三、儿童行为问题
四、性行为问题
第十节 压力与应激
一、压力
二、创伤后应激障碍(PTSD)
三、适应障碍
第十一节 心身疾病
一、心身疾病的分类
二、心身疾病的范围
三、心身疾病的病因
四、心身疾病的发病机制
五、心身疾病的治疗方法
第二章 心理测评工具
第一节 心理行为综合评定量表
一、明尼苏迭多相人格问卷
二、艾森克人格问卷
三、症状自评量表
四、青少年自评量表
五、运动员心理症状自评量表
第二节 生存质量评定
一、世界卫生组织生存质量测定量表简表
二、自杀与睡眠评定
第三节 个性因素评定
A型行为类型问卷
第四节 抑郁及相关问题的评定
一、贝克抑郁自评问卷(BDI)
二、抑郁自评量表(SDS)
第五节 恐惧及相关问题的评定
社交恐惧症量表(SPIN)
第六节 焦虑及相关问题的评定
一、状态一特质焦虑问卷(STAI)
二、焦虑自评量表(SAS)
三、运动认知特质焦虑量表(CCTAI)
第七节 强迫及相关问题的评定
Yale-Brown强迫症状量表
第八节 生活事件、应激与应付方式评定
一、生活事件量表(LES)
二、军人心理应激自评问卷
三、运动员心理应激量表(PSSA)
第九节 儿童心理行为评定
一、Conners儿童行为问卷
二、儿童孤独症评定量表(CARS)
三、儿童感觉统合能力发展评定量表
第十节 成人心理行为评定
一、MBTI职业性格测试
二、疲劳评定量表
三、社会适应不良量表
四、性心理与性功能评定
第三章 心理调节方法
第一节 行为疗法
一、历史起源
二、适应范围
三、主要内容及特点
四、主要方法及步骤
第二节 认知疗法
一、历史起源
二、适用范围
三、主要内容及特点
四、主要方法及步骤
第三节 精神分析疗法
一、历史起源
二、适用范围
三、主要内容及特点
四、主要方法及步骤
第四节 人本主义疗法
一、历史起源
二、适用范围
三、主要内容及特点
四、主要方法及步骤
第五节 格式塔疗法
一、历史起源
二、适用范围
三、主要内容及特点
四、主要方法及步骤
第六节 中医疗法
一、历史起源
二、适用范围
三、主要内容及特点
四、主要方法及步骤
第七节 艺术疗法
一、历史起源
二、适用范围
三、主要内容及特点
四、主要方法及步骤
第八节 团体疗法
一、历史起源
二、适用范围
三、主要内容及特点
四、主要方法及步骤
第九节 家庭治疗
一、历史起源
二、适用范围
三、主要内容及特点
四、主要方法及步骤
第十节 催眠疗法
一、历史起源
二、适用范围
三、主要内容及特点
四、主要方法及步骤
第十一节 森田疗法
一、历史起源
二、适用范围
三、主要内容及特点
四、主要方法及步骤
第十二节 心理剧疗法
一、历史起源
二、适用范围
三、主要内容及特点
四、主要方法及步骤
第十三节 危机干预
一、历史起源
二、适用范围
三、主要内容及特点
四、主要方法及步骤
第十四节 沙盘游戏疗法
一、历史起源
二、适用范围
三、主要内容及特点
四、主要方法及步骤
第十五节 叙事心理治疗
一、历史起源
二、适用范围
三、主要内容及特点
四、主要方法及步骤
第十六节 现实疗法
一、历史起源
二、适用范围
三、主要内容及特点
四、主要方法及步骤
第十七节 积极疗法
一、历史起源
二、适用范围
三、主要内容及特点
四、主要方法及步骤
第十八节 其他心理治疗疗法
一、眼动疗法
二、焦点解决心理咨询
三、感觉统合疗法
四、交互分析疗法
五、意象对话疗法
六、内观疗法
七、漂浮疗法
八、意义治疗法
参考文献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