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新编临床中药学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030323828
  • 作      者:
    陈仁寿主编
  • 出 版 社 :
    科学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11
收藏
作者简介
    陈仁寿,教授,1963年生,江苏溧阳人,南京中医药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中药大辞典》(第二版)主编、《中华本草》编委,点校过《四库全书·金匮要略》、《四库全书·伤寒论》、《广瘟疫论》及《针经三书》等。
展开
内容介绍
    《新编临床中药学》一书依照最新《药典》(2010年版)所载药物,将《药典》与临床中药学相融合,药物编排和体例均同临床中药学著作,按功效分类介绍《药典》所载的500多种中药的常用异名、来源、产地、采收加工、药性、功效、应用法用量、使用注意、化学成分、药理作用、临床报道等内容。《新编临床中药学》试图对中药学进行初步的综合整理,为临床、科研、教学工作提供较为全面、系统的参考资料,成为一部切合实用的中药专业工具书,适用于中西医临床工作者、医药院校的师生、科研工作者以及中医药爱好者等参阅使用。
展开
精彩书摘
    《名医别录》成于东汉末至两晋间(约公元3世纪),或有部分更早的资料,故非一人一代的著作,作者不详。全书3卷,载药至少730种,为综合性本草著作。该书除从药品数目和内容方面进一步充实了《本经》外,还增加了较多药物别名、药物产地的具体郡县名称、采集时月及加工方式,这些内容填补了《本经》的空白,被后世视为仅次于《本经》的早期药学经典而受到重视。
    《本草经集注》为梁代陶弘景所著,成于公元500年前后,以《本经》365种药物为基础,补入《名医别录》365种副品,加上著者的注释而编写而成,共载药物730种。该书首次将药物按自然属性分为7类,即玉石、草、木、虫兽、果菜、米食、有名无用7类,这种分类方法在我国古代药学史上具有深远的影响,为后世中药自然属性分类的主要依据。陶氏除了对《神农本草经》中有关药物炮制、度量衡、剂型等进行了考订修正以外,还纠正了部分药物的紊乱现象,表明当时对中药的认识已经较为深入。
    除了对中药品种和分类有了深入认识之外,这一阶段对药物炮制技术的认识也非常系统,这一点从《雷公炮炙论》(南朝刘宋时代,420~479年)可以体现出来。《雷公炮炙论》是一部全面介绍当时炮制方法的药学著作,介绍了各种炮制方法,如:①净选:计有净拣、去甲土或上粗皮、去节并沫、揩、拭、刷、刮、削、剥等;②粉碎切制:计有切、挫、擘、搥、舂、捣、碾、杵、研、磨、水飞等;③干燥:计有拭干、阴干、风干、晒干、焙干、炙干、蒸干等;④水火制:计有浸、煮、煎、炼、炒、熬、炙、焙、炮、煅等;⑤加辅料制:计有苦酒浸、蜜涂炙、同糯米炒、酥炒、麻油煮、糯泔浸、加各种草药制等。其中很多方法至今都仍在使用,标志着当时中药炮制学已成为中药学中的一门分支学科。
    ……
展开
目录
前言
凡例
绪论
一、中药的历史
二、中药产地与道地药材
三、中药的采收
四、中药的炮制
五、药性理论
六、中药的配伍
七、用药禁忌
八、中药的用药剂量
九、中药的剂型与制法
十、中药的服用方法
第一章 解表药
第一节 发散风寒药
麻黄
桂枝
紫苏叶
柴苏梗
荆芥(荆芥穗)
防风
生姜
香薷
羌活
白芷
细辛
藁本
辛夷
苍耳子
西河柳
牡荆叶
鹅不食草
第二节 发散风热药
桑叶
菊花
薄荷
柴胡
升麻
葛根(粉葛)
牛蒡子
蝉蜕
木贼
蔓荆子
淡豆豉
荷叶
浮萍
大豆黄卷
一枝黄花

第二章 清热药
第一节 清热泻火药
石膏(煅石膏)
知母
栀子(焦栀子)
天花粉
夏枯草
决明子
芦根
淡竹叶
鸭跖草
谷精草
密蒙花
青葙子
青果
莲子心
猪胆粉
龙脷叶
甜瓜子
第二节 清热燥湿药
黄连
黄柏(关黄柏)
黄芩
龙胆
秦皮
苦参
白鲜皮
虎杖
椿皮
鸦胆子
功劳木
委陵菜
积雪草
苘麻子
蕤仁
三颗针
布渣叶
木棉花
第三节 清热解毒药
金银花(山银花)
连翘
大青叶(蓼大青叶)
板蓝根(南板蓝根)
青黛
重楼
大血藤
紫花地丁
野菊花
蒲公英
射干(川射干)
山豆根
北豆根
马勃
木蝴蝶
金果榄
鱼腥草
金荞麦
白头翁
半边莲
半枝莲
穿心莲
忍冬藤
马齿苋
土茯苓
马鞭草
拳参
土贝母
山慈姑
白蔹
漏芦(禹州漏芦)
西瓜霜
朱砂根
贯众(绵马贯众、紫萁贯众、绵马贯
众炭)
天葵子
地锦草
锦灯笼
苦地丁
毛诃子
黄藤
苦木
水飞蓟
臭灵丹草
当药
四季青
冬凌草
翻白草
飞扬草
杠板归
高山辣根菜
洪莲
筋骨草
救必应
苦玄参
千里光
西青果
菥蓂
翼首草
蓍草
第四节 清热凉血药
地黄
赤芍
牡丹皮
玄参
紫草
余甘子
肿节风
草乌叶
第五节 清虚热药
青蒿
白薇
地骨皮
银柴胡
胡黄连
枸骨叶

第三章 泻下药
第一节 攻下药
大黄
芒硝
玄明粉
番泻叶
芦荟
第二节 润下药
火麻仁
郁李仁
亚麻子
麻油
第三节 峻下逐水药
甘遂
芫花
大戟(京大戟、红大戟)
狼毒
巴豆(巴豆霜)
牵牛子
商陆
千金子(千金子霜)

第四章 祛风湿药
第一节 祛风湿散寒药
独活
威灵仙
川乌(制川乌)
草乌(制草乌)
木瓜
蕲蛇
乌梢蛇
金钱白花蛇
丁公藤
地枫皮
丝瓜络
徐长卿
穿山龙
闹羊花
海风藤
青风藤
夏天无
伸筋草
路路通
蜂房
两面针
两头尖
灯盏细辛
小驳骨
野木瓜
油松节
第二节 祛风湿清热药
秦艽
络石藤
桑枝
一稀莶草
老鹳草
石吊兰
第三节 祛风湿强筋骨药
五加皮
桑寄生(槲寄生)
香加皮
狗脊
鹿衔草
千年健
菝葜

第五章 化湿药
藿香(广藿香)
佩兰
苍术
厚朴
砂仁
豆蔻
草豆蔻
红豆蔻
草果

第六章 利水渗湿药
第一节 利水消肿药
茯苓
猪苓
薏苡仁
防己
泽泻
赤小豆
冬瓜皮
茯苓皮
第二节 利水通淋药
车前子
车前草
木通(川木通)
通草
瞿麦
匾蓄
滑石(滑石粉)
地肤子
海金沙
石韦
萆薢(粉草薢、绵萆蓐)
冬葵果
灯心草
连钱草
小通草
三白革
黄蜀葵花
第三节 利湿退黄药
茵陈
金钱草(广金钱草)
垂盆草
鸡骨草
青叶胆
菊苣

第七章 温里药
附子
千姜
肉桂
吴茱萸
丁香(母丁香)
高良姜
花椒
胡椒
荜茇
荜澄茄
小茴香
八角茴香
辣椒

第八章 理气药
陈皮
青皮
枳壳
枳实
木香
沉香
檀香
降香
香附
川楝子
乌药
大腹皮
土木香
川木香
佛手
香橼
玫瑰花
厚朴花
梅花
薤白
九香虫
九里香
刀豆
柿蒂
荔枝核
橘核
娑罗子
预知子
天仙藤
天仙子
甘松
山柰
广枣
白屈菜
黄山药
蜘蛛香
贯叶金丝桃

第九章 消食药
山楂
麦芽
谷芽
稻芽
莱菔子
鸡内金
阿魏

第十章 驱虫药
使君子
雷丸
苦楝皮
槟榔(焦槟榔)
鹤虱(南鹤虱)
榧予
茶油

第十一章 止血药
第一节 凉血止血药
大蓟(大蓟炭)
小蓟
白茅根
地榆
侧柏叶
鸡冠花
断血流
槐花
槐角
瓦松
大青盐
第二节 化瘀止血药
三七
茜草
蒲黄
血余炭
莲房
藕节
花蕊石
独一味
第三节 收敛止血药
白及
仙鹤草
海螵蛸
棕榈
荆芥炭(荆芥穗炭)
松花粉
紫珠叶(广东紫珠、大叶紫珠)
虫白蜡
第四节 温经止血药
炮姜
艾叶

第十二章 活血化瘀药
第一节 活血止痛药
川芎
延胡索
郁金
姜黄(片姜黄)
乳香
没药
山楂叶
银杏叶
亚乎奴
桃枝
第二节 活血调经药
丹参
红花
西红花
桃仁
泽兰
益母草
王不留行
月季花
茺蔚子
凌霄花
卷柏
急性子
干漆
小叶莲
第三节 活血疗伤药
马钱子(马钱子粉)
自然铜
血竭
苏木
松节油
枫香脂
刘寄奴(北刘寄奴)
山香圆叶
第四节 破血消癞药
三棱
莪术
水蛭
土鳖虫
穿山甲
水红花子

第十三章 化痰止咳平喘药
第一节 温化寒痰药
半夏(清半夏、法半夏、姜半夏)
天南星
胆南星
旋覆花
白前
芥子
橘红
化橘红
猪牙皂
沙棘
金沸草
华山参
猫爪草
大皂角
第二节 清化热痰药
川贝母(平贝母、伊贝母)
浙贝母(湖北贝母)
瓜蒌
瓜蒌子(炒瓜蒌子)
瓜蒌皮
天竺黄
前胡(紫花前胡)
桔梗
明党参
竹茹
瓦楞子
胖大海
白附子
海藻
昆布
蛤壳
青礞石(金礞石)
矮地茶
野马追
瓜子金
金龙胆草
通关藤
暴马子皮
第三节 止咳平喘药
苦杏仁
紫菀
紫苏子
款冬花
马兜铃
桑白皮
枇杷叶
葶苈子
百部
白果
罗汉果
洋金花
满山红

第十四章 安神药
第一节 重镇安神药
朱砂
珍珠
紫石英
第二节 养心安神药
酸枣仁
柏子仁
合欢皮
合欢花
远志

第十五章 平肝息风药
第一节 平抑肝阳药
珍珠母
石决明
牡蛎
蒺藜
赭石
磁石
罗布麻叶
第二节 息风止痉药
天麻
钩藤
羚羊角
牛黄(人工牛黄、体外培育牛黄)
水牛角
地龙
全蝎
蜈蚣
僵蚕
蛇蜕

第十六章 开窍药
麝香
冰片(艾片)
苏合香
石菖蒲
藏菖蒲
安息香

第十七章 补虚药
第一节 补气药
人参(红参)
人参叶
党参
西洋参
黄芪(炙黄芪、红芪、炙红芪)
白术
太子参
山药
黄精
白扁豆
甘草(炙甘草)
大枣
莲子
刺五加
红景天
竹节参
珠子参
蜂蜜
蜂胶
云芝
榼藤子
蓝布正
第二节 补血药
当归
熟地黄
白芍
何首乌(制何首乌)
灵芝
鸡血藤(滇鸡血藤)
首乌藤
龙眼肉
皂矾
第三节 补阳药
鹿茸
鹿角
鹿角霜
淫羊藿(巫山淫羊藿)
紫河车
仙茅
巴戟天
肉苁蓉
杜仲(杜仲叶)
续断
锁阳
补骨脂
益智
骨碎补
菟丝子
蛇床子
沙苑子
蛤蚧
冬虫夏草
海马
海龙
核桃仁
胡芦巴
韭菜子
钟乳石
哈蟆油
黑种草子
天山雪莲
第四节 补阴药
南沙参
北沙参
麦冬
天冬
百合
玉竹
山麦冬
石斛
枸杞子
山茱萸
女贞子
墨旱莲
牛膝(川牛膝)
桑葚
黑芝麻
楮实子
龟甲
鳖甲
黑豆

第十八章 收涩药
第一节 固表止汗药
麻黄根
第二节 敛肺涩肠药
五味子(南五味子)
乌梅
五倍子
石榴皮
肉豆蔻
诃子
罂粟壳
赤石脂
禹余粮
第三节 固精缩尿止带药
覆盆子
桑螵蛸
金樱子
芡实
莲须

第十九章 解毒杀虫止痒药
大蒜
雄黄
硫黄
皂角刺
土荆皮
蟾酥
木鳖子
白矾
斑蝥
蓖麻子(蓖麻油)
常山

第二十章 拔毒化腐生肌药
轻粉
红粉
儿茶
炉甘石
蜂蜡
附篇
一、中文药名笔画索引
二、中文药名拼音索引
三、药用植、动、矿物拉丁学名索引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