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获得专利的切肤之感
陈世宜同学讲述了发明创新的过程:“由于家庭贫困,父母为了供我上大学,就和我一起来到昆明打工。父母在昆明找到一份工作,就是生产桩头。他们当时生产桩头的办法是先将地填平整再密实,然后再将平整密实好的地面挖出一个锥型,将混凝土浇灌其中,经振动器振动密实,待其自然硬化后将桩头边上的泥土挖开取出桩头。就这样父母和他们的工友们一天大约能生产50~60颗,课余时间我也加入了他们的队伍,但是仅3天我就支持不住了。那样做既费时又费力,当时我就在想,可不可以将钢板铸就成桩头模具,直接用模具生产,效率不就可以提高很多吗?晚上我就将我的想法告诉了父母,当时父亲不但不支持还说‘要是能,早就有人做出来了,哪还轮得到你来讲’。这时我想到,在学校开设的创新教育课中,老师曾讲到了发明创造并不在于技术的难易程度,而是在于它是否比现有的技术更先进,是否能够解决生产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所以我就下决心一定要作出一套模具,让父母和工友们减轻劳动负担。此后,我每天都利用我在专业基础课中学习到的制图知识在图纸上设计,同时我还利用废弃的塑料瓶制作模型。我明白,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惟一标准。于是我用自己做的模型反复进行实验,在实验中我又发现了许多新问题,就查资料、想办法来解决所遇到的各种问题。在这个过程中,我感到发明创造需要的是胆大心细的做事作风,要敢于挑战新的难度,接受新的事物,在实际操作之前,应多设计几个方案,研究方案的可行性,取其精华,舍其糟粕,最后得出一个较优的方案,这样还可以将其余方案作为后备方案。大约经过1个月的时间,我终于研究出来了一套较优的方案,我耐心地将我的想法及设计好的模型详细地给父母及工友们讲解.并目做了演示。
……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