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有一种毒药叫“成功”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565104008
  • 作      者:
    赵翼如著
  • 出 版 社 :
    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11
收藏
编辑推荐
  “听说过吗?有一种毒药叫成功!毒药?毒着呢,它逼你交出整个童年。”当有一天儿子硬邦邦的话,蹦到作家赵翼如耳朵里时,她傻了。10多年来的辛苦是为了什么?难道是让孩子失去童年?她开始思考,发现,“被砸疼了的妈妈岂止我一个?”于是,她们联起手,决心告别“虎妈”,回归“平常妈”。于是,这本《有一种毒药叫“成功”》就完成了。
展开
作者简介
  赵翼如,南京师范大学77级人。曾为新华报业集团资深编辑,记者,客串过央视编导,中国文采声像出版社策划等。现供职于江苏省作家协会,一级作家。著有《倾斜的风景》、《灵魂的球场》等。其散文作品入选《中国新文学大系》及多种语文教材。
展开
内容介绍

  “90后”被誉为电脑上的一个插件,因此被称之为“无心”的一代。
  难道能怪他们吗?家的冷漠使他们不得不在学校组成虚拟家庭,寻找家的温暖。
  作者赵翼如说,这本《有一种毒药叫“成功”》写得挣扎,写得断断续续。副标题其实应是“失败妈妈的挣扎实录”。“因为我面对的,不只是天下的黑暗,更多的是自己内心的黑暗。但慢慢发觉,这是我不得不写的一本书,写出来是一次自身的‘排毒’,要紧的,是回归正常,回到平常。
  ” 《有一种毒药叫“成功”》这本书是对中国现阶段家庭教育的反思与自省。

 

展开
精彩书摘
  “虎妈”蔡美儿的中国式高压管教,把人吓一跳。据说一场小家庭“ 内战”,已扩展成一场全国大风暴,乃至戳到了美国的痛处:对自身衰退和新兴国家赶超的恐惧。
  布鲁克斯危言耸听:这是一位全心投入的母亲。而她的身后,还有10 亿同样雄心勃勃的中国妈妈,她们的孩子会在将来击垮我们的孩子。
  我们的孩子如何避免成为失败者? 成了美国《时代周刊》封面人物的蔡美儿宣告:魔鬼式的训练是成功的关键,所以中国小孩总在世界上扫荡各类大奖。
  “成功”的三大特质:不理会孩子的自尊心;认定孩子必须孝顺父母;坚信小孩子不懂事,需要父母指引。有一次,大女儿索菲亚在数学竞争中输给一个韩国小孩屈居第二,蔡美儿勒令她每个晚上做2000道数学题,直到她重夺第一。
  有人毫不客气,称虎妈为“地狱老母”:我们都谴责野蛮拆迁,但有多少妈妈正把孩子的童年拆迁到一个他不想去的梦魇般的地方……有例子证明她已构成虐待儿童。而电影《美丽人生》里的家长,活在地狱般的集中营里,却能把每一刻的恐怖,化作开心游戏赠给幼小的孩子。
  陶陶妈是某名校的老师,她用惨痛的故事质疑虎妈—— “虎妈战歌”?听上去,怎么像文革流行的一支曲子?哦,好像是虎头山上战天歌。
  请别忘记,我们这一代的“专制”出身。这样的妈妈,容易成为自己孩子的独裁者。
  《联合国宪章》中关于儿童权利的条约是没有争议的。条款包括宗教自由,不受暴力、虐待等侵害,认可儿童的休息权,从事符合年龄的游戏、娱乐活动,自由参加艺术生活的权利…… 虎妈的经历中有这么一段——她父母刚到美国甚至穷到没钱交取暖费,夜里不得不抱在一起度过整个冬天。她还记得上小学的时候,一个男生一边模仿她英文单词的发音,一边哈哈大笑,当时她就发誓要改掉中国口音。
  蔡美儿的爸爸每晚工作到凌晨三点,一双鞋子穿了八年。她典型的“ 中国妈妈”,永远觉得她做得不够好……在家中要说汉语,如一不小心说出英语单词,妈妈就用筷子狠狠打手板。成绩单只能是A。
  有一次,爸爸出席了蔡美儿获第二名的颁奖典礼,回来大怒道:千万,千万不要再让我这样丢脸了!他觉得女儿拿第二名就是羞辱他。
  那个“丢脸的第二”长久地烙在虎妈身上。我想她的记忆里,空缺了快乐童年。
  研究证明,一些中老年的疾病,可追溯到童年受的伤害,只是到了中老年才以疾病的形式表现出来。乐杜克斯发现了“杏仁核”的功能:主管情绪记忆。童年时期是杏仁核开始大量储存情绪记忆的时期,这也就是一个人的童年经验会影响一个人一生的原因。
  体检,要从中国妈妈的病历查起。你的血液还在那儿,这东西是很难变得了的。中国妈妈的形象,有的比如孟母、岳母,似乎替代了父亲形象的缺位。其母性行为中渗透了父性的威严。不少望子成龙的妈妈,给予孩子的是一种“人在人上”的焦虑,总想让孩子为自己挣得面子。
  细看虎妈的照片,她脸上线条欠柔,刻着生硬的棱角,少了慈祥之色,很难感受其母爱。似乎她父母的严厉,留在了她的眼神里。
  鲁迅说过:面子,是中国精神的纲领,抓住了这个,就像抓住了辫子一样,全身都跟着动了。老黑格尔有句话更厉害:你走吧,你走不出你的皮肤。
  而渗透到美国人血液里的基本精神,是尊重。尊重包括孩子在内的每一个独立个体。
  虎妈的“虎威”,也许源自百年的自卑。就是弱势群体,在心理上太渴望得到承认——我非要达到第一,非要做成那事,那是挣回面子的机缘,成功是对苦难的补偿,于是情绪随成败起落。
  为打翻身仗,自己和自己开战。逼孩子做2000道题,可谓悲壮。但绷得太紧的弓,会不会产生压力下的变形?再问一句,假如她的两个女儿同班,谁做第二? 其实人难逃遗传的命定,虎妈的女儿,有来自耶鲁教授的智力因子,第一的概率先天就高。这种故事难以复制。假如家有弱智儿呢,即便拼 20000道题,注定也拼不出第一,你逼他跳楼? 那天,一个六年级的女孩,忽然拽着我的衣角轻轻说:老师,我想自杀。不止我一个,我们同班三个人都想,去铁轨枕木上,体验死的清凉。
  怎么了?我惊跳而起,一把抓紧她的小手。
  女孩一张惊惶的脸,像孤儿院逃出来的:同桌的各种奖状一大摞了,我什么也没有。我笨、慢,妈妈要为我的智力请教脑科医生。妈妈……不要我了…… 23岁的打工妹阿香,逼迫4岁的女儿背唐诗。“疑是地上霜”一句背了五遍没顺溜,妈妈啪地一个嘴巴刷过去,孩子猝不及防,后脑戳在砖角上,当场脑溢血死亡。
  妈妈总想把做不成的一切,往孩子身上搁。孩子成了妈妈梦想的投射。P29-33
  ……
展开
目录
自序:病了的母爱
第一章  救孩子先救妈自己
受害母亲的担当:凶手也是妈妈的孩子
成功妈妈的失落:回不去了童年
质疑“中国虎妈”:每个孩子都应有尊严
哈佛女人的妥协:重要的是聆听生命
放鸭妈妈的从容:孩子身上兜满阳光
吸毒妈妈的呼号:戒毒一样戒“成功”
单身妈妈的隐痛:过密浓荫下,只长弱草
准妈妈忏悔录:面对生命的“陪审团”
老派女人的淡定:把生活欠下的,交给美去完成
妈妈聊天室私语
第二章  尊重独立个体的“自转”
行走中的问号
儿子又找了一个妈
妈妈的“监控器”
丢失母亲的“火孩子”
从战车上“出逃”
头撞南墙从“心”出发
孩子的公开情书
与“魔兽”共度良宵
安于边缘姿态
第三章  倾听生命流水的声音
痛着成长
90后的一篇日志
那只伸向夜空的小手
回访“从前”
“一场重建身份的战争”
快乐高于成功
第四章  身处“卑微”不失尊严
家有平常儿
半高处看世界
那些不结果实的叶子
当妈的“设圈”
百宝箱错当垃圾盒
悄然而至的分别
来路与去向
回归正常 回到平常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