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解放孩子的大脑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121134418
  • 作      者:
    武鹏程编著
  • 出 版 社 :
    电子工业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11
收藏
编辑推荐
    《图解父母必知的108件事》用“图解”的方式来阐述核心的家庭教育理念,是“浅阅读”类家教书的先行者。本书阅读时图文并茂,让阅读过程更加轻松快乐。 本书的主要内容为启智之旅,可以轻松一些,独立思考加速启智之旅,解放大脑的语言启智法,父母的“人造”天才启智法,天才的大脑“解放战争”等。
展开
内容介绍

    牛顿、达尔文、爱因斯坦、爱迪生为什么会成为伟大的科学家、发明家?难道说他们的大脑的结构与一般人不一样?当然不是!
    人类的大脑的生理结构都是一样的,如果大脑中没有任何知识和信息,那么大脑就不会拥有任何智慧。教会孩子科学用脑,能够使孩子的聪明翻倍,轻松并快乐的学会各种知识是父母能够给予孩子的一种将会令他受用一生的财富。
    父母们如何能够为孩子留下如此巨额“财富”?《解放孩子的大脑》将为您答疑解惑。

展开
精彩书摘
    “摁着牛头吃草”,太累! 我们的教育承担了不应由它来承担的过多的社会压力:升学、就业、致富、当官、成名成家,很多人把原因归结到应试教育体制上去。
    有个男孩去农村过暑假,见一个老农把牛拴在一根又细又矮的木桩上。
    男孩着急地说:“爷爷,不行,牛会跑掉的!”老农呵呵一笑,说:“放心吧,不会的。”男孩说:“这么小的木桩怎么能拴住这么高大的牛?”老农对男孩说:“这头牛还是小牛犊的时候就被拴在这根小木桩上了。刚开始的时候,它总是不肯老老实实地待着,刨蹄子、打喷鼻,不断地撒野,企图把小木桩拔起来。可是,那时候牛的力气小,折腾了一阵子还是在原地打转,不久它就不再折腾了。慢慢地,它长大了,力气也大了,可是它已经不想再去拔这小木桩了。” 是什么拴住了这头牛呢?是小小的木桩吗?不!拴住这头牛的不是木桩,而是由木桩形成的心理枷锁。一厢情愿地强化孩子的自我控制,置他们的主动性于不顾,孩子就会像那头被小木桩拴住的牛一样,小的时候想拔木桩,拔不动,等到长大了,有足够的力气去拔木桩了,却已经没有欲望了。
    当代教育者的最大困境其实就在于“摁着牛头吃草”,一厢情愿地训练 “牛嘴”要张开多少度、如何吃草,却不知“吃草”是它的本能。这样强硬和机械训练的结果是“牛”很累,教育者也很累,教学的效能却极低。变“被动教” 为孩子的“主动学”,是当前教育走出困境的唯一通途。
    在我国湖南有个著名的“神童”。他受到采自母亲的巨大学习压力,l7岁就考入中科大。然而不久后,他就退学回家了。原因竞是因为自理能力缺失,无法照顾自己。
    教育的镅是什么 这激发了我们思考教育的根本目的厦其本质属性。
    美国教育家杜成主张“教育即生活”、“教育即经验的改造”;英国教育家斯宾塞则认为教育的本质就是“为完满生活作准备。
    我国传统的孔孟思想认为,教育的本质在于通过“格物致知”,树立正确的道德观,最终达到“修身养性”的目的,形成完善的人格。
    由此看来,教育的根本目的在于完善受教育者的人格,使之不断地趋于完美。
    而当下的教育似乎偏离了这个主题——它过于重视知识的灌输和考试分数,而忽视了知识获取的方法和运甩。
    现代教育有两个伟大的使命:一是发现孩子,二是解放孩子。发现和解放孩子的前提是了解孩子,了解孩子的前提是尊重孩子。
    人的牛命发展规律在影响教育价值的因素中,有一个规律是居于核心与灵魂地位的,那就是人的主动性,它是人的素质核心,是一个人的“脊梁骨”,没有它的支撑,人是无法“站立”的。
    主动性规律,是人区别于动物的主动要求发展的高级本能,即一种人性,包括独立性、自主性、创造性。人的主动性,表明了人的自由发展的程度,可以说,人类进步的历史本身就是主动性不断增强的历史。
    每个孩子都具有丰动性,协助拓展孩子的丰动发展可能,应当是素质教育的灵魂。激发孩子的主动性呈现为这样的教育过程:当孩子隐约感觉到了发展可能,还没有来得及产生具体动机时,会产生一种独特的心理体验,这种体验叫美感。一位教育者,就是能不断提供给孩子这些美感,也就是不断展示给孩子发展的各种可能性,这时候,孩子的内心就会油然牛发卅实现那些可能性的冲动与激情,就开始了自主学习的旅程,教育因此实现。
    相反,如果只强调“灌输”的作用,实际卜就是对孩子的这种高级本能的蔑视和控制,他们被动地学,被动地接受外界的影响,就会逐渐失去对学习的热情。
    ……
展开
目录
启智之旅,可以轻松一些
教育,该教会孩子方法
“摁着牛头吃草”,太累!
变“要我学”为“我要学”
父母逼迫不出人才
孩子的学习能力是天生的
兴趣是学习的方向盘
激发孩子兴趣,满足求知欲
鼓励,决定孩子的兴趣
学习好,不如会用脑
寒窗“苦”读的疲惫
学习的逐渐转型
想象是创造性思维的基础
标准答案是把“凶器”
宽松和谐的环境促进脑发育
维护孩子的体力、脑力、心力
父母,是孩子大脑的启蒙老师
孩子的想象力比知识重要
记忆力的好坏影响智力
太注重成绩,培养不出天才
失败也能促进学习成长
别被孩子的任性征服
把孩子培养成大脑的主人
尊重孩子的梦想及想象
自信心开启孩子的潜能
用梦想激发大脑的潜能
独立思考加速启智之旅
距离,教会孩子独立
给孩子独处的空间
做“懒”父母,尊重孩子的独立
思考,促进孩子的成长
呵护孩子的好奇心
善于换位思考,孩子更积极
记忆力能促进问题的解决
多实践能激发孩子的思考力
想象力给孩子思考提供更广阔的空间
教孩子思考,而非思考什么
解放大脑的语言启智法
语言,不可轻视的启智力量
愤怒的语言能杀死洋葱
语言与大脑成长的关系
语言能体现思维的内容和方式
突破孩子的语言障碍
多语教育优于单一语言教育
睡前故事,帮助孩子累积词汇
父母要会给孩子“讲故事”
多问孩子开放式的问题
引导孩子自己编故事
开展家庭接龙故事会
父亲教育能促进语言发展
训练孩子的表达能力
制造“错误”能刺激孩子大脑
新式“故意忽略法”
怎样用语言激发孩子的大脑
听觉是开启右脑的钥匙
“综合刺激”促进右脑发育
全面活动反应法,促进语言发展
游戏活动熏陶法,提升语言能力
父母的“人造”天才启智法
记忆力,造就“人造”天才
从“人造学习天才”说起
记忆力是思考的基石
天才来源于超强的记忆力
怎样培养孩子的记忆力
阅读,“人造”天才启智的法宝
对话式阅读的妙用
让阅读成为家庭的娱乐活动
父母做榜样,让孩子主动看书
音乐,“人造”天才启智离不开
给孩子唱歌听
多听不同类型的音乐
鼓励孩子弹奏乐器
天才的大脑“解放战争”
起步阶段的思考锻炼
锻炼反应速度,训练逆向思维
玩“反口令”,训练求异思维
关键阶段的思维记忆力锻炼
找形状、玩积木,训练空间感
棋类游戏是“智力体操”
发展阶段锻炼孩子的抽象思维和逻辑思维
全局考虑,提升孩子的判断力
玩藏宝图,训练空间知觉能力
切蛋糕,训练空间思维能力
帮助孩子的大脑快乐“呼吸”
让孩子大脑快乐起来
允许孩子“奇思妙想”
请父母听听孩子的唠叨
想象力是孩子最大的财富
放飞心智,让孩子脱离模式囚笼的束缚
“像”,不再是好的标准
标准答案,成为教育孩子的唯一标准
相同的圣诞树下隐藏着的束缚
鼓励孩子天马行空的思维
让好奇心成为引导孩子学习的指挥棒
让孩子的心情快乐起来
请学会尊重孩子的想法
要给孩子申辩的机会
允许孩子犯错误
做错事了,要自己承担后果
奖励与威胁并举的策略
奶奶带大的孩子更快乐
采取合适的表扬方式
不要随便向孩子许诺
多一些赞美,少一些指责
“囚笼”模式,请远离孩子
让孩子的大脑痛快呼吸
教孩子与大脑对话
帮助孩子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
提升孩子的总结分析能力
如何把“顶嘴”变成“探讨”
引导孩子形成阅读的习惯
“我能行”,称赞改变大脑
大脑“解放”,离不开父母的帮助
别拿父母的“权威”威慑孩子
孩子表达时,父母要倾听
告别重言教、轻身教
努力提升孩子的观察力
培养孩子对科学的热爱
正确对待孩子的哭闹
吃鱼能让大脑更灵活
帮助孩子开发右脑
教孩子利用网络学习
如何教孩子沟通表达
多给孩子探索的机会
答案永远不止一个
引导孩子多维思考问题
玩出不平凡
给孩子一个宽松的游戏环境
给孩子一个宽松的游戏环境
多涂鸦,“玩”出不平凡
多动手,玩出灵巧的孩子
鼓励孩子在破坏中研究
游戏促使孩子动脑思考
“边玩边学习”的孩子
智力游戏,玩出好记性
后记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