掌握各阶段开发天赋黄金期
当孩子的天赋助手
挖掘孩子的天赋并不难,从孩子出生以后,应持续观察他们与身边事物的互动情形以及好奇心的发展状况,而随着孩子年龄渐长,天赋的表现会更加明显。假如一直没有看到孩子展现任何特长也不要着急,毕竟每个孩子都是独一无二的个体,有些孩子的天赋很容易被发掘,有些则属内敛型,他们潜在的天赋与独特性需要旁人用心挖掘,才能绽放出美丽的光芒。
“头脑简单,四肢发达。”是一句常常听到的话语,然而,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孩子属于头脑聪明的类型。可以在数理或文史方面展现才能,却忽略孩子真正的需求是什么,其实天赋并非局限在学业成绩中,诸如世界服装设计师吴季刚,便是从小在洋娃娃与服装设计书的环绕下长大,进而闯出自己的一片天!
因此,掌握孩子各时期的潜能开发,将能找出孩子的天赋亮点。本书将分别就不同时期的孩子做个别介绍,希望能让家长找出开启孩子天赋的钥匙。
婴幼儿期是潜能开发的黄金期
著名的心理学家弗洛伊德曾说:“0-3岁是学习的关键期。”著名职能治疗师廖皇闵也认为,人类的大脑约3岁就能发展完成,因此,这个时期可以说是孩子发展的黄金时期。
父母若能多花点时间陪伴孩子,对于婴幼儿的发展有极大的帮助。所以家长们即使平时工作繁忙,至少在每天早上出门前与下班后,甚至是孩子睡觉前的短暂片刻,也应轮流陪伴孩子,与他们相处。
在周末和节假日,可以和孩子在家里玩游戏,或是带着他到户外呼吸新鲜空气,让孩子接受大自然的洗礼。
我的儿子和女儿小时候喜欢出门玩。我每次问他们,谁要跟爸爸一起出门,他们就会抢着来牵我的手,可爱的脸庞上充满期待与神采飞扬的表情。
有一次,我带他们到淡水浅水湾,虽然没有让他们亲自挖螃蟹,但是我找了几只小型的沼泽蟹,放在他们的掌心爬,过了几天之后,我看到他们俩蹲在地上横着走,一边说着:“螃蟹,螃蟹!”可见户外活动的重要性!
0-3岁的幼儿完全以自我为中心,以此推测周遭事物。宝宝习惯以“我要,我想要……”为出发点,多半不为他人着想。
这时的宝宝已经有物体恒存的观念,依据皮亚杰的论点,即使人或物体不在眼前,宝宝也能够了解人或物体永远存在的概念。他认为8个月大宝宝还没有物权概念,所以,宝宝会有“所有东西都属于我”的想法产生。
只要宝宝想要,他们就会把东西拿到手,如果无法如愿,就会以哭闹的方式来表达内心的不满,此时期的他们其实是满霸道的。如果想用讲道理或责备的方式管教他们,可能没有太大的用处,举例来说,在我女儿小时候,我会利用绘本说故事,先肯定她对玩具所有权的概念,再强调分享的价值。别以为宝宝年纪小不会懂,其实他们能够理解图画所代表的涵义。渐渐地,女儿不再像以往紧抓着玩具不放,懂得将玩具让给弟弟,并且和弟弟一起玩耍。
父母的言语鼓励是一种魔法
请记得,孩子对自我的认识,源自于父母的评价,所以言语鼓励对孩子有很大的功效,只是不经意的一句夸奖和加油,都能对孩子的未来有所帮助。
以美国社会学家顾里所提出的“镜中我”理论来解释,他认为个人可以从与他人的互动发展出自我概念,也就是说,我们经常把别人当作一面镜子,从别人对自己的反应,使我们了解自己。因此,我把他的理论延伸到对孩子的教育。
我常常赞赏儿女的良好行为,有一次,我的儿子在地铁站的楼梯口看到一位老太太要搬很重的菜篮,他赶紧上前帮忙她,他说当他看到老太太露出心安的微笑时,整个人有种轻飘飘的感觉,我听完他的诉说,拍拍他的头说:“你做得很好,就是要抱着时时帮助他人的心。”
后来,儿子都很愿意对他人伸出帮助的双手。
由此得知,假如父母经常赞赏、鼓励孩子,他会认为自己是优秀的,所以能够触发其积极性。但如果经常责骂孩子,将使其失去自信,产生消极心理。因此我都会教我的儿女,每天出门前,要站在镜子前,对着自己说:“我很棒!”20次,随着次数的增加,孩子的自信就一天天地建立起来。
同时,父母可以用客观的方式记录孩子的学习和成长历程,表现最佳的事情有哪些,从中也许能发现孩子的潜藏天赋。若是孩子有一双巧手,在艺术创作方面表现得很出色,家长可以试着多培养孩子有关艺术与美学方面的知识,让孩子对这个领域更感兴趣,达到兴趣与热情兼具的双重目的;如果孩子的球类运动表现出色,别担心他们因此变得“头脑简单,四肢发达”,让他们了解运动类的知识与活动,也许他们有机会成为未来的旅美职业棒球选手王建民,或世界顶尖高尔夫职业选手曾雅妮。
以我为例,我总是在平时偷偷观察我的两个宝贝,我不会要求他们具备相同的能力,但我会培养他们拿手的兴趣,比如女儿的数理能力很好,我就会把曾经读过的相关丛书推荐给她,并且在她阅读过后,一起探讨研究。
儿子的文科和运动很强,所以我不会逼迫他一定要加强数学,我反而会请他专注于英文、中文的发展,当然数学也要维持一般的水平。运动对儿子来说,是每天一定都要做的事,平日他会在放学后和同学约在篮球场,来一场练习赛;而前面有提到,我会在假日和他一起去公园打球。
对我的孩子,我采取“因材施教”的模式,根据两个不同的特性来教育他们,直到现在,我还是会依照这些方式不断修改自己的教育态度,生怕自己遗漏任何细节处,所以各位亲爱的家长,和我一起“因材施教”吧。
名人教育故事——卡尔·威特
小卡尔·威特是德国著名的神童,原本被医生断定为弱智儿,但是在其父亲老卡尔·威特的教育之下,9岁时精通6国语言,14岁取得博士学位,16岁当上大学教授,这种化平庸为天才的关键就在于父母对孩子的早期天赋开发。
老卡尔·威特发现德国并不重视儿童教育,于是他开始搜寻教育孩子的有效方法,如意大利教育家威尼斯的《儿童教育论》、北欧教育家伊拉斯谟的《幼儿教育论》、瑞士教育家裴斯泰洛齐所写的《母亲必读》,这些论述构成日后他对孩子教育思想的基础。
从得知妻子怀孕开始,老卡尔·威特就订定了计划,比如常常陪妻子去散步,呼吸新鲜空气,让妻子摄取营养食品,努力让她保持愉悦心情。在做好一切准备之后,老卡尔·威特怀着忐忑的心情,期待孩子的出世。
早产的儿子,在医生的多次测验下,被判为低能儿,但老卡尔·威特还是坚持自己能把儿子教育成天才。第一步,就是让儿子健康起来,从饮食习惯到体能活动,加上冷水锻炼法,达到增强免疫力的效果。在他的努力下,儿子的身体渐渐强壮起来,不再像以往那么瘦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