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精神符号与个性彰显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560973524
  • 作      者:
    陈功江著
  • 出 版 社 :
    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11
收藏
作者简介
    周洪宇,1958年出生于湖北武汉。教育学硕士、历史学博士。华中师范大学教育学院教授(二级)、博士生导师,北京师范大学、南京大学、武汉大学等校兼职教授,长江教育研究院院长,全国人大代表,现任湖北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兼任全国地方教育史志研究会副会长、中国教育学会教商史分会副会长、中国陶行知研究会副会长、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教材专家咨询委员会委员、全国教育科学规划领导小组教育发展战略学科组成员、国家教育督导团专家组成员、教育部教师教育专家咨询委员会委员等职。长期研究教育史和教育政策问题,在国内外重要学术刊物上发表100余篇论文。出版《文化与教育的双重历史变奏——周洪宇文化教育史论》、《陶行知与中国现代文化》、《陶行知生活教育学说》、《陶行知的四个世界》、《人民之子陶行知》、《陶行知画传》、《教育的信念与追求》、《教育公平是和谐社会的基石》、《教育公平论》、《教师教育论》、《中部教育论》、《乐为教育鼓与呼》、《怎样做人大代表》、《怎样写入大议案》等专著。主编并出版《教育活动史研究与教育史学科建设》、《陶行知研究在海外》等论著。研究成果10余次获教育部和湖北省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优秀成果一、二等奖。其实施农村义务教育全免费和中职免费、建立贫困生资助体系、改革高等教育助学贷款制度等多项人大建议,促成了国家有关政策出台。2008年12月,被中国教育电视台、中国教育新闻网等评为“改革开放30年‘中国教育风云人物’”。2009年1月,被教育部《基础教育参考》和中国教育宣传网等评为“纪念改革开放30年基础教育影响力人物30人”。
    陈功江,1965年2月生,河南人。在华中师范大学教育学院先后获教育学学士、硕士和博士学位。武汉城市职业学院副院长,武汉市文化创意协会副会长。主要从事近现代教育史研究。参与全国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教育部重点课题“中国教育活动史”研究,主持全国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教育部重点课题子课题“汽车企业精神与大学精神融合性研究”等项目;参与编写《教育活动史研究与教育史学科建设》一书,并任《高等教育全球化》和《德育为先创新为魂》副主编;《试论大学精神在现代大学建设中的作用》、《简论课程与个性发展》等论文分别在《湖北社会科学》和《华中师范大学学报》等学术刊物上发表。
展开
内容介绍
    大学校训,不仅是大学精神的集中体现、大学声誉的招牌和大学师生的座右铭,而且是大学发展的指针、大学传统的外显和校园文化的灵魂。《精神符号与个性彰显:民国时期知名大学校训研究》主要从民国时期知名大学校训形成时的生态环境,各类知名大学校训的确立及影响,以及对知名大学校训的评价等方面,对民国时期大学校训作了深入细致的挖掘与探析。特别是对北京大学隐性校训作了专门的个案研究,为校训理论研究作出了突破性的贡献,即在大学校训的历史考察中首次将校训分为显性校训与隐性校训。同时,《精神符号与个性彰显:民国时期知名大学校训研究》坚持共性与个性结合、历史与现实联系、动态与静态统一等研究原则,力求实现对民国时期大学校训的多角度、宽视野、全方位研究,既有利于开拓中国近现代教育史研究的新领域,又可为当今大学校训的制定提供借鉴与启示。
展开
精彩书摘
    该学制分三大系统:一是直系的各级普通学校,即从小学、中学到专门学校或大学;二是师范教育系统,分师范学校和高等师范学校两段;三是实业教育系统,分甲种实业学校和乙种实业学校,还有实业讲习所、补习科等补充形式。其中,小学教育的本旨在于:“留意儿童身心之发育,培养国民道德之基础,并授以生活所需要之知识技能。”②所开设的课程,主要围绕这一宗旨。中等教育,以“完足普通教育、造成健全国民”为宗旨。高等教育,以“教授高深学术,养成硕学宏材,应国家需要为宗旨”③。该学制规定,大学分文、理、法、商、医、农、工科,大学本科3~4年,预科3年。为了研究深奥之学术,大学须设大学院,不定年限。
    该学制的贡献在于:废除了教育权方面的男女差别,实行了初等小学男女同校,高等师范学校、实业学校及中学校均可设女子学校,反映了资产阶级男女平等的民主精神与教育理念;取消贵族学校,废除奖励出身制度;缩短了学制年限,反映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对受过一定教育的劳动力的需求,同时也使普通民众受教育权利和机会得到了一定程度的保障;特别是大学设立评议会和教授会,负责大学内部管理事务,开启了大学民主管理和专家治校的先河。当然,这一学制还存在着一定的弊端,如仍以模仿日本学制为主,缺乏原创性;中学年限过短,难以与大学教育相衔接;大学预科与本科的关系没有理顺,不能发挥更好的作用;学制整齐划一,缺乏弹性和灵活性。
    针对以上弊端,在新文化运动的推动下,在全国教育会联合会的研讨与催促下,1922年9月,教育部在北京举行“全国学制会议”,出席会议的有各省区的教育会代表、省教育厅代表、国立高等学校校长以及教育部特聘专家等78人参加。会议以广东教育会提交的“学制系统案”为基础,稍作修改后,于同年10月提交在济南召开的全国教育会联合会第八次年会讨论。教育部将两次会议关于学制的方案略作修改,最后形成了“学校系统改革案”,并于同年11月1日以大总统的名义颁布施行。由于是年为农历壬戌年,故称“壬戌学制”。
    该学制以“七项标准”为指导思想:“(1)适应社会之进步;(2)发挥平民教育精神;(3)谋个性之发展;(4)注重国民经济力;(5)注意生活教育;(6)使教育易于普及;(7)多留各地方伸缩余地。”④
    ……
展开
目录
导论
第一章 大学校训形成的社会生态环境
第一节 政治生态环境的制约
第二节 文化生态环境的影响
第三节 教育制度环境的规约

第二章 知名国立大学校训的确立及影响
第一节 北洋大学校训的确立及其作用
第二节 中山大学校训的确立及其作用
第三节 清华大学校训的确立及其作用
第四节 浙江大学校训的确立及其作用

第三章 北京大学隐性校训的提出及影响
第一节 北京大学的渊源及沿革
第二节 “思想自由,兼容并包”的办学方针
第三节 历任主校者办学理念论析
第四节 隐性校训确立后所发挥的作用

第四章 知名私立大学校训的确立及影响
第一节 复旦大学校训的确立及其作用
第二节 厦门大学校训的确立及其作用
第三节 南开大学校训的确立及其作用

第五章 知名教会大学校训的确立及影响
第一节 圣约翰大学校训的确立及其作用
第二节 燕京大学校训的确立及其作用
第三节 金陵大学校训的确立及其作用

第六章 知名大学校训特点的综合分析
第一节 校训确立方式各有不同
第二节 援引点化各取所需
第三节 价值取向各有侧重
第四节 遣词造句异彩纷呈

第七章 知名大学校训的评价
第一节 校训受制于严苛的政治生态环境
第二节 校训钟情于宽松的文化生态环境
第三节 校训对教育规制在遵循中有所突破
参考文献
后记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