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个人的阅读都有自己独特的个性选择。受时光的制约,我尽量避开干扰,把目光专注于经典名著。此外,为了在安身立命的讲坛上扎稳根基,除了阅读带给我及时而丰富的信息的报刊外,我还开始硬着头皮进行专业阅读。引以为憾的是,或许长期养成的阅读习惯使然,我至今接受不了过多现代理论词汇的书籍。因此,我非常感激同行中有睿智的苏霍姆林斯基和纯朴的陶行知,除孔子外,他们是我最能亲近的人。《给教师的建议》是我迄今为止读得最不烦心的“教育”专著。我买了两本,一本在办公桌上,随手翻阅,一本成为枕边读物。
掩卷之馀,心中会涌起阵阵感动的涟漪:倘若不是爱读书,在这个商事情绪浓烈的大都市里,生而愚鲁的我会爱什么?
我看到许多老师都在为寻找读书的时间而发愁。年青一辈的忙于感受生活的多姿多彩,没有时间读书;肩负上老下小生活重责的中年老师,难以挤时间读书;临近退休的老师感到头眼昏花,没精力读书。我知道,不读书的理由总是现成的。我把阅读当作生活方式,每天最少要有两个小时埋在书本里。通常忙完家务,备好课,已到晚上10点之后了,我依然坚持坐下来,静读。利用点滴的时间读,几行也是收获。为了抗拒遗忘,我常常把以前背诵过的诗词默写在小本子上.行走之间都揣着,随时翻看。人到中年,书,就是这样艰难地跟着我亦步亦趋。
我相信,唯有爱读书的老师才能培养出爱读书的学生,所以,从某种程度上讲,我读书是为了给我的学生作参照物。穷思变,道不远人贵求索——我对语文习得的认知
一直为两千多年前的那帮求道者叹服,看看孔子、老子、庄子……这些达到了智慧顶峰的求索者,就“道”与循“道”的论述是多么精辟:道可道,非常道;天命之谓性,率性之谓道;道法自然;道不远人……原来,道就是“天命(天性)”,就是“自然”;循道就是“率性”,就是“法自然”,而内核是“不远人”。
万物循道而自生。那么,语文教学该法循何道?
早在1978年3月,吕叔湘先生就在《人民日报》上撰文批评我国中小学语文教学少、慢、差、费,指出这是“不容忽视的一个严重问题”。
……
展开
——李振村《小学语文教师》杂志执行主编
本色为素,故有素月,单纯为素,故有素朴;向来为素,敝有素志。素读者,本色之读、单纯之读、向来之读也。经典素读,为民族文化传灯,为幸福人生指月,功德无量!
——王崧舟杭州市拱宸桥小学特级教师
如果你不知道陈琴的“素读”课程,那么赶紧去关注她;如果你接触过陈琴,那么一定会被她所感动。
——刘良华华南师范大学教授
阅读《经典即人生:文字是修正灵魂的良药》,跟着陈琴将十几万具有种子能量的经典文字储存在孩子们的记忆深处,为孩子们的人生增添一抹厚重而绚烂的底色!
——一韩兴娥山东潍坊北海学校语文教师
“诵十万言,有诗书气,翔九千仞,作逍遥游。”陈琴老师的素读经典是语文教育的正道、大道,接续传统,开启未来!
——丁慈矿上海交通大学附属小学语文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