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清末民国儿童文学教育发展史论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303121168
  • 作      者:
    张心科著
  • 出 版 社 :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11
收藏
作者简介
    张心科,男,1973年1月出生,安徽宣城人。教育学博士,副教授。2007年9月考入北京师范大学攻读博士学位,2010年7月毕业后人福建师范大学文学院任教。主要从事语文课程与教学论、文学教育、语文教育史研究。已在《课程·教材·教法》《教育学报》《教育史研究》等刊物发表论文50余篇(其中5篇被人大复印资料全文转载),出版专著《接受美学与中学文学教育》,主持课题5项。曾被评为“安徽省高校中青年优秀骨干教师”等。
展开
内容介绍
    其实,现代儿童文学教育早在清末就随着现代语文学科的发生而发生,并在民国期间得到较快的发展。《清末民国儿童文学教育发展史论》本着回溯历史、联系现实、预设未来的思路,采用文学、教育、历史跨学科交叉研究的方法,以教育宗旨、儿童观及文学功能为视角,以课程(课程思想、文件及教材)和教学(教学内容、过程及方法)为切入点,对清末民国的小学儿童文学教育进行了较为系统、深入地分析,梳理出其发展的脉络,根据主要教育宗旨、儿童观及文学功能观转变将其划分为3个大的发展阶段,并在对比、分析的基础上,概括出了每一阶段的儿童文学课程及教学发展过程及其不同的特征。
展开
精彩书评
    本书厘清了清末民国儿童文学教育发展的脉络,较深入地阐述了儿童文学课程和教学的特征,总结了其内在演变规律,并对目前的儿童文学教育提出了很好的建设性方案。具有交叉性、跨学科的特点,研究目标明确,史论结合,文献翔实,框架合理,文笔流畅,论证科学严谨、逻辑性强。
    ——著名儿童文学研究专家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 王泉根
    
    作者在文献搜集和阅读上的投入极为出色,当之无愧地做到了丰富、翔实。在占有充分、大量资料的基础上,脉络清晰地划分了清末民国儿童文学教育的几个阶段、不同阶段之间的嬗变、各个阶段的主要特征,言之有据,俨然“信史”。
    ——著名教育学研究专家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部教授 丛立新
    
    从1897年至1949年间教育宗旨、儿童观及文学功能观三个方面的变化人手,作者考察了这一时期的课程、教材和教学,将清末民国时期的儿童文学教育分为三个阶段,分析各阶段的发展状况和教学特征,对语文教育的反思和重构语文教育的设想具有创新性。
    ——著名语文教育研究专家人民教育出版社编审 顾之川
    
    作者掌握了丰富的史料,爬梳剔抉之功力透纸背,理论提升之力贯穿始终,足见其具有坚实宽广的基础理论和系统的专业知识。
    ——著名语文教育研究专家包头师范学院教授 韩雪屏
展开
精彩书摘
    在“教授”环节中,这两套教师用书中的教学方法和《最新初等小学国文教科书教授法》相似之处有以下两点。
    师讲生听法。如《共和国新国文教科书》的第2册第1课课文就是“新书一册,先生讲,学生听,先读字音,后解字义”。讲解课文时顺句而下、讲深讲透,如在《新编中华国文教授书》中,《蝙蝠》一课就要求“一、首讲二句,告以鸟兽交朗与蝙蝠无与也。然蝙蝠具鸟兽之形,或拟附鸟兽之列,坐观胜负。二、次讲六句,告以蝙蝠乘鸟兽之胜而人其群者,以胜则势胜,可翼其庇护也。三、讲末三句,告以蝙蝠初附于兽,又附于鸟,不仅无自树之性,且反复无常,此小人之行,宜其均被斥逐。惟本课为寓言,极言首鼠两端之害,所以发人深省,教师可为反复言之。”
    师问生答法。《共和国教科书新国文教授法》的第1册第1课称:“发问最容易启诱学生心思”;《新编中华国文教授书》的第1册卷首称:“问答法最容易激发学生的兴趣。”可见,二者均强调问答法的运用。
    这两套教师用书中的教学方法和《最新初等小学国文教科书教授法》稍有不同的是,开始出现如下两点“启发式”教学的倾向。
    要求学生仿读。如《共和国教科书新国文教授法》的第2册第1课,要求教师“先将生字写于黑板上,一一读之,声调需清朗正确,同时令学生仿读毕,复令学生自读之,而纠正其不合之处……教员朗诵全文,首句,一停顿,二三句,一停顿,四五句,一停顿(每课读法停顿,须与教授要项中总括段之文字排列法相应),文意之轻重,定声浪之高低,不得概用同高低之声浪,并诫学生,既明字义后,口读其文,即宜心会其意,不可心口不一致;次乃令学生如法读之,先指一二人读,后令全班同读”。又如,《新编中华国文教授书》也要求,在讲完生字后,教师“读一二遍,学生仿读一遍……务使能读而后止”。这里虽然出现了个人或全班的读,但多在识得生字之后、讲解正文之前施行,其实此时儿童自己并没有真正体会文章的情意、节奏、音韵等,只是模仿教师的读法。
    ……
展开
目录
绪论  逝去的风景
一、选题缘起与研究现状
二、研究思路与本书框架
三、概念界定与时段限定
四、古代儿童文学教育概况

第一章 成人本位实用主义儿童文学教育
第一节 成人本位实用主义儿童文学课程的发展
一、清末成人本位实利主义儿童文学课程
二、民国初年成人本位实用主义儿童文学课程
第二节 成人本位实用主义儿童文学教学的发展
一、清末成人本位实用主义儿童文学教学
二、民国初年成人本位实用主义儿童文学教学
三、成人本位实用主义儿童文学教学的基本特征

第二章 儿童本位审美主义的儿童文学教育
第一节 儿童本位审美主义儿童文学课程的发展
一、对成人本位实用主义教育的反思
二、儿童本位审美主义儿童文学教育思潮的高涨
三、围绕儿童本位审美主义儿童文学课程进行的论争
四、针对儿童本位审美主义儿童文学课程所作的调整
第二节 儿童本位审美主义儿童文学教学的发展
一、新学制时期的儿童本位审美主义儿童文学教学
二、新标准时期的儿童本位审美主义儿童文学教学
三、儿童本位审美主义儿童文学教学的基本特征

第三章 国家本位民族主义儿童文学教育
第一节 国家本位民族主义儿童文学课程的发展
一、抗战救国时期的国家本位民族主义儿童文学课程
二、内战建国时期的国家本位民族主义儿童文学课程
第二节 国家本位民族主义儿童文学教学的发展
一、抗战救国时期的国家本位民族主义儿童文学教学
二、国共内战及建国时期的国家本位民族主义儿童
文学教学
三、国家本位民族主义儿童文学教学的基本特征
余论 光荣的荆棘路——语文学科重建与儿童文学教育的走向
一、重新审视语文科同其他学科的关系——兼说儿童文学的题材取向
二、重新审视识字、写字、听说、阅读、写作教学的关系——兼说儿童文学教学的内涵
三、重构语文知识——兼说儿童文学的教学内容
四、重编语文教材——兼说儿童文学在教科书中的分曼
五、结语
参考文献
后记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