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未成年人供述行为的心理学研究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565303517
  • 作      者:
    许永勤著
  • 出 版 社 :
    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11
收藏
编辑推荐
  未成年人的供述心理是法律心理学家和从事侦查讯问的相关工作者都颇为关注的一个问题。目前,我国还未建立起一套独立的少年司法制度,对未成年人的司法保护是未成年人权益保护的一个薄弱环节。与之相关,关于未成年人供述行为的心理学研究尚处于初始阶段,无论是在理论研究还是在实证研究上都没有实质性的进展。在上述背景下,许永勤编著的《未成年人供述行为的心理学研究》以未成年人的心理脆弱性特征为出发点,围绕相关的审讯制度、审讯策略,探讨与之相对应的未成年人的供述心理发生机制以及存在的风险等,无疑将会推动心理学在少年刑事司法领域中的应用,使人们对未成年人在法律情境下的决策能力的认识更加深刻,并会促进少年供述心理学的研究更加深入,从而进一步推动在审讯阶段未成年人保护的司法改革。 《未成年人供述行为的心理学研究》秉承了当前公认的心理学基本理论,在对未成年人的心理脆弱性特征进行充分的探讨和论证的基础上,进一步采用实证研究的方式,提出了当前审讯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相应的解决策略,是国内关于未成年人供述行为的心理学研究的一本较系统的有新意的著作,在理论深度和实践价值上都能发挥一定作用。
展开
作者简介
  许永勤,1971年出生,河北辛集人。现任教于北京政法职业学院。1994年毕业于山东科技大学机电系,获工学学士学位;2000年获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理学硕士学位;2009年获中国政法大学法学博士学位。主要研究方向为犯罪心理学和心理健康。参译《审讯和供述》教材一部,先后在《公安大学学报》、《犯罪与改造研究》、《公安理论与实践》等刊物上发表论文17篇。
展开
内容介绍

  《未成年人供述行为的心理学研究》以未成年人的心理发展特征为出发点,运用大量翔实的中英文资料,对影响未成年人供述行为的法律制度背景、审讯情境、心理脆弱性等方面的内容做了全面而深入的理论阐述和实证分析。《未成年人供述行为的心理学研究》前半部分对审讯情境的强制性特征和有效性进行了理论阐述,对现有的理论模型进行了重新整合,同时结合未成年人的心理特征,对我国刑事司法中的一些规定和执行中的合理性与不足之处进行了质疑。后半部分运用大量的实证分析资料,专门从讯问人员和未成年人两个角度对未成人的审讯策略及未成年人的心理脆弱特征进行了探讨,从而进一步阐明对未成人进行司法保护的立场。

 

展开
目录

绪论
一、未成年人供述行为研究的心理学问题
二、研究路径
三、研究的具体內容
四、研究的重要性
第一章 未成年人供述行为的制度背景
第一节 未成年犯的界定
一、年龄标准
二、犯罪性质标准
第二节 与未成年犯罪嫌疑人相关的侦查讯问制度
一、侦查讯问制度
二、未成年犯罪嫌疑人在供述过程中的法律权利
本章小结
第二章 审讯情境对未成年人供述行为的影响
第一节 审讯环境
一、审讯环境的强制性
二、审讯手段的强制性:物理强制
第二节 审讯策略
一、基于获得供述的审讯策略
二、基于事实的审讯策略
第三节 对审讯策略有效性的理论解释
一、强调证据的中心价值理论
二、说服理论对审讯策略的解释
三、古德琼森的供述认知—行为模型
四、对各种理论有效性的探讨
第四节 审讯策略在法律上的适用探讨
一、审讯策略的适用标准
二、审讯策略的具体选择
本章小结
第三章 未成年人的心理脆弱性特征
第一节 未成年人的一般心理特征
一、未成年人的一般心理特征描述
二、皮亚杰的认知发展阶段理论
第二节 未成年人的心理脆弱性特征
一、未成年人的法律决策能力
二、未成年人的心理脆弱性特征
第三节 未成年人供述的易受暗示性问题
一、关于暗示的观点
二、暗示的类型
三、未成年人与供述的易受暗示性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实证研究
第一节 审讯人员的审讯立场、审讯策略与审讯结果的关系研究
一、研究目的
二、研究方法
三、结果分析
四、讨论
五、结论
第二节 未成年犯的供述动机、对审讯策略的看法与供述结果的关系研究
一、研究目的
二、研究方法
三、结果分析
四、讨论
五、结论
第三节 供述易受暗示性的年龄差异研究
一、研究目的
二、研究方法
三、结果分析
四、讨论
五、结论
第五章 未成年人虚假供述行为的预防策略
第一节 审讯人员的专业性建设
一、审讯人员的角色认知
二、审讯人员对审讯策略的认知
三、审讯人员的教育和专业培训
第二节 未成年人的心理脆弱性特征及其法律权利的维护
一、未成年人的心理脆弱性
二、未成年人的法律保护
第三节 引用供述证据心理学研究结果的适用性
一、供述证据心理学研究中的问题
二、供述证据心理学研究的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1 审讯工作状况与态度调查问卷
附录2 未成年犯调查问卷
附录3 对实验的观点和看法
后记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