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江泽民教育思想研究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313077387
  • 作      者:
    胡涵锦著
  • 出 版 社 :
    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11
收藏
作者简介
    胡涵锦,男,上海交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长期从事马克思主义理论和思想政治教育教学研究工作。主持省部级哲学社会科学课题多项;出版《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等专著和教材多部;发表《邓小平同志思政教育观》等论文数十篇。主持上海市精品课程1门;荣获上海市教育成果一等奖、宝钢优秀教师奖、上海市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优秀教师荣誉奖等。
展开
内容介绍
    《江泽民专题思想研究专著系列:江泽民教育思想研究》为《江泽民专题思想研究专著系列》之一,全面分析了江泽民关于科教兴国战略、确立教育优先发展战略地位、党的教育方针、推进教育创新、加强思想政治教育、教育与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关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体系等教育方面的重要论述,准确地体现了江泽民教育思想的重要理论贡献和独特的创新成果,彰显了其教育思想的历史意义及现实价值。
展开
精彩书摘
    全面理解江泽民这一判断,需要明确这里所指的资源,不仅仅指的是土地、矿藏等物质的硬资源,而且还包括教育、科技等方面的软资源,尤其是这些方面的优质资源,还都严重不足。全面深刻领会资源相对不足的判断,对于我们坚持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我国正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是一个体制深刻转换、结构深刻调整、社会深刻变革的历史时期。就教育事业而言,在这样一个历史时期,我国教育的总体发展水平仍然较低,教育资源、特别是优质教育资源短缺,是制约我国教育事业发展的一个十分突出的瓶颈问题,也是我国教育事业发展过程中的一个十分突出的主要矛盾。这表现在:其一,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对教育事业发展、人才素质和质量的要求,与目前优质教育资源供给严重不足之间的矛盾;其二,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生活需求表现在教育方面,就是广大人民群众由“有学上”(满足受教育的机会)转变为“上好学”(希望进入优质学校)的要求,与长期以来优质教育资源供给严重不足的矛盾。而这所有问题的聚焦以及解决的思路,都集中在必须加快教育事业的发展,把我国巨大的人口压力转化为人力资源的优势,把人口大国建设成为人力资源强国这一根本途径,都集中在必须坚持江泽民所指出的“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努力提高全民族的思想道德和科学文化水平”的战略抉择,始终把教育作为立围之本。
    需要指出的是,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是江泽民作为政治家、战略家所作出的重大科学论断,凝聚着对我国社会主义事业的命运、经济社会的发展、全民族素质的提高、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的深厚情感,也是江泽民长期以来所禀承的一贯思想。
    1989年9月29日,刚刚担任中共中央总书记不久的江泽民在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4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就强调指出:“发展教育和科学是百年大计,对社会生产力和民族素质的提高具有重大的深远的意义”。
    ……
展开
目录
绪论科教兴国:背景、抉择、实践
第一节 实施科教兴国战略的客观背景和历史必然性
第二节 实施科教兴国战略的理性思考和重大部署
第三节 实施科教兴国战略的重大影响和深远意义

第一章 确立教育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
第一节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
第二节 教育优先发展战略的深刻意蕴
第三节 切实落实教育优先发展战略

第二章 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
第一节 社会主义时期教育方针的确立及基本内容
第二节 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发展新时期教育方针的深化和发展

第三章 全面实施素质教育
第一节 教育必须以提高国民素质为根本宗旨
第二节 把全面实施素质教育作为教育工作的战略重点
第三节 关键是要努力建设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

第四章 不断推进教育创新
第一节 教育是培育创新精神和创新人才的重要摇篮
第二节 教育创新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事业的强大动力
第三节 健全和完善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要求相适应的教育体制

第五章 进一步加强思想政治教育
第一节 德育为先:思想政治素质是最重要的素质
第二节 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内容
第三节 努力探索出一套行之有效的方式、方法、手段、机制

第六章 教育必须与经济社会发展相结合
第一节 教育要为推动各项建设事业作贡献
第二节 教育要为现代化建设提供各类人才支持和知识贡献
第三节 高等教育要积极面向经济建设主战场

第七章 努力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教育体系
第一节 社会主义方向和中国特色:推进各级各类教育科学发展
第二节 高度重视农村教育,积极发展民族教育
第三节 我国要有若干所具有世界先进水平的一流大学
第四节 构筑终身教育体系,创建学习型社会
参考文献
后记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