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我国宪法修改程序问题研究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506825573
  • 作      者:
    李莉著
  • 出 版 社 :
    中国书籍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11
收藏
作者简介
  李莉,1980年7月生,福建省漳州市人,籍贯广东饶平。1999年考入国立华侨大学法律系,获法学学士学位。2003年考入华东政法学院,获法学硕士学位。2006年考入上海交通大学凯原法学院,获法学博士学位。现为漳州师范学院政法系讲师,主要从事宪法学、行政法学的教学与研究工作。
  近几年来,在《政治与法律》《福建论坛》《社会科学家》《上海交通大学学报》《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云南财经大学学报》等期刊上发表学术论文20余篇;勘校华东政法学院珍藏民国法律名著《宪法论》;在《上海法治报》《闽南日报》上发表评论数篇;《关于依法调处人民内部矛盾的若干思考》被评为广州市人民内部矛盾排查调处工作研讨会优秀论文;入选2010年度漳州师范学院院杰出青年科研人才培育计划。
展开
内容介绍
  《我国宪法修改程序问题研究》由笔者的博士学位论文(《我国修宪程序问题研究》)修订而成,在漳州师范学院科研处惠助下出版。全书选择以程序的视角看待我国修宪问题,进而展开对我国宪法修改程序问题的研究。修宪程序作为立法程序之一,她必须满足立法程序的基本环节构成,必须具备修宪准备、提案、审议、表决、公布等基本的阶段与环节设置,而且必须使这些阶段充分有效地发挥对修宪建议和修宪议案的过滤和淘汰功能,以此体现立法程序的民主、交涉、理性、效率、平衡、中立等基本价值,由此产生的修宪结果才能为社会和大众信服和接受。
  然而,就目前我国修宪程序的设置和运作现状来看,关于修宪程序的宪法和法律规范还很不健全,修宪程序在实践运作中,还存在主体虚置,权限缺乏依据、制约等问题,同时,与修宪相关的配套制度也很不完善。这一系列问题的存在使修宪程序各个阶段的权力主体无法充分有效地行使权力,从而阻碍了修宪程序各个阶段功能的有效发挥。
  笔者希望通过《我国宪法修改程序问题研究》的研究,从程序角度重新审视我国的修宪,考察修宪过程中各权力主体行使权力的状况,以及修宪建议到修正案在修宪程序中所经历的过程和结果,剖析修宪程序中存在的问题和原因,进而寻求完善我国修宪程序和修宪制度的途径和措施,弥补学界在修宪程序研究方面的不足,规范我国修宪实践,实现“党的领导、依法治国、人民民主”三者在修宪过程中的有机统一。
展开
精彩书摘
  然而实践中,到全国人大四次会议召开时,宪法修改草案只形成初稿,在未能按照进程完成修宪规划时,宪法修改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彭真向五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作了《关于推迟修改宪法完成期限的说明》,审慎建议在宪法修改草案初稿基础上,经宪法修改委员会进一步审议修改后,再按原定的步骤进行,由全国人大常委会公布并交付全国人民讨论,最后由宪法修改委员会根据讨论意见修改后,提交五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审议。此后,宪法修改委员会充分发扬民主,积极广泛征求专家学者、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和全国政协委员的意见和建议,并对草案进行逐条审议。最后,经过一年半的工作,宪法修改委员会形成了较为完善的修宪草案,并决定提请全国人大常委会,由全国人大常委会公布并交付全民讨论。1982年4月至8月间,对修宪草案的全民讨论开始,这是一次充分发扬民主的过程,在该过程中,各级国家机关、军队、政党组织、人民团体以及学校、企业事业组织和街道、农村社队基层单位组织等纷纷组织讨论并提出修改意见。在此基础上,宪法修改委员会对草案进行了更为深入的加工、调整,并最终形成了成熟的修宪草案。
  在对1982年宪法即现行宪法的四次修改过程中,虽然没有再成立宪法修改委员会负责修宪准备工作,而是由党亲自领导和进行修宪准备活动,但可以看到由其领导进行的修宪准备活动日趋进步和完善。
  1988年局部修宪时,党和全国人大的领导同志提出宪法修改问题,明确修改宪法的两条原则,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制工作委员会收到相关修改方案后,召开法律专家座谈会并经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会议讨论,在征得党和国家领导同志同意后,法制工作委员会代拟了中共中央修宪建议。
  1993年局部修宪时,全国人大常务委员会党组根据许多地方和部门及宪法学界的意见,向中共中央提出修改宪法的建议,中共中央同意修改宪法并批准成立了宪法修改小组。之后,宪法修改小组在征求各部门、宪法学家、经济学家、各级党组、人大代表、中央委员、民主党派及群众组织等意见基础上形成初步建议,上报中共中央讨论修改后形成中共中央修宪建议。
  ……
展开
目录
第一章 导论
第一节 问题的提出
一、修宪程序是修宪行为与修宪内容正当性的重要保证
二、制度规范与实践运作上存在的问题,一定程度上阻碍了我国修宪程序功能的充分发挥
三、关于我国修宪程序的学术关注和研究不足,对实践提供的指导有限
第二节 本书的研究背景
一、理论背景
一、制度背景
三、实践背景
四、文献背景
第三节 本书的研究目的和思路框架
一、研究目的
二、研究的思路和框架

第二章 修宪准备:修宪建议的形成——从党领导进行修宪准备活动的角度分析
第一节 修宪准备阶段概述
一、修宪准备阶段的内涵与特点
二、修宪准备阶段的功能与价值定位
三、修宪准备阶段的基本环节
四、修宪准备阶段的程序设置
第二节 党领导进行修宪准备活动的模式形成及其合理性分析
一、党领导进行修宪准备活动的模式形成
二、党领导进行修宪准备活动的现实合理性
第三节 党领导修宪准备阶段模式尚待改进的问题
一、“政策性”的预测和规划
二、修宪意见征求范围有待进一步扩大
三、各种修宪意见之间交涉不足
四、对修宪意见的处理缺乏及时公开的反馈与说明
五、修宪准备阶段公开性不足
六、修宪建议(或草案)的快速通过

第三章 修宪提案:修宪议案的提出——从两大法定主体行使修宪提案权的角度分析
第一节 修宪提案的基本原理与程序设置
一、从几个概念的辨析中看“修宪提案”的内涵
二、修宪提案与“建议”和“草案”的区别
三、修宪提案权属和主体的设置
四、修宪议案的提出与列入议程
第二节 我国历次修宪议案的提出与提案主体的变化
一、我国历次修宪议案的提出情况
二、我国修宪提案权属和提案主体的设置和变化
第三节 我国两大法定主体行使修宪提案权的困境
一、全国人大代表修宪提案权的虚置
二、全国人大常委会修宪议案提起与列入议程过程中的问题

第四章 修宪审议和表决:修宪议案的议决——从全国人大行使修宪审议权和表决权的角度分析
第一节 修宪审议表决的规则与程序设置
一、修宪审议和表决的意义
二、修宪审议表决主体的设置和特点
三、修宪审议过程的规则与程序设置

第五章 修宪公布:宪法(或修宪决议或宪法修正案)的公布——从公布主体与公布文本内容的角度分析
第六章 我国修宪程序中存在的问题总结与启示
第七章 完善我国修宪程序的主要设想
结束语
参考文献
附录1 笔者收集的105个成文宪法的国家名单
附录2 105个国家的宪法关于修宪提案主体的规定
附录3 105个国家的宪法关于修宪审议主体的规定
附录4 105个国家的宪法关于修宪表决主体的规定
附录5 我国历次修宪准备阶段的历史概况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