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个假定是,在回忆的时刻,存有的记忆被以这样的一种方式被唤醒,即储存的记忆作为与它最初储存时完全相同或基本相同的样子被提取出来,早期经验“之后”同心理唤醒时的“现在”的时间距离被贯通了,长时间的潜意识或无意识存留的东西变得完全有意识了。当过去变成现在,一个人会被认为完全有记忆行为,或者更简洁一些说,他能记起某事。
现在,随着20世纪出现的对记忆机制的重新思考,这三个假定已变得不可信了。今天,大部分心理学家抛弃了记忆这种通过心理刻印或形象形似进行运作的观念,取而代之的是这样的认识,即记忆信息(memorjes)作为一个复杂的编码过程通过修改大脑皮层中神经细胞的连接方式甚至分子构成,首先被登记下来,或者说是通过复杂的心理构图(metal mappings)或心理图式(schemata)而被存留下来,然后,这些心理图式会根据社会环境的变化对大脑中储存的信息进行再加工,对记忆进行再塑形。由此,任何人所忆起的过去的信息都不会是最初所记录的样子。当然,许多记忆信息多多少少是精确的,但许多记忆,即便它们有真实感,也会因为回忆者特殊的需要、兴趣及渴望而被刻意扭曲。
就以上所言,由于记忆的不精确及易错,也就很容易得出结论,即它不值得被认为是一种价值,更不用说是生活值得依赖的向导了。这样,我们现在也许有了一种前所未有的感觉:包括个体和集体在内的记忆都缺少一种真实性,他们不仅有缺陷,而且潜在的还有危害或破坏性。
……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