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危机中的变革:清末政治中的激进与保守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218069593
  • 作      者:
    萧功秦著
  • 出 版 社 :
    广东人民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11
收藏
编辑推荐
    从百年前新政改革的失败与革命的两难中寻找历史经验资源
    对专制帝国变革矛盾的应对之道的冷峻审视
展开
作者简介
    萧功秦,湖南衡阳人,1981年南京大学历史系研究生毕业,现为上海师范大学历史系教授、博士生导师,复旦大学中国研究中心特聘研究员,上海交通大学国际与公共事务学院政治学教授,台湾大学《政治科学论丛》编辑委员,海峡两岸学术交流委员会学术委员。研究领域包括:当代中国政治转型,近代以来中国思想文化史,近年来从事二十世纪中国史及当代变革思潮研究。
展开
内容介绍
    清末变革以悲剧告终,同时也是二十世纪更大悲剧的起点。只有悲剧时代的人们,才能对人生与社会产生刻骨铭心的体验,这是那些幸福而质朴的小民族所不可能有的珍贵精神资源;只有民族的苦难,才能成为史家研究人性最好的原材料。
展开
精彩书摘
    二、戊戌年七月中旬后光绪帝的激进政策
    应该指出的是,光绪帝在七月中下旬所采取的一系列激烈举措,并不全是康有为的主意,事实上,就连康有为本人在其《年谱自编》中,也承认光绪皇帝在七月十三日之后走得太远。当时由于光绪帝已经处于高度亢奋的心理状态,用康有为自己在其年谱中的话来说,“盖上于变政勇决已甚,又左右无人顾问,故风利不得泊也”。他在事后为自己辩解时称,“皇帝在道路未有开出以前就急于推行各项措施……”显然,康有为在变法失败以后,是在用这些言辞推卸自己的责任。
    如果说,光绪是荆棘丛生的危崖上的脱缰之马,是江海巨浪中失控的风帆,那么,始终受到这位年青皇帝尊崇的康有为,却对光绪的思想与政治选择的激进化负有最直接的责任。当光绪帝最需要冷静的关键时候,康有为却起到了火上加油的作用,正是他促使处于极度的焦虑心理状态的光绪皇帝作出一系列更为激进的决策。而康有为却在其《年谱自编》中把这一切说成是皇帝自己的事。下面,让我们回顾一下七月中下旬的事变发展过程。
    裁汰冗官事件
    七月十三日,光绪皇帝下诏裁撤詹事府、通政司、光禄寺、太常寺、太仆寺、大理寺等中央衙门以及一些外省衙门。
    当时曾专任接收被裁汰的太仆寺善后工作的官员陈夔龙,生动地记述了这一上谕下达后产生的实际后果。他指出,戊戌变法把裁官视为首要措施,京师闲散衙门被裁者不下十余处。由此而导致连带关系失职失业者近万人之多。朝野为之震惊,颇有民不聊生之感。陈氏还以太仆寺为例,“寺中自奉旨后,群焉如鸟兽散,衙门内不见人迹”,当时衙门内不但印信文件一无所有,而且连门窗也被人拆毁无存。
    正如有的研究者所指出的,光绪皇帝在裁汰冗署冗员问题上采取激烈做法,直接受到是岑春煊奏折的影响。岑氏在七月初七日提交的奏折中提出一个全面汰撤冗署冗员的方案。戊戌年七月十三日,光绪帝正式颁布了裁冗官的上谕,基本上全部采纳了岑春煊的意见。
    然而,光绪皇帝实施他心目中的官制改革的激烈做法,其基本思想则受的是康梁等人的影响。康有为始终强调的变法原则是“新旧水火,势不两立”,“其直省藩臬道府,皆为冗员,州县守令,选举既轻,习气极坏……”杨深秀认为守旧派“或年老不能读书,或气衰不能任事,不能读书则难考新政,不能任事则畏闻兴作”。康有为建议皇上用赏罚之大权,严惩守旧派。为使新法推行,他甚至建议皇上宜频频采取“大举动”,用当年赵武灵王、秦孝公与彼得大帝的方式来“震耸”守旧派。
    光绪皇帝下诏裁汰冗官,然而,却对于被裁撤的官吏的今后的生活出路并无相应的配合措施。
    ……
展开
目录
序言
第一章  中国近代变革的文化背景
第二章  从鸦片战争到甲午战争:中国对西方挑战的基本反应
第三章  清末变革新阶段的来临
第四章  戊戌人士的变革心态与政治战略
第五章  政治冲突的两极化与戊戌变法的失败
第六章  戊戌激进主义与中国“极致性”政治文化
第七章  清末新政:走向现代化的第三次选择
第八章  辛丑变法:清末新政的序幕
第九章  近代中国人对西方立宪的“文化误读”
第十章  英国模式与日本模式:清末立宪派的两种选择
第十一章  保守与激进:反对派与立宪派的思想论战
第十二章  立宪缓行派为什么主张“开明专制”
第十三章  科举制的废除与清末游离态的社会动员
第十四章  慈禧、光绪之死与清末权力真空的形成
第十五章  从速开国会运动看清末政治参与危机
第十六章  清末的权威危机与保路运动
结语
附录一  走向静悄悄的革命
附录二  清末新政与改革的政治学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