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是“权受民督”。权力是一把“双刃剑”。运用得好,可以给人民带来福祉;滥用权力、以权谋私,将会祸国殃民,并伤及自己。
因此,领导干部在牢记“权由民授”、实践“权为民用”的同时,还要不断强化“权受民督"的意识,在行使权力时,自觉地接受人民群众的监督。
其次,权力运行要遵循一定的原则。领导干部在抓落实的工作中,一定要遵循权力运行原则,保证权力的正当使用,抓好落实;避免借抓落实之口,为个人或小集团谋取私利。
权力运行,不同的时代有着不同的原则。在当代,领导干部运用权力一般要遵循以下的原则:
一是民主原则。民主,是指在一定的范围内,按照平等和少数服从多数的原则来共同管理国家事务的国家制度。民主原则能有效地防止个人专断和权力滥用。
民主原则的内涵和基本要求是:“坚持为人民执政、靠人民执政的执政理念,充分支持人民当家作主,依照人民的意志行使权力,切实保障人民的民主权利。”领导干部只有树立了正确的政绩观,才能真正抓好落实,为人民服好务,为社会造好福。
反之,就会为了升迁急于出成绩,喜欢制造哗众取宠的“轰动效应”,追求不切实际的、劳民伤财的“形象工程”、“面子工程”。为“荒山刷绿漆”就是如此。
(三)把握根本。要对权力有清醒的认识
领导干部手中掌握着一定的权力,而权力与利益通常是相连的,所以,任何掌握权力的人,都面临着利用权力去获得个人利益的诱惑,这就要求权力的运行要有严格的约束和限制。没有约束的权力,必然会导致权力的滥用。因此,需要对权力有清醒的认识。
首先,抓落实,要树立正确的权力观。领导干部落实工作,要运用好手中的权力。而运用好手中的权力,其前提是先要树立正确的权力观。
权力观,就是对权力的基本态度和看法。权力从哪里来、为谁掌权、如何掌权?这是权力观的基本问题。在中国政治文明的视野下,正确权力观的基本内涵:
一是“权由民授”。《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明确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执政党执政、领导干部执政,都源于人民授权。对权力来源和性质的正确认识和判断,是树立正确权力观的首要问题。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