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制度成长与发展逻辑:改革开放时代的中国政治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547304099
  • 作      者:
    程竹汝,上官酒瑞著
  • 出 版 社 :
    东方出版中心
  • 出版日期:
    2011
收藏
内容介绍
    研究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政治发展的一个基本前提,是这一时期中国政治所发生的现实变化和进步。在政治体制改革的问题上,许多方面大家的感受是相同的,但如何评价中国的政治体制改革,中国社会目前仍缺乏共识。政治体制的适应论与滞后论的长期争论就是共识缺乏的表现①。也许正因为如此,《制度成长与发展逻辑:改革开放时代的中国政治》对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政治的研究,便显得特别有意义。
    胡锦涛总书记在“七一”讲话中总结说:“经过90年的奋斗、创造、积累,党和人民必须倍加珍惜、长期坚持、不断发展的成就是: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确立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这就是说,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不仅有着自身的实践形态和理论形态,而且已经形成了自身的制度形态。他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根本制度保障,集中体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特点和优势。”这些论述清楚地回应了社会中一部分人在肯定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成就的同时而否定政治发展、在认识上割裂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与政治发展之间历史关联的观点。
展开
精彩书摘
    性质上看,近代以来发育起来的民主政治基本上都属于代议民主的范畴,英美如此,德法如此,我国亦如此。由于代议民主的需要,便产生出了一系列与其相适应的政治制度;没有代议民主,今天许多政治制度大概都是多余的。现实中,代议民主的制度表现存在有多种不同的形式,究其原因,主要是由于代议民主嵌入到各种不同的历史传统、国情之中的结果。就此而言,所谓发达国家的政治就是指代议民主与它所遭遇到的特定历史传统、国情经过长时期的互动已形成稳定的、制度化的状态;而所谓发展中国家的政治则是指代议民主正在与特定的历史传统、国情相互适应,经过不断“试错”形成制度化状态的过程。
    对发展中的政治而言,理想的政治制度应该具有一定的“制度包容性”或政治制度的“弹性空间”。这样的制度能够包容多种制度价值和发展取向,当遭遇到特定历史传统、国情或发展中的重大问题时具有一定的制度弹性。从历史上看,一国的政治制度体系缺乏这样的弹性是非常危险的事情,比如太过刚性且导致了颠覆性后果的苏联一党制就是例证。
    那么,怎样看待今天我国民主政治的制度载体呢?这是讨论我国政治发展的理论前提。从制度体系以及这个体系与中国社会的关系上来看,应该说中国社会已经型塑了自身独具特色的具备相当“弹性空间”政治制度。由于这一“弹性空间”的存在,这些制度已经不能靠传统的比较政治理论进行解释。
    首先,在议会制度上,我国已经形成区域代议与精英代议相结合的代议制度。所谓区域代议是指以选区为基础由选民选举产生的代表组成的议会履行代议功能的制度;而精英代议则是指以某种遴选机制为基础产生的社会各界精英履行代议功能的制度。在现实政治过程中,人民代表大会和人民政治协商会议代表了这一结合。人民代表大会作为宪法确定的国家权力机关,它的“代议”地位无可置疑。重要的是如何看待政治协商会议的“代议”功能。虽然我们长期以来从革命的意义上将政治协商会议定义为统一战线组织,认为它不具有国家机构的性质,但从实际的政治过程看,它则发挥着相当强的“代议”作用:各界别精英组成的政治协商会议对国家和区域公共事务的讨论、提案影响着现实政治的实际状态。在形式上,各国的议会制度可分为一院制和两院制,此两种制度各有其特定的价值。从代议的角度看,中国既非严格的一院制,也不是两院制,而是两者的某些特点兼而有之。
    ……
展开
目录
序/王邦佐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何谓政治发展
一、政治发展:进入中国主流话语
二、西方政治发展理论透视
三、政治发展内涵的三个要素
第二节 中国模式与中国特色政治发展道路
一、中国模式争论:聚焦政治领域
二、政治体制改革:滞后论与适应论
三、什么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
第三节 革命党领导下的中国政治
一、革命政治
二、理想政治
三、全能政治
四、动员政治

第二章 中国政治发展历程的独特性
第一节 超大社会:政治演进的历史基础
一、超大社会形态
二、传统政治文化
三、特有现代化境遇
第二节 多元平衡:政治发展的价值取向
一、民主与法治:中国政治发展的价值目标
二、稳定与公正:中国政治发展的社会目标
第三节 市场与权利:政治发展的不竭动力
一、政治发展与经济发展具有同构性
二、社会结构变迁:推动政治发展的直接动力
三、全球化:影响中国政治发展的外部动因

第三章 中国政治制度的成长轨迹
第一节 民主形式:多元发展趋向
一、选举制的改革与进步
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成长
三、协商民主的增长
四、社会民主的增量发展
第二节 政党政治:制度化的进程
一、党政关系的变化和发展
二、各政党政治地位和关系的制度化
三、多党合作形式的制度化
第三节 法治秩序:现实性的增长
一、立法体制的适应性发展
二、行政法治的进步
三、司法制度的进步
四、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初步形成

第四章 中国政治发展的功能特色
第一节 重心功能:社会稳定
一、政治体系结构与社会稳定
二、政治体系功能与社会稳定
三、社会自律体系与杜会稳定
第二节 基本功能:汲取合法性
一、有效的政治业绩积累合法性
二、创新的意识形态建构合法性
三、增量的民主改革巩固合法性
第三节 体系功能:社会整合
……
第五章 中国政治发展的历史逻辑(上)
第六章 中国政治发展的历史逻辑(下)
第七章 当代中国政治的科学发展:寻求民主实现形式的最优次充与发展重心
参考文献
后记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