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揭秘中国.Ⅱ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502183806
  • 作      者:
    《Vista看天下》杂志社著
  • 出 版 社 :
    石油工业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11
收藏
编辑推荐

  一本书帮你放眼世界、看清天下!
  《看天下》杂志是全国唯一综合性新闻高端文摘,讲故事,说新闻,深受读者的喜爱和追捧,销量过百万。
  《看天下  揭秘中国》是石油工业出版社有限公司联合《看天下》杂志社重磅推出的系列图书。时政、社会、文化、娱乐、生活……包罗万象,只有你想不到的,没有你看不到的。更深刻的思想,更敏锐的视角,更透彻的分析,直指敏感话题,满足您的好奇心与求知欲。
  《看天下.揭秘中国2》包括新移民潮、解读娱乐圈、对话大佬、你所不知道的台湾、中日关系、中西文化的差异和交流等六大专题。每一专题又涵盖了若干个精彩的话题:美国、加拿大的移民经,明星们的微博与被微博,娱乐圈的交际法则,当潜规则浮出水面,大佬们江湖态度,你所不知道的台湾,敏感的中日关系,中西文化的差异与交流……精彩的信息,全新的解读,为您带来耳目一新的揭秘。

 

展开
作者简介
  《Vista看天下》是中国期刊市场上,唯一面向高消费人群的新闻类文摘杂志。《Vista看天下》的目标是做“中国最好看的新闻杂志”,杂志以“读懂中国时局,分享全球智慧”的视野,版式风格和阅读节奏始终瞄准国际一流新闻杂志,摒弃空洞的说教和沉重的表达,坚持只用精彩的故事和有质地的信息,报道时政、财经、社会、科技、文化、时尚、娱乐等领域的故事。《Vista看天下》既是新生活方式的发现者,也是人文精神的坚守者。
展开
内容介绍
  这绝不仅仅是一本合集。杂志上未曾刊登的删节内容、由于种种原因未能发表的好文章,无数个得到市场认可封面故事。
  《Vista看天下》首席记者为您独家报道,一个不一样的中国,一个个你所不知道,但就在我们身边的神奇的人和事。《看天下.揭秘中国2》包括新移民潮、解读娱乐圈、对话大佬、你所不知道的台湾、中日关系、中西文化的差异和交流等六大专题。每一专题又涵盖了若干个精彩的话题:美国、加拿大的移民经,明星们的微博与被微博,娱乐圈的交际法则,当潜规则浮出水面,大佬们江湖态度,你所不知道的台湾,敏感的中日关系,中西文化的差异与交流……直指敏感话题,满足您的好奇心与求知欲。精彩的信息,全新的解读,为您带来耳目一新的揭秘。
  故事,尽在《看天下.揭秘中国2》
展开
精彩书评
  《看天下》以独特的风格和经营思路,赢得读者和客户的认同,使之成为中国新闻期刊界的一匹黑马,被业内人称为《看天下》模式。在纸媒面对新媒体的挑战、竞争越来越激烈的背景下,《看天下》的成功,留给传统媒体许多的思考。(范以锦,广东省新闻工作者协会主席,暨南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
  ——范以锦

  《看天下》我很喜欢,从2009年开始,我每次去机场都会买你们杂志,但一直以为是个月刊,后来我看朋友拿的好多本跟我不一样,我就问这是哪来的,才知道你们一个月有三期。(韩寒,作家、赛车手。中国80后的领军人物。2010年入选美国《时代周刊》“全球最具影响力100人”。)
  ——韩寒

  《看天下》杂志,有自己独立的声音,年轻,就需要这样的style。(李宇春,知名偶像歌手。)
  ——李宇春
展开
精彩书摘
  新形式下的“新移民潮”
  一脚门里,一脚门外徐臻_文
  “移民潮”来了
  2010年10月15日,加拿大魁北克省暂停受理投资移民申请。就在前一天,中国香港特别行政区刚刚公布了投资移民新政,将房地产剔除出投资资产名单。如果把时间再往前推一些,6月26日,加拿大联邦移民部刚刚大幅提高了投资移民新政,且尚未开始受理新政颁布后的第一批申请。
  投资中介在落地橱窗里打出的旧广告还没来得及撕掉,“优惠末班车”这五个字,对如今身家殷实的投资者来说几乎没有构成什么实质“威胁”。
  2010年10月15日,在北京国贸饭店举行的一场美国投资移民咨询会上,到访者依旧络绎不绝。自从中国香港特别行政区和加拿大的投资移民政策有了紧缩迹象以来,有一部分人开始将目光转向了投资风险更高的美国。在台下这些相貌平实的听众里,很可能当下就会有人从口袋里拍出一张50万美元的支票,以此交换一张交通卡大小的绿卡,从此自由出入美国。
  嘉宾席上就座的各色人等轮番走上讲台,向听众介绍将在美国南达科他州启动的伊维尔德罗拉(布法罗岭电力)项目,并且信誓旦旦地保证,这将是“有史以来安全系数最高的”美国投资移民项目。
  Joop Bollen,南达科他州区域中心主席,指着大屏幕上该州的标志性雕像——拉什莫尔山国家纪念公园里的“总统山”开玩笑说:“如果今天有人当场签约,我们就把他的头像刻在最前端突起的石头上。”在乔治?华盛顿、托马斯?杰弗逊、西奥多?罗斯福和亚伯拉罕?林肯四位前总统冷峻的目光注视下,全场爆发出了热烈的笑声。
  中国社会科学院在2010年发布的《全球政治与安全》报告中提到,伴随“第三波移民潮”的到来,中国正成为世界上最大的移民输出国。据业内人士透露,近三年来,至少有170亿资金因移民流向海外。
  当2008年11月,巩俐在新加坡宣誓成为该国公民后,曾在公众间掀起过一场关于“明星爱不爱国”的激辩,遂而升级为一场骂战。但当大家冷静下来,细心盘点一番后才发现,巩俐不过是只不幸的“出头鸟”,陈凯歌、李连杰、顾长卫、斯琴高娃、徐帆等人早已在兜里捂暖了外国国籍,享受着超过100个国家的免签自由。
  如今,明星光环之外的移民群体正在越发壮大。
  北京因私出境中介机构协会的最新统计数据显示,2009年,拿到美国投资移民的EB5类签证的中国投资者,从2008年的五百余人上升到一千余人。
  在加拿大移民部提供的一组数据中,2009年加拿大吸收全球投资移民2055人,其中中国人超过了半数,而在由魁北克移民局审理的投资移民中,中国申请者超过了七成。
  2010年1月,澳大利亚统计局称,自2009年7月至统计截止,澳洲共向7800个中国人发出了投资移民签证。
  除了加拿大、美国、澳大利亚这些热门移民国之外,新加坡、新西兰也在近几年异军突起,即便是申请难度最高的欧洲,近两年仍频频有富裕家庭关注。
  拿外国的身份,赚中国的钱
  与20世纪80年代,躲在闷罐轮船里偷渡到西方国家后,再白手起家的温州人不同,何伟在国内就是个成功的商人。和这一拨移民潮的大多数投资客一样,他看中的是加拿大新鲜的空气、健全的社会保障体系和优质的教育,而加拿大政府又刚好为这些“福利”估了个价。
  2002年,中介向何伟一家推荐的投资移民方案是,直接向银行贷款40万加币,一次性付清存入银行的五年利息,大约12万加币,即可全家移民加拿大,之后的事就全部交给银行和加拿大政府打理了。
  何伟不会说英语,更没想过要在加拿大重新开创一番事业。由加拿大政府为投资移民提供的免费英语培训,何伟从没有完整地上完一期。一纸加拿大“枫叶卡”(即加拿大永久居民卡,五年一换),给了何伟一个全新的身份,却没有改变他工作重心依旧在中国的事实。
  “在加拿大我能干吗?开车吗?还是帮人铺地板?”有一次,他这么反问妻子王芳。何伟有个朋友在加拿大开了家采矿公司,不过挖的不是加拿大的矿,还是中国的矿。
  陪家人在温哥华安定下来后,何伟回国了,回国赚钱。美国驻广州总领馆领事部主任James Levy在接受采访时提到,在中国、韩国等地,如果主申请人是做生意的,在获得签证后,他们通常选择将家人送去国外,而自己则继续留在国内打理生意,甚至最后放弃他们的绿卡。
  之后,何伟每年飞去温哥华和妻儿团聚三个月。王芳觉得,在加拿大出生的女儿小布丁和她爸爸之间始终缺少默契。小布丁已经习惯了这种“太空人家庭”的生活模式,她觉得买东西就是爸爸关心自己的唯一方式。
  不过王芳身边的不少阔太们早就算清了一笔账,自己和孩子们尽量在加拿大住满五年,以便取得加拿大国籍。而先生能住最好,住不够就先保持自己的枫叶卡。只要太太有了身份,先生将来申请夫妻团聚就容易多了。
  “大奶屯”与“二奶村”
  2006年,何伟一家在温哥华的西区买下了第二栋房子。这里海岸线绵长、环境幽静、名校众多,是很多投资移民钟爱的高档华人住宅区,随便一栋房子都值五、六百万。
  网上一度流行一种说法,说温哥华有个“大奶屯”,指的就是集中住在西区的太太们。“留守太太”们经常流连于温哥华市中心的名店,温哥华国际时装周上也常能瞥见她们的身影。
  但也有一定比例的“留守太太”像王芳一样,在加拿大进修完几门课程后,选择在当地就业。王芳的第一份工作是在旅行社做助理,时薪8加币,每个月工资1350加币。在何伟看来,妻子的这点收入对增加家庭资产没有丝毫帮助,反而浪费了在家照顾孩子的时间。虽然在别人眼中,王芳就是一只衣食无忧的“金丝雀”,但她觉得自己年轻,即使“飞”不了太高,也不愿过早将自己囚禁在牢笼里。
  但更多寂寞又富裕的太太们则喜欢聚在一起交流“血拼”心得,有时更是结伴坐游轮到加勒比晒太阳,到拉斯维加斯看演出。
  与之遥相呼应的是美国洛杉矶的“二奶村”。
  据驻温哥华的一家国内媒体描述,在洛杉矶以东起伏的山峦中,坐落着一大片别墅式住宅区,罗兰岗别墅区就是其中之一。
  别墅区门口的正中间立着一座岗亭,岗亭两边是汽车进出的通道。岗亭的牌子上用中文写着:“居民通道”、“访客通道”、“贵宾通道”等字样。
  那里的保安很尽职,因为过去曾发生过“大奶”来找“二奶”闹事,还出过人命,所以保安把门特别严格。据说即使“大奶”们想进来,没有“二奶”们的同意,也是不可能的。
  20世纪90年代以后,不少选择走出国门的公司开始在美国设立分公司。洛杉矶是他们的第一站,一些民营企业老板借口来美国拓展业务,将部分资金转入美国,也不是什么稀奇的秘密。
  罗兰岗及其附近地区在1990年之前还是一片蛮荒之地,到了1994年,房地产公司相继进驻,大规模兴建高档住宅。站在罗兰岗高地可以俯瞰整个洛杉矶的美景。
  一些中国老板开始在这个小区为自己的“二奶”买下房产,由于“二奶”们的身份、经历、爱好相似,她们很快扎堆成为朋友,“二奶村”也渐渐被周围的华人叫出了名。
  因为“二奶”们的男人常常在中国,据说她们整天闲得无聊,常常聚在一起打通宵麻将,到了白天,“二奶村”里反而静悄悄的。
  当初“二奶”们买下罗兰岗的房产大致每套需要花费30万美元左右,但现在,这样的房子已经可以卖到50多万美元了。虽然大家普遍觉得“二奶”们头脑比较简单,但有一点她们清楚得很,就是这些房产在当时购买时,必须都写在她们的名下。
  王芳还听说过不少生活在温哥华的“官太太”。据她观察,一群太太里,如果某位的先生只能利用国庆、春节假期来探亲,其他人心里就大致知道这位先生是在政府部门工作的。不过太太们一般不会彼此打听家事,这已经成为了她们之间的一种默契。
  “如果我要家庭,就必须回来”
  在国内,财力雄厚的投资客们排队等着出境落户;而在国外,“熬”过了移民监的投资客们则在相继返“巢”。
  2007年,“熬”过漫长的五年移民监后,移民局通知王芳去市政厅参加入籍仪式。
  仪式前一天,王芳在MSN上跟朋友说:“我现在要变成外国人了,好奇怪啊,我一点也不想改变自己的国籍。”朋友开导她:“国籍有什么关系,就好像你以前是四川人,后来迁到广东去了一样嘛。”
  入籍仪式上,王芳唱完加拿大国歌,宣读誓词“我将忠实效忠加拿大女王伊丽莎白二世陛下及她的后嗣、继任者。我将切实遵守加拿大法律,履行作为加拿大公民的责任”,然后交出自己的枫叶卡,当场换回了一张加拿大公民证。
  几个月后,顺利完成“使命”的王芳带着女儿回到了国内丈夫的身边。虽然现在她常常怀念加拿大更为优质的生活,也常被女儿那些诸如“什么叫解放军”、“为什么戴红领巾”的问题问倒,但比起“异地恋”,她更愿意陪伴在丈夫身边。何况,王芳已经成为加拿大公民,这种公民身份和伴随而来的福利是不会被随意剥夺的。
  有一小部分有望落户海外的投资客也开始了自我反思。当胡涤菲说起她可能会放弃“枫叶卡”时,脸上并没有过多流露出遗憾的表情。
  2008年,她几乎同时拿到了加拿大的签证和美国大学的offer。之前,胡涤菲的老公觉得妻子申请移民完全是“闹着玩”,等护照和录取通知书拿在手上,他才发觉“大事不妙”。
  胡涤菲的老公也不喜欢国外的生活。他有一个颇为敬重的师兄,1996年和1997年在国内一家世界500强公司工作时,月收入就有六、七千。2000年初,那位师兄为了追逐爱情,毅然飞往美国。现在他是美国一家公司的资深员工,养了两个孩子,最操心的也是孩子。在洛杉矶,他们的小日子看起来过得蛮不错,有房有车,离家20分钟就是阳光沙滩,但在胡涤菲先生眼里,独独缺了成就感,“特没劲”。私下里,先生告诉胡涤菲,“如果当初他不离开中国,现在身价肯定几个亿”。
  于是,关上门,他们在房间里爆发了一次激烈的争吵,最终,还是胡涤菲的丈夫妥协了。
  胡涤菲选择了去美国念书,同时保留自己的加拿大“枫叶卡”。在美国生活了三年后,胡涤菲有点犹豫了。她开始觉察到,夫妻两人分开久了,便会有隔阂,“三年了,这可能是我的一个坎”,“如果我要家庭,就必须回来,再说我们家的钱也还没有多到放在国内不安全的地步”,说着她笑了起来。
  胡涤菲能够理解很多中国人在这种大趋势中选择移民海外的理由,但她作为一个妻子,一个母亲,需要在自己的实际情况中做一些舍弃。“至少现在上海的绿卡也很值钱”,她这么“安慰”自己。
  现在,胡涤菲的儿子在杭州就读一所最普通的公立学校,她打算每年假期都送儿子去国外参加夏令营,将来还是去美国念书。胡涤菲认为国籍并不重要,孩子的国际化不仅指要送他去发达国家,也包括不发达国家。胡涤菲本人就曾在中东、非洲和南亚的一些国家留下过很美好的回忆。
  从拿到加拿大签证至今两年,胡涤菲只在加拿大生活过两个月。根据规定,保留枫叶卡的条件是五年内必须在加拿大住满两年。
  胡涤菲还有考虑的时间。
  “酷评”温家宝,“调戏”陈水扁
  上海男人周立波的“腔调”徐臻_文
  如果像周立波自己说的“上海以外的观众全部是意外”的话,那么2009年对周立波来说无疑大大“意外”了一把。
  年末的上海,气温降至冰点,即便如此,美琪大戏院的门口还是早早排起了等待入场的长队,不时有黄牛挤到身边,“票子,票子要伐?”活脱脱一副打桩模样。一张380元的演出票,极端价被炒到过三千多。台上周立波仅凭一个人,一张嘴,评评时事,侃侃上海,票房就轻轻松松超过3600万,黄牛今年的“油水”有多可观,自不必多说。
  演出前一个半小时,周立波来到贵宾休息室候场,阿玛尼西装,爱马仕香水,“头势”已经相当“清爽”。在与本文作者交谈的同时,他还在演出提纲上加加减减,吃了一碗青菜米线,还有补妆。所谓补妆,就是往脸上扑扑粉,没有化妆师,没有造型师,都是自己搞定。
  关于即将到来的2010年,周立波说他可能会去指挥交响乐,会跳跳摩登、国标,没准还能开个演唱会,但就是“不会走出上海”。“不是每一滴水都要汇入大海的,我这一滴只溶于黄浦江。”
  “酷评”温家宝
  “我们敬爱的温总理是举世闻名的平民总理,他作为这么大一个国家的总理,真的是很辛苦很辛苦。电视打开,经常可以看到我们总理在老农民的家里,而且挑最脏的人握手,‘我们来晚了。’”
  “最近法国总统的脑子被抢打过的,他总是要和中国对着干,结果失策了吧。我们温总理用儒家的方式对付了它,进行了环法游,就是不进去,后死你(急死你)。”
  “我和一个法国朋友说起这件事,朋友说,我们是一个人权的国家,领导人想见谁就见谁。我反问,是吗?如果你们萨科奇敢去见拉登,我们温总理保证没有话说,认为侬是咯模子(你是条好汉)。”
  “再说了,就算你们萨科奇敢去见拉登,拉登也未必会见你们萨科奇,因为拉登完全有理由相信,你们萨科奇是小布什放出来的倒钩!谁叫萨科奇no two no three,no three no four,冷不清的!我们温总理马上给你们点color see see。”
  “我又不喊反动口号”
  对领导人的模仿,让这个“政治成熟”的上海男人在台上“扎足了台型”,也让他雄纠纠气昂昂跨过了黄浦江,红遍了中国的大江南北。
  据说温家宝得知周立波在演出中模仿他,在一个会议场合说:上海有一个周立波,他把我调侃了一把。心平气和地接受了。今年的一百多场演出,周立波还“从来没有受到任何党委的提醒”。
  他面对观众口口声声说:你们一定要像容忍你们领导一样容忍我的无知。我的意思并不代表领导就一定无知,但无知的基本都是领导。这句话是不对的!领导怎么可能无知呢?领导这叫大智若蠢!
  但表演前,周立波总不忘“滑头”地加上一句,为自己“开脱”,“以上所有观点,仅代表周立波扮演的周立波的观点,与周立波本人无关。”
  本文作者(以下简称“作”):在你的表演中有模仿温总理的片段,我们了解到,温总理对你的表演还是认可的。
  周立波(以下简称“周”):听说是这样。
  作:上海市长韩正也来看过你的演出。这大概是什么时候的事情?
  周:牵扯到领导的最好不要问,因为韩市长是以私人身份来的。
  作:在中国式语境中,你对政治人物的模仿和对时事的调侃其实打了不少擦边球。
  周:我没有在打擦边球。我对时事的把控是很有自信的。
  作:你并不认可打擦边球这种说法。
  周:这就是时事,时事何来擦边呢?因为你还牵扯到界内和界外。
  作:那什么是界内?什么是界外?
  周:像我这种就是界内,这是和我本人的政治觉悟有关的。我的内心是很爱党、爱社会、爱人民的。所以人家问我有底线吗?我的底线就是,我受党几十年教育的觉悟就是我的底线。我知道什么该说什么不该说,什么应该怎么说,这和敢不敢没关系,敢不敢只需要有勇气。我这是会说,是智慧,需要大量的知识结构去做支撑的。
  作:大家心中其实都有一个标准,大概到一个什么程度,会觉得大概要触线了,突破常规尺度的时候往往会刺激销量。
  周:是人家以为突破尺度。我们泱泱大国有什么东西不能包容,我又不喊反动口号,我又那么爱党爱国,有什么突破尺度。今年我的一百多场演出,从来没有受到任何党委的提醒。我是一个在创作上没有任何瓶颈的人。人家都说创作难,我说创作一点都不难,如果你跟着时事走。
  作:关于你的尺度我可不可以这样理解,其实你自己并不存在一个怎么样的尺度?
  周:和你爸爸妈妈讲话的时候你会不会考虑一下,本来他们就是我的爸爸妈妈。我一点都没有所谓的前卫、先锋、酸涩,我的内心充满幸福感。讽刺社会、尖酸刻薄都是穷人才做的事。只有生活灰暗,对社会充满报复心理的,一旦有了一点点话语权,就会很不负责任地说话。我们中国是个大国,对周立波是可以包容的。温总理是我见过的最有诗人情怀的领导人。别人说敢与不敢只能说明你们在政治上不成熟。我们谈到政治就恐惧,一个不懂政治的人跟我谈什么人生观、价值观。人必须要懂政治。我们小学就开始学政治,有多少人懂政治?
  作:你觉得你是一个懂政治的人?
  周:至少我了解它。
  作:是指规律或者呈现方式吗?
  周:不是规律。可为和不可为是有一个是非观的。我是一个有是非观的人。既然你有是非观,就不会出大问题。所以到现在,我的演出各方面的反响都很好,来自各界领导的褒扬还是比较多的。
  “自己吃好自己的饭”
  在当下的中国相声版图上,周立波、赵本山、郭德纲和小沈阳已然绽放成了四朵“奇葩”,各自占地为王。
  周立波丝毫不掩饰地称赞郭德纲和小沈阳是“伟大的”,可一逮着机会,他就会为上海人“扎台型”。
  周立波还坚持着只在上海演出,不走穴、不巡演,但他坚称,“语言绝不是问题。”他曾在《笑侃大上海》里表达过对春晚的向往,“去还是不去,挺为难的,我还在徘徊,去了就要被9亿农民认识,哎呀……”但在和虎年春晚的总导演金越谈了四个小时之后,他却选择了拒绝春晚。
  谢绝央视春晚的邀约,对周立波来说显然是颇有“腔调”的。“如果央视春晚不来叫,那是‘能力问题’,叫了不去那就是‘境界问题’。如果台上我把郭德纲K掉了,那我这辈子也算多一个仇人了,如果郭德纲把我P掉,当然这在理论上是不可能的。”
  作:张艺谋的电影《三枪拍案惊奇》上映,郭德纲、小沈阳、赵本山均已集体“触电”,你也即将要入驻《唐伯虎点秋香2》剧组。韩寒的博客评价这部电影,张艺谋和赵本山“拍一拍身上的土”后,又想加入点时尚元素,电影就这么成了。
  周:你说什么是土,土是针对洋而言。比方说,上海人觉得外地人土,香港人觉得上海人土,这没有一个界定的。听说《三枪》的剧场效果特别好,我觉得这就是一种成功。
  作:在某种程度上,南方人看北方文化,觉得多少是带着“黄土气息”的。反之,你“触电”后,身上会不会也带着北方人以为的海派式的“土”?
  周:也会有啊。周立波一说农民,人家就觉得周立波看不起农民,因为中国是一个工业国家,这种跨越时空的对比是没有任何意义的。小沈阳为什么伟大,中国十几亿人,我可以保证50%以上的人喜欢他。周立波为什么不伟大,我估计喜欢周立波的人还不到五千万,那一定是小沈阳比我伟大。
  作:郭德纲说,“大家都是吃饭的,你吃你的,我吃我的,但你吃的时候不要吧唧嘴。”
  周:我把它视作为一种情趣。
  作:是这句话本身充满情趣,还是你的不介意是一种情趣?
  周:我当然不介意。我和郭德纲之间的调侃,我不会当真,我想他也不会当真。我们都是娱乐大众的人,只要大家开心就可以。如果我和郭德纲一起在台上表演一定会很好玩的,至于PK不PK,这都是话题。
  作:郭德纲也说,想上春晚得不要脸。
  周:这个我保留意见,但这句话挺有喜感的。
  作:这也是你刚才说的情趣吗?
  周:这绝对不是郭德纲在骂上春晚的人都不要脸。
  作:你怎么看待郭德纲的表演方式呢?
  周:我很喜欢郭德纲的,他所有的段子我几乎都看过。针对整个相声界的腐朽,印证出郭德纲的伟大。他可以扛大旗,我扛不起这个大旗。如果相声有明天,郭德纲功不可没,如果相声没有明天,和郭德纲没关系。
  作:你之前在东北生活了大半年,也看过郭德纲和小沈阳的演出,现在海派清口的表演中对二人转有什么借鉴吗?
  周:我怎么会去借鉴二人转呢?不存在。
  作:海派清口没有包容性吗?
  周:当然是有包容性的,但是没有无限包的。
  作:反正就是包不进二人转。
  周:不是包不进二人转。二人转有很多我可以学习的东西。首先他们个个身怀绝技;第二,那种敬业精神,为观众不惜一切代价,这是我做不到的,我没办法做到,我有心理障碍。
  作:什么障碍?据说“海派清口”之所以这么取名就是要区别于“北派”的“荤口”?
  周:二人转是一种娱乐精神,他们能做到的我肯定做不到。这不是说二人转不体面。媒体问话就是,问教皇,你嫖妓吗?教皇说呸,我不嫖妓。第二天标题出来说“教皇说我不嫖妓”。所谓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他有他的受众,我有我的受众,两种受众之间不要进行横向比较,都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公民。我非常欣赏郭德纲的那句话,自己吃好自己的饭。
  “我会让所有人都鼓掌”
  周立波说自己是一个“有时事情怀的人”,每次表演前,先花上二十分钟,向观众“戏说”最近发生的新闻是雷打不动的桥段。从卢武铉坠崖、“楼倒倒”事件、许宗衡受贿,到奥巴马访华,他的解读总是独辟蹊径,让这个“政治成熟”的上海男人在台上“扎足了台型”。
  对于卢武铉,周立波表示了敬意,因为一个人敢于用死来谢罪,“是个真男人”。然后他模仿起关在台北看守所里的陈水扁:“阿扁错了吗?阿扁错了吗?有种放我出去,我就去跳阿里山,当然是极限跳,后面有根绳子的。心理素质也太差了,(卢武铉)才几百万美元就跳崖,我几百亿都没跳。生命是很可贵的,阿扁一定好好地活下去,活到我不想活为止。”
  奥巴马来中国,一共四天,上海就占了一天。上海,在外国人眼里是中国,在中国人眼里是外国。有网友说“如果让周立波接见奥巴马会怎么样”?我说,奥巴马会掏出一张拉登的照片给我,然后说“拿伊组特”!(把他做掉)
  作:时事评论是你演出非常重要的一部分。
  周:属于一个组成部分。我每个环节都是重要的。这次的《我为财狂》很多人看完以后完全把他的理财观和人生观颠覆掉了,这才是它的卖点。我说出很多,被公众达成共识,被我否定掉,而且很有道理。很多人看了我的东西,不买房子了,或者把房子卖掉了,很多。
  我会实实在在地把我的经验告诉大家。在台上,我不仅仅是个演员,我可能还是半个不成功的经济学家。
  作:为什么这么说,和你之前的经历有关吗?
  周:对,因为我几乎和所有的演员都不同。所以我站在台上谈财经,谈房产,没有人会对我说NO,因为我比他们都懂,甚至于某些专家,我的某些表演内容可以走在世界的前列。比方说,我预言上海房产在五年之内会翻一番,为什么我会告诉大家,平行对比香港。为什么我说四十岁之前有房住,四十岁以后有住房,我就推出了“白领”的概念,领来的工资全部白领。你的理财观是不正确的,因为在你财务没有完全自由的前提下,你没有资本去投资,这都是很多人在做的。五个家庭共同去按揭一套房子,为什么这么多?35岁你买套房子,300万,150万按揭,65岁这个房子还是你的,而这个房子倒了,你人都要倒了,为什么为这种虚拟的产权放弃你三十年最光辉灿烂的年华?这都是自找的,银行永远是锦上添花,我有很精到的案例分析。
  作:这都是来自你自身的经验。
  周:那当然,我的团队都是一流的财经人士。我专门有财经团队的。你30年,每年每个月要交给银行,银行是你爹。为什么买保险,买多少,保险只对平民百姓有用,对成功人士是没用的,因为你自己就是保险。你和保险公司算账吗?计算机都是保险公司造出来的。这都是别人不会去想到的问题,我一层层解来。包括什么叫按揭,就是把你按倒在地,层层揭皮。
  作:奥巴马访问中国期间对话上海青年,媒体普遍反映上海学生的提问有点软。如果给你一个机会向奥巴马提问,你会问什么?
  周:能不能吃七天上海的泡饭?他肯定受不了的,那也不要叫中国人吃你们七天牛排。大家吃好自己的饭,不要用西方的口味解读中国的烹饪。
  作:你觉得他是在用西方的观点解读中国的东西?
  周:所谓的强国就是喜欢指指点点,我在台上说过,什么叫强国,什么叫大国。美国就是强国,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马歇尔将军到欧洲去撒了120亿美元,是有条件的,要服从美国的利益。今天的中国到欧洲援助了1000亿,没有任何政治附加条件,这就是大国。强国是一种利益,大国是一种责任。如果我去问奥巴马,他肯定胸闷的,他肯定回答不出的,而且我会让所有人都鼓掌。
  ……
展开
目录
辑一 新移民潮:大江西去又复来
一脚门里,一脚门外
498张美国绿卡的中国之旅
美国移民官的中国经
中国绿卡也金贵
辑二 圈套:解读娱乐圈
王菲:没“火”出水平,但“火”出了风格
外界难以想象的艺人剧组生存危机
明星们的微博与被微博
圈套:娱乐圈的交际法则
娱乐圈的水有多深?
娱乐圈的批评与自我批评
辑三 对话大佬
张艺谋:中国电影界“最投机的人”?
徐克老爷的变与不变
“暴力美学大师”吴宇森感叹世界变了
相对真实的陈凯歌
葛优可以说“不”
对话韩寒
上海男人周立波的“腔调”
辑四 你所不知道的台湾
大陆配偶在台湾
台湾少年杀手的伤痕青春
台湾“槟榔西施”的苦与悲
台湾法学家PK“一代宅神”
台湾人过年规矩多
不太一样的“超级市长”
台“陆生法案”审读三演全武行
辑五 中日:难以正视的邻居
日本在中国“无处不在”?
一个中国记者的日本一瞥
中国人给日本人的画像
日本大学生心中的中国
中国与日本差距还有五十年?
辑六 当孔子遭遇歌德
中国艰难跨越文化“柏林墙”
中国作家妙语如珠
阿克曼眼中的中国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