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中国近代社会思潮:1840-1949.第三卷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535527196
  • 作      者:
    吴雁南[等]主编
  • 出 版 社 :
    湖南教育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11
收藏
作者简介
    吴雁南,男,1929年2月生,重庆市人。贵州师范大学教授。中共党员。1952年8月毕业于东北师范大学历史系。毕业后在中学任教。1960年10月调中央教育部人民教育出版社担任编辑。1972年春至贵阳师范学院(后改为贵州师范大学),先后任教员、副教授、教授。曾任该校校长、中国史学会理事、中国史学会中国近代史优秀论文评选委员通讯评委等10多种职务。自1956年以来。发表学术论文100多篇,撰著、主编史学著21种29册。
展开
内容介绍
    由于西方列强的侵略,由于的东渐,中化民族面临前所未有的危机和文化挑战。救亡图存,振兴中华,改造中国,走近代化道路,成为中国历史的中心问题围绕这一中心问题从19世纪下半叶到20世纪上半叶,中国思想界不断掀起轩然大波,涌现各式各样的社会思潮,形成波澜壮阔的历史画卷。近代社会思潮的云涌风发。集成地表现了中化民族之积极精神的高扬。努力寻求救亡图存。振兴中华的新路。
展开
精彩书摘
    第八编  新民主主义的酝酿与初步形成
    第二章    共产党人对新民主主义
    基本思想的探索
    一  李大钊对中国革命问题的探索
    李大钊“对于党的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的形成做出了最早的宝贵贡献”。他探索中国革命的问题,是从中国国情出发的。当他还是个民主主义者的时候,就认为考虑中国的问题,是不能“置吾国情于不顾,’②的。正是由于李大钊从中国的实际出发,他在转变成为马克思主义者后,不仅更加积极地宣传马克思列宁主义,而且还坚持了马克思列宁主义与中国革命实际相结合的正确方向,对中国革命所面临的一些重大问题进行了大胆的探讨和正确的阐述。
    反对帝国主义侵略,争取国家独立、民族解放,这是中国革命最主要的任务。李大钊认为,中国革命与世界各国、特别是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的革命,应该有所不同,即先进行反帝反封建的民主主义革命,然后再进行社会主义革命。在《平民政治与工人政治》、《平民主义》、《在共产国际第五次代表大会第二十二次会议上的报告》、  《土地与农民》、《鲁豫陕等省的红枪会》、《孙中山先生在中国民族革命史上之位置》和《中山主义的国民革命与世界革命》等文章与报告中,李大钊对无产阶级在革命中的领导权、农民在民主革命中的地位以及与资产阶级民主派联合、结成统一战线等重大问题,进行了专门论述。为后业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的形成打下了基础。
    ……
展开
目录
本卷导论
一  二三十年代中国政治
二  经济变化与阶级变化
三  二三十年代社会思潮的特点

第八编  新民主主义的酝酿与初步形成
第一章  早期共产党人对中国国情和革命道路的认识
一  早期共产主义知识分子对国家命运的思考
二  中国共产党民主革命纲领的提出
三  陈独秀对中国国情与国民革命的认识
第二章  共产党人对新民主主义基本思想的探索
一  李大钊对中国革命问题的探索
二  瞿秋白对中国革命问题的思考
三  邓中夏对中国工人运动的理论探索
第三章  以毛泽东为代表的共产党人对革命新道路理论的艰苦探索
一  共产党人寻找复兴中国革命的道路
二  毛泽东新民主主义革命思想的初步提出。
三  毛泽东对革命新道路理论的重大贡献

第九编  三民主义的新发展及其分化
第一章  孙中山对三民主义的重新解释
一  孙中山的伟大转变与三民主义的新发展
二  关于民族主义
三  关于民权主义
四  关于民生主义
第二章  “第三党”“平民阶级的三民主义”
一邓演达及“第三党”。
二  “实现三民主义”为斗争目的
三  平民政权理论
四  “第三党”政治思想评议
第三章  改组派“科学的”三民主义
一  改组派及其政治立场
二  复活十三年改组的国民党
三  民生主义
四  民权主义
第四章  戴季陶“纯正的”三民主义
一  戴季陶及其主义
二  孙文主义之哲学的基础
三  “纯正的”主义需要“纯正的”党
四  中共对戴季陶主义的批判
第五章  蒋介石“儒家化”的三民主义
一  蒋介石及其三民主义体系
二  “政治建设”
三“心理建设”
四  “伦理建设”
第六章  胡汉民“连环的”三民主义
一  三民主义的连环性
二  训政时期“以党治国”
三  三民主义为立法原则

第十编  波涛迭起的社会改良思潮
第一章  国家主义的流传
一  国家主义的输入与流传
二  国家主义的主要观点
三  国家主义思潮评析
第二章  “好政府”主义的产生和破灭
一  “好政府”主义的产生
二  “好政府”主义的思想主张
三  “好政府”主义的破灭
第三章  “联省自治”思潮的兴起及其影响
一  “联省自治”思潮的兴起
二  “联省自治”思潮的内容
三  “联省自治”思潮的影响
第四章  废督裁兵与化兵为工思潮的兴衰
一  废督裁兵思潮的兴起及其主张
二  孙中山“化兵为工”主张及其影响
三  废督裁兵与化兵为工幻想的破灭
第五章  人权派的人权与法制思想
一  人权派的出现及人权与法制思潮的形成
二  人权派人权与法制思想的内容
三  人权派人权与法制思想评说
第六章  乡村建设思潮的发展
一  乡村建设思潮的产生和发展
二  乡村建设思潮的主要代表人物及其思想主张
三  乡村建设思潮的历史作用

第十一编  文化领域中的思潮与论争
第一章  东西文化论战
一  东西文化争论的必然性
二  《新青年》与《东方杂志》的对垒
三  《东西文化及其哲学》的是非评说
四  两种文明观的争执
五  各派思想之历史命运
第二章  科学与人生观论战
一  东西文化交汇与碰撞
二  波澜壮阔、高潮迭起的论战进程
三科玄论战评析
第三章  非基督教思潮的兴起
一  非基督教思潮的兴起
二  非基督教思潮的基本主张
三  非基督教思潮的特点
四  非基督教思潮的历史意义
第四章  中国社会性质问题的论争
一  中国社会性质问题论争的缘起
……
第十二编  抗日救亡思潮的兴起与发展(上)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