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想得很美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500698685
  • 作      者:
    马少华著
  • 出 版 社 :
    中国青年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11
收藏
作者简介
  马少华,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副教授。曾长期担任中国青年报评论员和国内多家报刊的专栏作者。专业教学之外,对中西思想史有浓厚的研究兴趣。对中西乌托邦著作的阅读和研究达十余年之久。
展开
内容介绍
  《想得很美:乌托邦的细节设计》着眼于细辨乌托邦著作的发展,不仅揭示出晚期乌托邦著作与早期乌托邦的重要差别,而且揭示出当代人的思想、当代问题与那些乌托邦著作在思想源流上真实"对接"的部分。
  《想得很美:乌托邦的细节设计》尽可能多地介绍和探讨了乌托邦著作中的细节,这不仅是考虑到它的知识性和通俗性,以区别于抽象的理论著作,而且是考虑到,那些对美好社会的想象和设计,本身都是细节化的。正是在细节的设计中,前哲们凝结了无数心血和深刻的寄托。
展开
精彩书摘
  城建规划:从“田园城市”到“万米长廊”
  许多乌托邦作品都在规划和建筑上用了不少的笔墨,每一位乌托邦作家差不多都是规划工程师。因此《中国大百科全书》在“城市规划”卷目中,专有“空想社会主义者的城市规划”条目。比如欧文在《致拉纳克郡报告》中提出的“大方形新村”、“大平行四边形新村”,他还附了公社的模型图。而傅立叶则认为:“欧文正是选择了他本来应该避免的建筑形式──四方形,即单调透顶的形式。”他为自己的理想社会亲手画了大规模法郎斯泰尔的平面图,特别注意了避免他认为欧文的四方形新村所不能避免的噪音传播。宣传并实践了傅立叶思想的法国人维克多·扎西得朗在《社会命运》一书中,就专设一章《从社会的角度看建筑术的变化》,在对当代资本主义都市建筑进行批判的基础上,以大量充满感情的笔墨描述了空想社会单元“法郎斯泰尔”的规划和建筑设计。
  乌托邦的规划和建筑是有一些共同特点的。
  一个总体的特点是整齐划一。比如,《乌托邦》一书写道:“我们只要熟悉其中一个城市,也就熟悉全部城市了,因为在地形许可的范围内,这些城市一模一样。”“建筑是美观的,排成长排,栉比相连,和街对面的建筑一样。”①
  另一个总体上的特点就是严整的规划性,以及城市的区域规划的思想,甚至还包括城乡一体的国土规划的思想。安德里亚的《基督城》介绍这个理想的城市国家,就是从“城市的格局”开始的,并附了一张这个城市的平面图和一张结构图,形式上严整对称,内容上按生产、生活分区规划,井井有条。在卡贝的《伊加利亚旅行
  记》中,访问者加利斯达尔爵士参观伊加利亚首都伊加拉市,一开始就被领进市民大厅看市政规划图:
  “这张图是根据1784年的规划绘制的;开始施工到现在已52年了,还要25年才能全部完工。”
  “在中央广场周园远近,您还可以看到许多广场排列成两圈,近处的一圈是20个广场,远处的一圈是由40个广场组成,广场间彼此的距离几乎都相等,它们遍布在整个城市里。”
  “您看这些街道,都是又直又宽,一共有100条道路贯穿全城,其中50条与河流平等,50条与河流垂直……”②
  基督城的“整个城市分为三个部分:一部分是食品供应基地,另一部分是健身锻炼之所,还有一部分是游览观光的胜地。”“城墙之外有一道护?河,里面养着鱼,这条河即使在和平时期也是有用的。那片开阔的和其他闲置的土地上,栖息着很多野生动物,不是留给人们从事娱乐,而是为了实用。”③
  这样的国土规划思想,它的以“同心方”为形式特征,由里到外一层层呈带状分布的功能区划,会使人联想起我国古代《周礼》中“国”、“野”的分区规划。《周礼》为虚构之作,胡适曾说:“《周礼》乃世间最奇辟之乌托邦之一也。”①
  ……
展开
目录

阅读乌托邦,宛若“心游”

人们为什么需要乌托邦?

乌托邦作为一种历史久远的精神需求
对乌托邦的不同评价
乌托邦的内在逻辑和思维特征

乌托邦的写作形式

游记、政论与法典
空间与时间
陈列国家制度与展示人的生活
对话与辩论
空想与虚构的区别

理想中的物质分配

从公共仓库到“交易簿”
从“时间货币”到“道德银行”
从“懒人津贴”到剧院门口的“票匦”
为什么要聚在一起吃饭?

美妙的劳动

生产力的幻想
社会分工的消灭
回归乡村之梦
休闲的幻想
从“劳动军”到小型个体生产

在计划与市场之间

反对商业的理由
反对竞争,保留竞赛
从全能的统计到订单式生产
乌托邦中的计划经济及其反对者

理想的国家还是理想的人?

单向封闭——隐秘中的开放
乌托邦:强制的还是自由的?
乌托邦:单一的还是多样化的?
由社会的理想到个人生活的理想
晚期乌托邦与无政府主义、自由主义
从理想的社会到理想的人

性,国家的还是个人的?

从柏拉图的“公妻制”到张竞生的“情人制”
傅立叶对道德的批判及其极端化的性观念

政治的想象

从“哲学家王”到国家的消亡
暴力革命与过渡时期
从“新村”到世界——乌托邦的扩展模式
乌托邦实现的日程
乌托邦的意识形态与社会控制
由《福音书》到实景剧
从“社会书店”到焚书制度
从严刑峻法到法律消亡

在乌托邦的国土上旅行

城建规划:从“田园城市”到“万米长廊”
环境:绿色遍染的国度
教育:从傅立叶的“儿童队”到康有为的“人本院”
科学:从“所罗门之宫”到测谎仪治国

在乌托邦的“反面”

“反乌托邦”,冷冷地站在乌托邦对面
乌托邦文本与实践的反差

中国本土的乌托邦文本

李汝珍的《镜花缘》
康有为的《大同书》
张竞生的“美的社会”
梁启超的《新中国未来记》
刘仁航的《东方大同学案》

乌托邦的当代意义

也许有一些“乌托邦”已经悄然实现
当代问题唤醒乌托邦精神
当代未来学是不是一种乌托邦?
附录:本书涉及的主要乌托邦著作及相关著作
后记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