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师复是中国近代无政府主义思潮的范本式人物,被称为“中国的普鲁东”。刘师复无政府主义是对民国初年社会现状的一种疏解,是对辛亥革命后现实政治的一种反动,是在救亡与启蒙的双重变奏中对政治制度和文化价值的一种选择。
他承袭了中国早期无政府主义“新世纪派”思想,以克鲁泡特金的无政府主义理论为模本,提出了容纳政治、经济、道德、教育等方面的无政府主义全面主张,勾画了无政府社会的美好乌托邦。刘师复无政府主义受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潜在影响,其理论基础、核心理念、政治诉求、经济制度设计和社会理想都有着传统文化的痕迹。
刘师复无政府主义是民国初年社会主义思潮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社会主义学说在中国传播过程的重要环节。刘师复与江亢虎、孙中山进行了关于社会主义的激烈辩论,他在中国较早传播了社会主义思想,也留下许多缺憾。
五四时期,刘师复无政府主义为黄凌霜、区声白等人继承,并被尊称为“师复主义”。无政府主义成为五四时期主流思想之一,其破除传统文化的强烈要求、激进主义的革命手段、对未来社会的乌托邦设计等与马克思主义形成共鸣,因而成为诸多早期共产主义者向科学社会主义过渡的中间环节。在与马克思主义的论战之后,无政府主义最终因为提不出解决中国社会现实问题的具体方案,而逐渐淡出历史舞台。
刘师复无政府主义是“中国化”的无政府主义,由于中西社会的时空置换,在中国,它起到了与西方不同的作用,应该对其进行同情的理解和理性、客观的评价。我们可以从文化哲学和政治哲学的理论视角考量其对当代政治、文化建设的警示和借鉴作用,关注文化激进主义和文化保守主义,关注当代国家与社会关系的发展。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