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协商民主与政治发展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509717738
  • 作      者:
    陈家刚主编
  • 出 版 社 :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11
收藏
编辑推荐
    协商民主:共和政府的多数原则,协商民主朝代的来临,协商民主理论,论合法性与政治协商,协商与民主合法性,民主理想的实验:协商民意测验与兴论,公共协商的未来。
展开
作者简介
    陈家刚,河南省固始县人。2002年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关系学院政治学理论专业.获法学博士学位。专业领域及研究方向:政治学理论、当代中国政治、陈独秀研究。现为中央编译局办公厅科研处处长.研究员。近年来在各类学术期刊发表论文近百篇.出版《协商民主与当代中国政治》(专著)、《协商民主译丛》(执行主编)、《政治的终结》(译著)、《全球大变革》(译著)、《协商民主论理性与政治》(译著)等多部作品。
展开
内容介绍
    协商民主理论的兴起意味着政治理论研究领域令人欣喜的发展。协商民主激发了人们对理性决策、直接民主和公民参与的诉求。不同国度和学术背景的学者如哈贝马斯、罗尔斯、吉登斯、米勒等都孜孜埋首于探求这种新转向的内在逻辑。协商民主理论研究超越了哲学思维和理论研讨的局限,更深入,更普遍地与政治实践联系在一起。对于中国的民主发展而言,协商民主在理论和实践领域都具有极为深远的意义。
    《协商民主与政治发展》以协商民主的兴起、发展、挑战和前景为基本线索,收录了诸如约瑟夫·M毕塞特、詹姆斯博曼、伯纳德·曼宁、乔舒亚·科恩,以及詹姆斯·S菲什金等学者的文章。一方面.《协商民主与政治发展》系统介绍了协商民主的基本理论,使人们对协商民主有个全面的了解;另一方面,《协商民主与政治发展》还深入探讨了协商民主理论的基本逻辑、主体架构、实践以及未来发展,启发人们做更多的深度思考。
展开
精彩书摘
    “协商民主的重要制度联系是由许多公众和公众话语组成的多元的、匿名的和异质的网络”。与目前的实践相反,协商民主要想进一步得以实现就需要更多的试验,这样可以有利于“制度设计的勃兴”。
    哈贝马斯在他反对乌托邦的时候就表现出了这样的倾向性,即把当前的实践仅仅看做从实用角度看是必须的、次优的解决方法。这个想法是由他关于现代社会的基本事实所设定的协商限制所激发出来的。这些论点只有当社会事实在现实中的确是“不可避免的”才能成立。所谓不可避免指的是协商的理想程序无法为制度设计的问题提供任何的指导。在实现协商民主的可行性上,关于社会事实的看法有两种观点:一个较强,一个较弱。从较弱的视角看,民主不可能是现代社会唯一的组织原则,因此每一个社会决策必须通过所有利益相关者的共同协商。但是,这似乎是一种没有效率的自治形式,甚至对于个人来说也是如此。哈贝马斯担心“过于繁重的”民主程序,这甚至在小群体里也是一个合理的担忧。从较强的视角看,特定的社会事实由于社会复杂性问题使得民主变得不可行。比如上述的观点,由于根深蒂固的分歧,协商民主是无法实现的,这个流行的批判在作者看来混淆了协商民主和面对面的代表大会的统治,因此没有正确地叙述事实和规范之间的关系。一个可行的协商民主不需要每个公民针对每项决策做出决定。
    哈贝马斯并不总是从解决时间和其他资源的实用问题的视角来思考协商政治的可行性问题。他也不从道德和认知的损失视角来接近协商的理想。在一定的社会事实下,哈贝马斯认为现代社会不可能完全由协商组织起来,因此也不可能在政治上如此构建。
    ……
展开
目录
协商民主研究在东西方的兴起与发展
第一部分 协商民主:概念与理论
1 协商民主:共和政府的多数原则
2 协商民主时代的来临
3 协商民主理论

第二部分 协商民主与合法性
4 论合法性与政治协商
5 协商与民主合法性
6 聚合与协商:论民主合法性的可能性

第三部分 协商民主的社会基础
7 社会运动与协商民主理论
8 分化社会中的社会学习
9 协商体制中的公共讨论:造就好公民
10 释放协商的解放潜力

第四部分 协商政治:实践与前景
11 民主理想的实验:协商民意测验与舆论
12 加拿大哥伦比亚省的选举改革与协商民主
13 敏感问题的协商路径
14 公共协商的未来
后记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