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疯狂的人民币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508628769
  • 作      者:
    周德文著
  • 出 版 社 :
    中信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11
收藏
编辑推荐
  《疯狂的人民币》是一本通俗易懂的研究热钱的经济学读本,将国内热钱的起源,发展方向有了明确的梳理,并对热钱对我们现实生活影响,如与菜篮子、米袋子、股市、房市等的关联,对热钱绑架中国经济、引发通胀等观点进行了辩证的分析,深入浅出。
展开
作者简介
  周德文,温州管理科学研究院院长、温州中小企业协会会长、中国中小企业协会副会长。长期跟踪研究温州模式,温州市研究中国民营经济发展暨“温州模式”的知名专家之一,被誉为温州民间资本代言人,长期带领温州资本团体赴各地考察投资项目。著有《温州样本》、《走出困局》、《看不懂的温州资本》等作品,均在社会上引起强烈反响。
展开
内容介绍
  中国究竟有多少财富藏于民间?温州炒房团、山西煤老板是否是疯狂热钱的元凶?
  农产品、房价、股市、黄金、创业板、艺术收藏……热钱的触角向四面八方伸展,热钱是如何炒作的?
  中国经济会否重蹈日本经济覆辙?热钱是否是绑架中国经济,造成通胀的罪魁祸首?人民币陷入疯狂,我们将何去何从?
  游走在全国各地的疯狂热钱,是国际游资为做空中国经济,导致中国经济发生大崩溃而进行的可怕阴谋?还是国内资本借机套利,险中求富贵?
  热钱汹涌,通胀严重,本书为保卫你的财富提供应对方案和解决思路。
展开
精彩书摘
    这些资本主要由两部分组成,一是银行储蓄,截至2009年底,温州市本 外币存款余额已达4244亿元,其中一半是活期存款:二是散落在民间流动性 强的民资,约3000亿元。 资本是现代经济发展的产物,其身上所负载的特殊意义,以及一般等价 物的特征,赋予其强大的影响力。如此海量的温州资本,在很多人眼中是可 怕的。首先,其可怕在于它们对市场、对政策天生的敏锐嗅觉,自2001年以 来,温州资本频繁出入房地产、煤矿、棉花、小水电、石油等行业与领域, 而且收入颇丰;其次,在于它们在追逐财富的利益驱动下,敢为天下先的精 神,使得它们总是能够迅速抢占市场先机,当别人准备亦步亦趋地跟进时, 它们已经开始向新领域进军。 从炒房、炒煤、炒黄金,到炒棉、炒电、炒矿产,虽然没有完全涵盖温 州资本的投资领域,但在一定程度上,勾勒出温州资本的流动轨迹: 1999年,温州民间资本开始进驻上海、杭州等地房地产市场。2001年, 温州资本兵分两路,一支购房团前往上海,另一支前往杭州。仅此一年,投 资在房地产的温州资本就高达2000亿元。而“温州炒房团”也由此诞生,至 此,温州炒房团所到之处,当地房价一路飙升。 2002年,全国能源紧缺,煤炭价格更是不断飞涨。面对煤炭这个高投入 产业,山西煤老板自有资金有限,温州资本找到了用武之地,浩浩荡荡涌向 山西煤矿。当时,“在山西任何一个产煤县市,都活跃着温州炒煤团的身影 ”,山西省60%左右的煤矿被温州人收购。根据山西省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 的统计资料显示,在山西由温州籍投资者经营的中小煤矿有300多座,累计 投入资金约30亿元,年产总量约2000万吨,占山西煤炭年产量的4.5%。 2003年,由于棉花减产,全国棉价上升,温州30亿资本进入产棉大区新 疆,收购新疆棉花,新疆棉花价格一路飙升,温州资本在第二年获利退出; 2003年,全国普遍出现“电荒”,几十亿温州资本轻松进入四川、重庆等水 电资源富饶的地带,刮起阵阵“红色热浪”;2006年,商品期货呈现牛市, 温州资本开始将触角伸向有色金属矿产;2007年,石油价格上涨,50亿元温 州资本涌向西部,大量收购油井…… 与此同时,温州资本并未满足于在国内的东突西奔,还“插足”于国际 市场,在欧洲经营小百货,在美洲打造零售连锁巨头,甚至炒房炒到了迪拜 。位于巴黎市三区的市长街和庙街一带,过去一直是犹太生意人的地盘,如 今却成为温州人在巴黎的聚集地之一,街上汇集了温州人经营的服装、皮具 、首饰等批发零售商店。 在温州人频繁的资本运作中,最受关注的,无疑就是炒房团。有人视他 们为投资理财的高手,更多人认为他们是扰乱市场秩序的炒作者,炒高了房 价,是很多人买不起房子的罪魁祸首。 2001年8月18日,温州共157人浩浩荡荡开赴上海,三天间买走了100多 套房子,5000多万元现金砸向上海楼市,由此,“温州炒房团”诞生。 纵观温州资本的延续过程,似乎也验证着这样一条规律:在原始积累初 期,企业家将自己最突出的优势当成划开市场的利刃,成功地进入市场;在 完成原始积累之后,开始着手构建一个完整的企业:在企业达到一定规模之 后,资本迈开了集中和积累的脚步。但是资本投资是把双刃剑,其所携带的 风险性不能忽视,特别是当资本的投资结果被过分放大,进而演变成炒作时 ,风险就会随之而来,最终的结果可能是血本无归。 2010年4月以来,国家频繁出台地产调控措施,并实行金融紧缩政策, 一部分温州人开始持币观望。2010年4月17日,国务院发出《关于坚决遏制 部分城市房价过快上涨的通知》,提出十条举措,被业内称为房地产“新国 十条”,或“史上最严新政”。 就在同一天,温州太太炒房团约50人赶赴安徽徽州一个大型地产项目, 这也是温州太太炒房团最惨淡的一次。50个人的团,只有一个人预订,交付 了5000元订金。更具戏剧性的是,即使唯一的预定也在回到温州后退订了, 置5000元的订金于不顾。 但同时,在房产新政背景下,也有些更为坚强的温州资本,选择在此时 “顶风作案”。 2010年4月18日,在国家连续出台房产新政后,温州市郊区“铂金府邸 ”楼盘最后一期开盘,均价为每平方米45000元的近百套房源被认购一空。 在当场,很多购房者表示,首付50%和基准利率1.1倍的贷款利率在承受范 围内,并表示只要年升值率达到20%,就比将钱放在银行里变死钱,比通货 膨胀后钱贬值,强上几倍。 2010年5月13日,温州平阳县21个购房者赶赴新疆伊犁,先由当地经商 的老乡考察伊犁及近郊霍城、霍尔果斯等地楼盘,签订55套之后,还谈了一 个三星级宾馆的转让意向。目前,伊犁期房均价为3000元,鉴于伊犁到乌鲁 木齐的铁路新近修通,预示着这个口岸城市的房地产将迎来新一轮上涨行情 。P4-6
展开
目录
序言:热钱炒作几时休
第一章 中国人真的勤劳不富有吗?
买房像买菜的温州炒房团
一掷千金的山西煤老板
鄂尔多斯:一个资本狂欢的城市
究竟有多少财富藏于民间?
第二章 热钱在炒作,风生水起
农产品坐上“直升机”
“蒜你狠”,到底是谁狠?
罪魁祸首是炒作
为什么是农产品
让人心寒的中国房价
房价高涨的幕后推手
不是中国地产的拯救者
国内股市一股神秘力量
导演创业板涨跌“大戏”
热钱炒作手法大揭底
第三章 热钱的触角有多长
一张张黄金交易大单
黄金是绝对安全的避风港?
黄金时代持续多久?
变异了的艺术品收藏
工业原料也是埋伏重地
电子元器件“像大蒜般疯狂”
“炒”病不除,疯狂不止
第四章  热钱天生爱炒作?
逐利:资本的天性使然
充满高额利润的诱惑
“钱太多”:资本的流动性过剩
存银行:一个不划算的选择
钱多与项目少的悖论
实体经济是投资鸡肋
贸易出口的日渐狭窄
制造业利润的日薄西山
海外触礁后的回流
在贸易壁垒前连连碰壁
不想为“有毒资产”买单
第五章  潜在的金融安全杀手
汹涌潮起的资产泡沫
泡沫中“不能说的秘密”
谁来为泡沫破灭买单?
财富“吸血鬼”
扰乱社会经济秩序
加大宏观调控难度
金融危机的“高楼效应”
前车之鉴:日本式大萧条
第二波金融危机到来?
第六章  热钱绑架中国经济
投资的“此消彼长”效应
中小企业患上“饥渴症”
制造业面临“空巢”
宽松货币政策的阴影
不断走高的CPI
通货膨胀一触即发
第七章  辩证看热钱:不是洪水猛兽
炒作,不仅仅是热钱的错
热钱的是与非
中小企业的“供给者”
炒作的合理性
第八章   寻找热钱新出路
兴办草根银行
民间资本“走出去”
参与打造新能源产业
做“中国制造”的提升者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