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欲望”和“不贪”
想要创业的人,内心深处必须有极强的欲望推动。和十年前、二十几年前的创业环境相比,现在的创业环境不但没有变得更好,还可能变得更加残酷了。这一方面有经济大环境的原因,另一方面也有社会的原因。如果说国内的第一代创业者是靠胆识和机会生存,第二代创业者是靠专注和坚持成长,那么对进入21 世纪的创业者而言,除了更加脚踏实地,更加专注和坚持,可能很难再凭借机会崛起。他们必须更辛勤地工作、付出更多的精力才能获得生存的机会。2010 年零点研究咨询集团的“中国青年人生活方式及消费调查”显示,76.4% 的人希望到企事业、党政群机关就业,18.2% 的大学生表示希望毕业后自己创业当老板。这个数据,显然和上世纪八九十年代流行全国的“下海潮”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希望去当公务员、白领,而不是自己创业,其背后的根本原因,就是创业环境的恶化。
另一个数据可以证明这一结论。零点集团在2010 年针对北京、上海、广州、深圳、重庆、西安、广东、四川、江苏、山西等19 个城市和省份的210 位中国民营企业董事长、董事、总裁、副总裁和CEO 进行了调查,调查涉及制造业、建筑业、房地产业、金融业、信息传输业、计算机服务及软件业、商务及科技服务业等各行业的民营企业,其中大型企业占16.2%,中小型企业占83.8%。结果显示,有26.3% 的受访企业家表示自己已经移民或有移民意愿,而且,许多企业家正在放弃实业,转向投资。调查数据显示:五成(50%)企业家表示想投资房地产,三成(31%)企业家想投入股票市场,炒楼炒股成为企业家投资的最爱。此外,有两成(19.5%)企业家想投资基金,而像艺术品(14.3%)、理财产品(11.9%)、黄金珠宝(9.5%)等投资领域也受到部分企业家的青睐。许多人认为创业很简单,他们被一些带有传奇性的创业故事所激励,认为只要自己也像前人那样坚持付出,总会有成功的一天。这种创业的心态是正确的。但是,我们也要知道,有些人的成功,并非表面看来那么简单。最起码,一些被认为是白手起家的成功典型,并非真的“白手”创业。无论是比尔·盖茨、巴菲特还是靠一只小企鹅雄霸网络的马化腾,其家庭力量对他们的创业帮助,显然都无法回避。事实总是很残酷。但也不要灰心。外部环境的恶劣,并不意味着成功机会的减少。对那些有强烈成功欲望的人来说,创业仍是人生最好的选择。比如“股神”巴菲特的父亲霍华德,1929 年的美国经济大萧条,让美国股票市场陷入崩溃,霍华德工作的联合州立银行也被迫倒闭。不过,很快,霍华德就和两个合伙人签下协议,开了一家股票经纪行——在没人想买股票的时候开一家股票经纪行,这绝对是一个疯狂的决定。结果让人吃惊,霍华德的公司竟然大获成功——在经纪行第一个月的营业中,金融恐慌弥漫全国,他却赚了400 美元!霍华德的故事说明了一个道理:外部环境的恶化并不可怕,只要我们谨慎行动,任何时候都有成功的机会。许多人内心都曾有一个创业的梦想。通过创业拥有更多的财富,获得更高的社会地位,绝对曾让一些人跃跃欲试。只不过,人性中除了有欲望,还有恐惧。一旦对失败的恐惧大于对获得的欲望,人们就只会“想想而已”,而不会付诸行动。
只有当对成功的欲望大于对失败的恐惧时,人们才会真正选择创业。许多的创业者,他们所拥有的资源,无论是资金、人脉还是技术,都少得可怜,有的人甚至就是“空手”打天下。这些“先天不足”的创业者,其实成功的机会最大。因为他们在什么都没有的时候还敢创业,说明他们追求成功的欲望非常大。只要有了这种“欲望”和“野心”,资金、人脉和技术,都不再是问题。套用一句话:方法总比困难多。阿里巴巴成立时,十几个创始人一共凑了50 万元启动资金。这点钱要是做一些传统的项目,或许足够,但要想搞网络,却不过是杯水车薪。十几位创始人也知道会有风险,而且失败的几率很大,他们之所以会毫不犹豫地把钱掏出来,就是因为他们心中有欲望,做事的欲望,成功的欲望。创业者追求成功的欲望必须要足够大,但是,却不能过度。过度了,人就会变得贪婪。贪婪则容易导致创业的失败。对钱的贪婪最容易导致创业的失败。大多数人选择创业的原始目的就是为了赚更多的钱,这无可厚非。但是,如果把钱看得太重,分给员工的太少,揣进自己腰包的太多,公司就会留不住人。一家留不住人的公司,很难生存下去。
在对钱的态度上,创业者不妨换位思考一下。如果你当初离职创业是因为原单位给你的待遇太低,那么现在你作为公司老板,给员工的工资也低得不合理的话,你的员工同样会离你而去。如何用一种合理的薪酬结构留住员工,凝聚员工,推动公司的稳定健康发展,是每一位创业者要慎重考虑的问题。切记,在蛋糕还没有做大的时候就急着独吞蛋糕,你还是吃不到多少蛋糕。创业者的贪婪还体现在急于把公司做大上。在一个“大鱼吃小鱼,快鱼吃慢鱼”的商业时代,把公司做大是必然的选择。但是,创业期的公司就像一个孩子,还在蹒跚学步。让一个走路都不稳的“孩子”去“跑步”,必然会出现跌倒现象。事实上,因为快速扩张而导致资金链紧张,最终陷入破产倒闭的公司,在国内并不少见。许多公司的专业化基础都还没打牢固,就开始自我膨胀要走多元化道路;资金不多,就计划着要制定多么长远的目标,都是贪婪的表现。
阿里巴巴也曾在这方面走过弯路。2000 年1 月份,阿里巴巴出让30% 的股份,从软银集团董事长孙正义那里得到了2000 万美元的融资。投资到位后,试图迅速国际化的阿里巴巴,很快就在美国硅谷开了家分公司。当时,大家都觉得这样做没什么不对,国际化的网站就必须到美国去做,毕竟,交流可以使用英文,吸引人才也方便,而且很有面子。随后,阿里巴巴又迅速在香港、伦敦、韩国、北京等城市扩张地盘,规模一度膨胀。
2001 年1 月,经过近一年多的扩张,阿里巴巴的账上只剩下了700万美元。4 月份,美国纳斯达克网络股的泡沫破灭,网络公司的地位从之前的天上一下子跌到了地上。此时,阿里巴巴还没有找到盈利模式。外部环境的恶劣及内部资金的紧张,迫使阿里巴巴砍掉了一些前期立项的项目(这些项目都是基于投资人还会投入更多资金的预期才成立的),并进行大规模裁员。借助这次收缩战略,阿里巴巴得以熬过了“网络的冬天”,并真正明白了“欲速则不达,心急吃不了热豆腐”的道理。
对那些想要打造一家伟大公司的创业者来说,还有一种贪婪尤其值得警惕,这就是不要过度依赖于“关系”(正常的人际关系维护是必需的)。因为“关系钱”通常都比较好赚,所以习惯了靠“关系”赚钱的人,往往不愿意再脚踏实地地去经营公司。这其中的风险在于,一旦“关系”破灭,公司往往也就失去了生存的空间。上世纪八十年代的许多“下海者”,就是在靠“关系”赚钱。虽然他们一度春风得意,但能够笑到今天的,恐怕寥寥无几了。有的人喜欢在自己的办公室摆放一些和领导的合影,认为这可以提升自己的身份。其实,风险投资通常不会对这样的人进行投资,因为对这种人的做事态度不放心。
“欲望”和“不贪”,看似矛盾,实则是一回事。其核心就是:如何掌握好公司的发展节奏。公司未来的发展会呈现出何种状态,是稳健成长还是“过山车”式的大起大落,全在于对这两个词的理解和感悟。
02给公司起个好名字
每个公司名字的背后都有创始人的某些想法。阿里巴巴也不例外。阿里巴巴的目标是要做一家全球化的公司,所以,名字也必须具有全球性。为了找到这么一个具有全球性的名字,阿里巴巴的十几位创始人可谓是绞尽脑汁,提出了如bargain.com,ok.com,open.com 等一些名字,但感觉都不够理想。
阿里巴巴这个名字的出现非常偶然,而且,在决定用它之前,它已经被一位加拿大人注册了。不过,大家后来还是决定用这个名字,因为在美国,随便问一个路人他是否知道阿里巴巴,他都会给你“芝麻开门”的回答。显然,阿里巴巴是一个世界性的词语。而且,在传统故事里面,阿里巴巴意味着运气、财富和善良。善良的阿里喊了芝麻开门,发现财富后是分给大家的。这正符合阿里巴巴的商业理念。
最终,阿里巴巴这个域名被用3000 美元从加拿大人手中买过来,成为了中国的阿里巴巴。花3000 美元买一个公司名字,是否值得?答案是肯定的。因为一个好的公司名字,不仅仅要朗朗上口,容易被消费者记住,最好还能够暗含公司的商业理念。许多时候,它是公司品牌的象征。
史玉柱创业时,目标是要做东方的IBM,东方的蓝色巨人,所以就使用了“巨人”这个名称。“巨人”这两个字,却因为其简洁、明了、易读、好记的特征以及史玉柱的传奇经历,成为了中国最著名的品牌之一。
许多人都知道IBM 这家公司,但很少有人听说过“国际商用机器公司”。实际上,“国际商用机器公司”就是IBM 公司,它的英文全称是“International Business Machine”。显然,IBM 要比“国际商用机器公司”好记得多。
联想创立时,柳传志和其他几位创始人也曾为了公司名字绞尽脑汁。大家都是从中国科学院计算研究所出来的,在做公司之前,只会做学问、搞技术,从来不知道公司为何物,更不知道公司起名字的要旨在于简洁明快、朗朗上口,在内部能凝聚人心,对公众则具有感染力和煽动性。
所以,即便是争论了半天,大家还是起了一个又长又难记的名字:中国科学院计算技术研究所新技术发展公司。这么长的名字,估计没几个人能记得住。尽管后来联想将这个名字进一步缩短成了“中国科学院计算所公司”,但这个名字还是既没有想象力,又无法朗朗上口。好在柳传志也意识到了这一点,所以最终于
1989 年将“中国科学计算所公司”更名为“联想集团公司”。“联想”二字,以其简单易记的特征,开始被越来越多的消费者记住。
公司名字到底有多重要,宏碁的做法可以给我们启示。1986 年以前,宏碁电脑对外的英文品牌叫“Multitech”,由于字母太多,难以记忆,宏碁就委托一家全球闻名的广告设计公司给设计一个新商标。该广告公司发动全球各地设计师,历经8 个月,从4 万多个名字中最终筛选出“Acer”这一现在全球皆知的名字。
对创业者来说,花费巨大的财力物力去设计一个公司名字并不现实。而且,创业者无论在业务方向、经营理念还是企业文化上,通常都还处于摸索状态,也无法通过公司名字体现出这些要素来。所以,创业者给公司起名字,通常只需要考虑简洁、明了,朗朗上口就可以了。有一点可能要注意一下——公司名字的“敏感性”,也可能会给公司带来不利。以华为为例,最近几年,华为在拓展海外市场,尤其是北美市场时,接连遭遇当地政府的不信任。不信任的原因之一,就是认为华为有“官方背景”——这对涉及一个国家安全的通信行业来说,确实非常敏感。虽然华为一直在澄清这种猜测,并以开放的态度希望人们到华为实地考察,但它实际上无法打消美国的这种担忧。因为“华为”二字本身所隐含的寓意,确实会让美国的一些人警惕。而且,如果把巨龙、大唐、中兴、华为这四家公司的名字放到一起,人们也不免会直观地发现其中所隐藏的“巨大中华”的含义。要知道,除了华为,前三家都是国企。这样的巧合,要想不让人浮想联翩,大约也不现实——美国人对中国文字的奥妙也并非一无所知。
实际上,一些全球著名的公司名字,最初的由来都很简单。比如由Bill Hewlett 和Dave Packard 创立的惠普公司,据说就是由两个人通过抛硬币来决定公司的名字是Hewlett-Packard(HP)还是Packard-Hewlett(PH)。最后Hewlett 赢了,所以命名 HP。戴尔公司的名字更加简单,直接就是创始人迈克尔·戴尔的名字。苹果电脑公司的名字,则是乔布斯为了纪念自己在半工半读的岁月里曾在苹果园工作过而起的。
以上这些众所周知的公司名字,在一开始也并没有被赋予特别多的含义。但它们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简单易记,朗朗上口。这是创
业者在给公司起名字时要学习的地方。
……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