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有企业民营化是经济转型的重要内容。由于转型经济国家的制度不完善,出现了不甚理想的民营化后果。已有文献发现,公司治理和法律环境不完善,导致民营化之后,公司控股股东和管理层受到的监督、激励不足,从而影响民营化的效果。
上市公司民营化绩效可能不同于非上市公司民营化。上市公司的控股股东与中小股东之间存在严重的代理问题,民营化之后的业绩表现,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控股股东的行为。在制度环境比较薄弱的情况下,民营控股股东侵害中小股东利益的现象可能会比较严重。
制度环境对民营化效果的影响,可能是多方面的。本书在已有文献的基础上,进一步拓展,研究制度环境如何影响民营化过程中买卖双方的行为,进而影响民营化的后果。即代表政府行使职权的政府官员如何选择收购方、交接控制权,收购方的政治关系,是否在其中发挥作用。具体来说,有政治关系的民营企业家是否收购了盈利能力更好的公司,并且不需要为此支付溢价。民营化之后,民营控股股东是否能够凭借其政治关系,免于受到监管(或受到较弱的监管),免于因掏空行为承担法律后果。如果可以,有政治关系的民营控股股东可能掏空更多。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