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父母和孩子一起读的心理学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308089241
  • 作      者:
    廖康强编著
  • 出 版 社 :
    浙江大学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11
收藏
编辑推荐
    《父母和孩子一起读的心理学》从生活出发,以家长和孩子都能接受的方式,将心理学的理论与实际结合,让心理学卸下头上神秘耀眼的光环,让它走进寻常百姓家,就算还是学生的孩子,或是对心理学知识素无了解的父母,也一样可以读懂。
    写给每个家庭的心灵圣经,孩子的健康从心灵开始,父母的爱也应从心开始。
展开
内容介绍
    《父母和孩子一起读的心理学》从成长、学习、交际、情绪、行为等六个方面,讲述孩子成长过程中必须了解的心理学知识,帮助孩子认识和了解自我,洞察和解释人性,舒缓心情,提高学习效率,身心健康的成长。同时,《父母和孩子一起读的心理学》也为父母提供心理教育的指导,让父母在孩子的成长教育过程中,通过引导、启迪、交流、行动,使孩子的各种才能和品格得到全面的提升和发展。
展开
精彩书摘
    第一章 成长比成功更重要——成长心理学
    1.巴奴姆效应:每个人都有积极向上的动力
    泰勒,巴奴姆是19世纪美国一位著名的马戏团主持人,他曾把动物园、博物馆、马戏团结合起来,创建了世界上最大的演出团体,周游世界各国演出。因为演出的内容丰富多彩、包罗万象,他们的团体深受人们的欢迎和喜爱。于是,心理学家就将巴奴姆马戏团演出所产生的效果用来类比上述包罗万象、有正有反、有褒有贬的性格特征评语,“巴奴姆效应”的名称由此而来。
    一位心理学家曾做过一次有趣的实验:他在报纸上刊登广告,声称自己是个占星术家,能够遥测每个不相识者的性格。
    广告刊出后,他收到了很多来信,根据来信,心理学家寄出了数百份遥测评语。其中有200多人回信感谢,称赞他的遥测准确,十分灵验。其实,这位心理学家寄出的是内容完全相同的答案:“您这个人非常需要得到别人好评,希望被人喜欢和赞赏,不过并非每个人都如此对您。您的想象力丰富,有很多美好的理想,其中也包括一些脱离现实的幻想;您想做成许多事情,身上蕴藏的潜力无穷,相比之下,已经发挥出来的却不多:在某种情况下,您会产生烦恼,甚至犹豫动摇,但到关键时刻,您的意志还是坚定不移的……”
    的确,对于任何人来说,这样的评语都是灵验的。试问,谁不想被人喜欢和好评。谁不会有美好的憧憬,谁能说自己的潜力已充分发挥?所以,这种评语几乎适合于每个人,心理学家把人们这种潜在的积极向上的性格描述现象称为“巴奴姆效应”。
    “巴奴姆效应”显示,在每个人的心中,都有着自己积极向上和渴望被肯定的一面,孩子也一样。即使那些平时表现非常令人不满意的孩子,身上也会潜藏着某些闪光点。
    牛顿被誉为人类历史上最伟大、最有影响力的科学家之一,但他小时候身体瘦弱,看上去并不聪明。
    在家乡读书的时候,他的成绩也不是很好,在班里的学习成绩属于次等。但是他却有着很广泛的兴趣爱好,游戏的本领也比一般孩子高,还经常自己动手制作机械模型一类的玩具,如风车、水车、日晷,等等。他曾精心制作的一只水钟,因计时准确而得到了人们的赞许。
    有一天,他制作了一盏灯笼挂在风筝尾巴上。当夜幕降临时,点燃的灯笼借风筝的力量缓缓升入空中。发光的灯笼在空中转动,众人大惊,以为是出现了彗星,后来知道是牛顿所为,直夸他头脑灵活。然而因为他学习成绩不好,还是经常受到一些人的歧视。
    虽然如此,母亲却并不以牛顿的学习成绩作为评判他的标准。她认为牛顿肯动脑动手,将来肯定会有大的发展,因此,在家里经济条件并不是很好的时候,她依旧支持牛顿学习。后来牛顿突然对数学感兴趣了,经常是拿着一本数学书就看入迷,这个时候,他舅舅和母亲一直支持他。不久,牛顿的数学高塔就建成了,22岁时发明了微分学,23岁时发明了积分学,为人类科学事业做出了巨大贡献,也多么为他以后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一个孩子,不管他过去和现在的表现多么不尽如人意,但在他的内心深处总有点向上的念头。父母在教育孩子的时候,要充分认识到这一点,即使自己的孩子各方面都比较差,也不要放弃让孩子成长和发展的机会。孩子也要清楚地认识自己,即使暂时很失意,也要建立自信,努力走向成功。
    孩子:正确认识自己
    近年来,青少年自杀事件常见诸报端,引起了社会广泛关注,18~20岁是青少年自杀的高峰年龄段。为何青少年会在如花一样的年龄里选择死亡?仔细分析起来,其原因千差万别。根据国内一些学者的研究成果,发现很多自杀者都有着很明显的心理问题。这些心理问题包括抑郁情绪、绝望和无助感、不良的自我认识和低自尊等。
    对青少年来说,其中的绝望心理特别值得关注。已有研究表明,与抑郁情绪、不良的自我认识和低自尊相比,绝望度能够更准确地预测自杀行为。换句话说,绝望心理是引起自杀的一个最主要的原因。青少年正处在朝气蓬勃的年龄,他们为什么会产生绝望心理呢?
    青少年在生理、心理和社会性方面尚不成熟,同时他们还必须受父母和学校的约束,受到来自各方面的社会压力,必须努力发展自己独特的个性。当这些努力遭遇不可克服的困难时,孩子就会产生自我否定,只看到自己的缺点而看不到优点,如此下去,就不可避免地产生绝望的心理。由于青少年社会经验不足,心理脆弱,一些在成人看来并不严重的问题却足以使青少年感到绝望。
    其实,这种绝望是完全可以避免的。他们之所以会绝望,就是因为认为自己身上只有缺点,没有任何优点,对自己完全失去了信心,认为再活下去也不会有任何作为,只会被人瞧不起。只要他们能够正确认识自己,找到自己身上的优点,正确对待缺点,就会一点点恢复信心,绝望的心理也会逐渐消退。
    漫画家蔡志忠15岁那年,也就是初中二年级时,就带着投漫画稿赚来的250元稿费,到台北画漫画闯天下。
    有一次他打算到以外制电视节目著名的光启社求职,但是看到求职广告上“大学相关科系毕业”一项条件,立即就傻眼了。不过他仍旧相信自己的实力,没有理会这项学历限制,而加入了应征的行列。结果他击败了另外29名应征的大学毕业生,进入了光启社。
    有了光启社这个良好的发展平台,他在漫画界的表现如异军突起,尤其是“庄子说”、“老子说”系列被译成世界各国文字向国外输出,他也一度成为全台湾纳税额最高的作家。
    ……
展开
目录
前言
第一章 成长比成功更重要——成长心理学
1.巴奴姆效应:每个人都有积极向上的动力
2.瓦拉赫效应:每个孩子都是天才
3.逆反心理:走过人生的叛逆期
4.性心理:性意识在逐渐觉醒
5.异性效应:男孩与女孩之间的友好交往
6.特里法则:勇于承担过错
7.破窗理论:环境对一个人成长的重要性

第二章 好成绩一定有好方法——学习心理学
1.德西定律:内在兴趣比物质奖励更重要
2.倒U形假说:适当的压力有助于孩子健康成长
3.半途效应:成功需要毅力和坚持
4.近期目标效应:让孩子看到成功的希望
5.天赋递减法则:智力的开发应该越早越好

第三章 轻松获得好人缘——交际心理学
1.社会角色:在社会中找到自己的定位
2.南风效应:学会关爱他人
3.交往剥夺:摆脱封闭心态的危害
4.赫洛克效应:赞美是一种惊人的力量
5.互惠原则:学会与他人分享
6.费斯诺定理:人有两只耳朵却只有一张嘴巴

第四章 轻松快乐地过每一天——情绪心理学
1.史塔勒公理:拥有一颗感恩的心
2.霍桑效应:给负面情绪寻找一个出口
3.自己人效应:如何更好地拉近彼此的距离
4.孔雀心态:不可过分地争强好胜
5.杜利奥定律:永远充满热忱地生活
6.悦纳自我:接受自己的不完美

第五章 好习一匿收获好命运——行为心理学
1.路径依赖:好习惯使人终生受益
2.诚信原则:诚信乃一个人的立身之本
3.狐狸法则:爱就要让孩子学会独立
4.吉格定理:有一分耕耘就有一分收获
5.蝴蝶效应:不可忽视细节的力量

第六章 做最好的自己——积极心理学
1.鲶鱼效应:有竞争才有动力
2.挫折必然定律:每个人都要有承受挫折的能力
3.习得性无助:任何时候都要对未来充满期待
4.罗森塔尔效应:期望能产生奇迹
5.延迟满足:成功需要学会克制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