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3.1内生性不足
盖罗(Gallo)用模型描述了产业集群具有的累积效应。当企业使用规模收益递增技术时,为了扩大生产规模,企业便将其生产置于有限的几个区域之中。随着区域高技能劳动要素的流人,产业间的投入产出联系不断加强,拥有更大市场份额的区域便更有吸引力,从而吸引更多企业人驻。于是,这个区域的市场规模不断扩张,产业集群随之形成。这是一个循环因果的累积过程(Gallo,2005)。
以投入产出联系为主要内容的比较完整的生产协作网络是激发集群自增强机制的基本条件。创新网络的自增强机制不断刺激集群内企业间的互动,使其保持活跃的变化,而社会网络中的协调机制有效地降低了互动关系中的协调成本,并保障了自增强机制的稳定性。
中国的“外源型”产业集群内企业间的互动网络并不是自发产生的,而是由外资引致形成的,它具有外资企业主导的鲜明特征。韩国三星集团在东莞察步镇投资建厂,它在韩国的配套企业(如电子、小型马达、电脑显示器等生产企业)接踵而至,以维持原来的供需关系,该镇以电子产品为主体的产业因而迅速发展起来(黄幸群等,1999)。东莞日趋完备的专业化分工网络也吸引了北京中关村部分高新技术企业的“北雁南飞”(王缉慈,2001)。
这种分工协作网络的发展是基于企业间的信任与合作,它使网络中的企业能及时、便捷地获得所需的原料和零部件,并按时将自己的产品供给客户。这大大降低了运输费用,节约了生产时间,还减少了库存量,实现及时生产。此外,协作网络增强了企业面对面交流的次数,大大地促进了知识的流动、累积与创新。信息的广泛流动使得企业能根据市场变化及时做出反应,增强了集群的国际竞争力。
不过,这种“外源性”产业集群存在明显的缺陷,即自增强机制的内生性不足。内生性不足是指,由于企业间分工协作、创新和社会关系等互动网络高度依赖于少数非本地的外资企业,因而自增强机制是否能发挥作用将取决于这些外资企业的决策。一旦这些外资企业选择迁出集群,自增强机制就会消失,集群自我成长的进程就会中止。而且,出于全球价值链战略的考虑和保持技术上的领先,外资企业会把研发设计和营销等高端环节保留在母国内,因此集群互动网络中的产业链是不完整的,集群缺乏自我升级的潜力。
而“内生型”产业集群一般会形成比较完整的企业间分工协作网络、创新网络和社会关系网络。因而,自增强机制是本地性的和内生的,产业集群能够自发地成长起来。浙江省永康市五金产业集群,在短短的10年时间衍生出涵盖机械五金、装潢五金、日用五金、建筑五金、工具五金、小家电等行业多达1万多个品种的产品,平均每年开发出1000个品种。这是集群创新自增强机制作用的结果,这种优势是单个企业所无法比拟的。
但是,由于缺乏与国际高端市场的互动渠道,我国“内生型”产业集群在整体上来看创新的层次和水平比较低,主动升级的能力很弱。
4.3.2机制不成熟
最优的集群网络结构是“基于相同的知识技能,集群成员合作开发一定范围的不同产品和服务,以不同渠道和方式提供给不同的客户”(Tichy,1998)。因此,群内行动者间的联系对于集群发展和群内企业行为有着重要作用。近年来,在中国产业集群内企业间逐渐形成了几种比较鲜明的网络模式。
……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