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成西部地区投资基础、人文基础、生态基础逐步改善,资源发现与动员能力逐渐增强,经济开发效率逐渐提高,投资呼唤投资,效益衍生效益的开发势态。同时,关照到国民经济周期波动的影响,处理好西部地区开发过程中人、资源、环境之间的关系,确保开发过程的连续性和开发行为的可持续性。这也是建立持续推进的时间秩序的基本内涵。
建立持续推进的时间秩序,必然涉及投资能力、资源配置和利益实现的时间安排。从近期可能形成的程序看,总体上是政府行为引导企业行为,政策性投资引导商业性投资,基础性建设带动商品性生产;从国民经济发展的动态过程看,西部大开发的力度则应与国力的增强相适应,投资强度要与市场需求有效供给相适应,投资节奏要与资源配置能力相适应;从利害关系的轻重缓急看,西部大开发必须协调当地居民的眼前生存利益与长期可持续利益的关系,争取两种利益实现趋势的一致。西部高寒山区、边疆地区,如横断山区、凉山地区、滇南山区等,迄今是我国贫困人口比较集中的地区,部分群众的生活还十分困苦,改善这部分人口的生存条件,改变其物质生活的贫困状态是这些地区当前最紧迫的任务。因此,西部大开发的战略实施应涵盖扶贫攻坚,而且把扶贫攻坚作为近期工作的重点去落实。西部贫困地区大部分处在江河源地,传统的生活方式,特别是家庭能源消耗方式对当地的生态环境形成了巨大的压力,甚至导致生态恶化的倾向。这就要求借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之机,调整这些地区的生产方式,提供新能源替代传统家庭能源的消耗方式。西部大开发必然涉及开发项目的经济利益与生态环境变化的关系,虽然项目本身的经济利益可在近期内直接取得,但环境利益更持久并涉及民族生存质量的整体利益。因此,开发项目的经济利益必须在保证环境利益得到维护的限度内。
……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