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经济学的逻辑一切从稀缺出发
第1章从稀缺出发
从稀缺出发
第四。“走后门”。20世纪70年代初期,上大学既不是靠考试——谁的分数高谁上大学,也不是靠钱——谁交的钱多谁上大学,而是通过贫下中农推荐——贫下中农推荐谁上谁就上。初中升高中也是如此。记得当时我初中毕业,躲在教室后门边听那些贫下中农推荐。一位同学起初被推荐上了,但忽然听到一位贫下中农说好像此学生的舅舅曾当过土匪,就这句话使这位同学没有能够读高中,此事我终生难忘。回过头来说上大学。那时,如果主持推荐的人是你的亲戚,你找他帮忙,说几句好话,就被推荐上大学了。这叫“走后门”。这个词对于40岁以上的人来说是比较熟悉的,在计划经济年代,“走后门”现象很常见,现在是越来越少了。网上搜索,得出的“走后门”的定义是“以不正当的手段来谋求达到某种个人目的,叫‘走后门’”,这个定义我不满意,“个人目的”可以取消,而不正当手段则太过模糊,不知所云。但经济学里没有“走后门”这个词,所以。我也不必要在这里再给它下一个定义了。但依我的感觉,“走后门”中的“不正当”通常似乎不太严重,最多属于违法,算不上犯罪。如果犯罪,刑法就有更确切的名词叫做“行贿”。
第五,行贿。行贿是什么,不需要我在这里哕唆。但为了说明行贿的竞争特征,需要通过一个具体的行贿例子来说明。例如,几个公司竞争某单位的一个工程,其中一个公司行贿了这个单位的头头,获得了一些内部信息,从而在工程投标中取胜。在这个例子中,竞争的好处并未由工程服务的买方(那个单位)获得,而是单位的头头获得了。
第六,游说。游说,泛指劝说别人采纳其意见、主张。通过这种方式竞争,通常是游说政府官员实施某种不利于竞争对手而有利于自己的政策或法规。比如,美国的大豆生产商就经常游说联邦政府官员,颁布了一些提高大豆关税的法律,这项法律不利于来自国外的竞争对手。只要关税足够高,外国竞争者就非败下阵来不可。
非市场竞争的方式还有很多,难以穷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