继承柳成龙学统的郑经世(号愚伏,1563-1633)对礼学有着很深的造诣,他坚持李混“理气”二元的主张,批判李珥的观点,提出了“理”为本、“气”为用的“理本气用说”。郑经世门下有柳成龙的幼子柳衿(号修岩,1582-1635)和柳成龙的长孙柳元之(号拙斋,1598-1674)及李榘(号活斋,1613-1654)等,柳元之撰写了《理气说》,将李混《圣学十图》中“心性情图”的中图和下图与李珥的《心性情图》进行比较,批判了李珥的性理说,李榘在《辨论理气书》中将李珥的性理学说分为二十四条进行批判。孝宗元年(1650)当朝廷要让李珥和成浑配享于文庙时,岭南的反对上疏文即由李榘写成,他还批评了同属岭南学派的学者张显光的性理学说,表现出维护学统正统性的态度。
继承郑逑学统的张显光(号旅轩,1554-1637)17岁时撰写了《宇宙要括十图》,还撰写了《易学图说》、《经纬说》、《宇宙说》等,其性理学说收录在《旅轩性理说》(8卷)中。他还对整个太极的概念进行系统化整理,把太极看作道德的根源,将其分析为一纲(善)十五目(真、实、常、直、顺、平、中、正、公、定、准、密、全、完、通)。对于理气说,他提出了将“理”看成体、将“气”看成用的“理体气性情通看图》等,对性理学进行了精细的研究。他将”理气“分为经纬两种状态,认为竖看(从垂直的渊源关系上来认识)是经,横看(从同时作用关系来认识)是纬,提出了独特的二重认识理论,即”竖看“时,可以认为理气是二元的,”横看“时,可以认为理气是一元的。
……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