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党与蜀党因都反对熙宁变法而被称为“旧党”。但在旧党内部,洛蜀之间也是矛盾重重。洛党以程颐为代表,其弟子朱光庭、贾易为同盟;蜀党以苏轼为代表,吕陶等为同盟。洛党与蜀党互相批评指责,特别是在元祜年间两党关系开始恶化,引发了一场党争。当时政治上的复杂情形,我们可以从邵伯温在《邵氏闻见录》卷十三中的记载窥见一斑:
哲宗即位,宣仁后垂帘同听政,群贤毕集于朝,专以忠厚不扰为治,和戎偃武,爱民重谷,庶几嘉桔之风矣。然虽贤者不免以类相从,故当时有洛党、川党、朔党之语。洛党者,以程正叔侍讲为领袖,朱光庭、贾易等为羽翼;川党者,以苏子瞻为领袖,吕陶等为羽翼;朔党者,以刘挚、梁焘、王岩叟、刘安世为领袖,羽翼尤重。诸党相攻击而已。正叔多用古礼,子瞻谓其不近人情,如王介甫,深疾之,或加抗侮。故朱光庭、贾易不平,皆以谤讪诬子瞻,执政两平之。
两党之争,表面上是党派之争,实际上是学术观点与思想倾向之争。从学术上看,洛学以续孔孟之道为己任,以天理、性命等高玄的哲学问题为研究对象,主张存理灭欲,重视心性修养与道德践履。而蜀学则提倡事功之学,反对这种论天人、推性命的学风,提倡实用之学。苏轼说:“言必中当世之过,凿凿乎如五谷必可以疗饥,断断乎如药石必可以伐病。”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