仁者无敌。
——《梁惠王》上“仁”,其字面含义是“二人”,即承认别人的存在,故朱熹注日:“仁者,爱人也。”
美国总统富兰克林在其《自传》中说:“我立下一条规矩,决不正面反对别人的意见,也不准自己太武断。我甚至不准许自己在文字或语言上措辞太肯定。我不说‘当然’、‘无疑’等,而改用‘我想’、‘我假设’或‘我想象’一件事该这样或那样;或者‘目前我看来是如此’。当别人陈述一件我不以为然的事时,我决不立刻驳斥他,或立即指正他的错误。我会在回答的时候,表示在某些条件和情况下,他的意见没有错,但在目前这件事上,看来好像稍有两样,等等。我很快就领会到改变态度的收获;凡是我参与的谈话,气氛都融洽得多了。”
富兰克林的成功印证了孔子的一个说法:“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我们显然不愿意别人以激烈甚至刻薄的态度来对待我们,哪怕自己是错的也不愿意。既然如此,我们当然也要以一颗爱心去对待别人,哪怕是纠正别人的错误。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无敌于天下。
几千年前,埃及的国王珂克图在酒宴中给他的儿子如下一个精明的忠告:“含蓄一点,它可使你予求予取。”这一“含蓄”如果能被恰当地理解为常怀一颗不去伤害他人的爱心的话,那么,我想,现代人同样非常需要这个忠告。
许多人总以为金钱、权力才是无敌于天下的。孟子“仁者无敌”的说法应该使我们走出这种迷误。
志士不忘在沟壑,勇士不忘丧其元。
——《滕文公》下
我们虽然生活在一个不再需要盲目崇尚固穷的志士、轻生的勇士的时代,但在生活上依然是需要志士、勇士的那种精神的。法国作家罗曼’罗兰有一句格言极负盛名:“英雄主义就在于了解了生活的本来面目后,依然热爱生活。”
生活的本来面目是什么呢?或许可以用古人的一句话来概括:“人生不如意事常八九”。但是对于这种不如意,只要我们始终拥有一种热爱生活的勇气,我们就可以应对自如。作家尤今在(怃忧人生》中提到过这样两件小事:一位母亲,其孩子在一起车祸中不幸丧生。她日夜悲泣,脑子尽在千百个“如果’’上回转:“如果当日我不答应让他出去……如果我自己开车送他去……如果司机不那么粗心鲁莽……”愈想愈悲,每天要靠镇静剂来过活。另有个女人,婚姻美满,衣食无忧。然而,某天早上,她丈夫忽然因心脏病暴发而猝然去世。她身无一技之长,又有两个稚龄的孩子,但她不怨天尤人、不消沉自卑,她勇敢地站起来,很快地找到一份推销员的工作,并立定心志要把孩子抚养成人。别人慰问她,她坚强地说:“幸好我还有两个健康聪明的孩子,日子一定可以过下去的。,,
同样是生活的不如意,可“如果’’的念头使前一位女人堕人痛苦的深渊而难以自拔;“幸好”这想法却使另一位女人从不幸中迅速振作起来。由此可见,只要拥有“幸好’’的念头,我们就永远有热爱生活的勇气。
大敌当前固然需要勇气,但有时面对生活更需要勇气。
仁义充塞,则率兽食人。
——《滕文/厶\))下
人性中无疑有着兽性的成分,因为人本来源于动物。而人之高于动物就在于人有诸如仁、义、礼、智之类的道德规范。
倘若人性中的仁、义、礼、智诸品性闭塞抑或迷失了,那么,人性中的兽性便要出来主宰生命,甚而毁灭生命。儒家因此而强调对人性中仁、义、礼、智之心的扩而充之;佛家则主张积善成德修行成佛,否则,人就只能在无尽的轮回中受苦。《地藏菩萨本愿经》中记载的那些堕入阴森可怕地狱,从而在下世轮回成为禽兽的人,无一不是生前因人性沦丧而作孽的人。
“轮回”是佛法的要义,是佛家的警策。这就是说,必须警惕人性中的兽性,特别是当这种兽性以似是而非的形式出现时,唯有仁义之心才能有抵御其诱惑的定力。现代人以享受生活为借口,就常常在不经意问让兽性溜出来侵蚀人性。“食色性也”,要如何对待,却有人性和兽性之分。所以,倘若爱情是一种人性,那么色情则是一种兽性了,但我们却往往有意无意地放纵着这种兽性。于是,我们可以发现,理发厅不专为理发,浴室不专为沐浴,宾馆不专为住宿,茶室不专为喝茶,球房不专为打球。这些原本无须花很多钱便可做到的事情现在得花大量的钱,其基本动力是依赖色情的诱惑。当人们手中有了金钱却不知如何是好,需要找些缺口让它去泛滥时,色情正好满足了人们在饱暖之后的淫乐。
人欲正是这样横流的,而仁义也正是因此而备显可贵。
……
展开
——韩愈
“孔曰成仁,孟日取义,唯其义尽,所以仁至。”
——文天祥
春秋末期,孔子提出“仁”的学说,发挥西周以来“敬德保民”思想,提倡“德政”……到了战国时代孟子则把孔子的“德政”思想发展为更为完整系统的“仁政”学说。可以说,孔子的德政发展到孟子的仁政,便为后来中国封建社会的儒家奠定了政治思想的理论基础。
——任继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