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重构孔子:历史中的孔子与孔子心理初探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507833577
  • 作      者:
    刘烈著
  • 出 版 社 :
    中国国际广播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11
收藏
作者简介
    刘烈(JosephL.Liu),加拿大籍,1933年生于上海,祖籍江苏江浦县1964年获得伯尔格满学院哲学学士学位;1969年获得巴黎大学历史学博士学位;1977年获得蒙特利尔大学哲学博士学位曾执教于国立巴黎东方语言学院、巴黎大学、蒙特利尔大学。曾加入魁北克心理分析协会,为巴黎弗洛伊德心理分析学派会员,心理分析师。一直从事哲学、心理分析的研究和写作。
展开
内容介绍
    《重构孔子:历史中的孔子与孔子心理初探》是近年来孔学研究的一部颇具特色的著作。作者刘烈先生早年留学欧洲,现为加籍华人学者,具有深厚的文史哲功底,并长年从事心理学研究。《重构孔子:历史中的孔子与孔子心理初探》是他多年来从历史、哲学、心理学、社会学等多角度地研究孔子的成果集成。所谓对孔子进行重构,是针对历史上由于各种原因造成的对孔子的误读,进行去伪存真的还原,并将孔子作为一个真实的人,将他的为人、情感、学说、历史完整地联结起来。同时,通过对儒家思想体系的理解来重构孔子学说,使孔子去神化,并发展21世纪的孔孟思想。作者认为:“孔子是中国历史上最重要的哲学家,我的还原是开了一个端,那种率尔谈孔子的时代应该一去不复返了。”
展开
精彩书摘
    女人们爱笑男人的话题之一是,男人在女人身上找寻母亲,或者是男人找女人是要找一个母亲,这些笑话中有许多真理,特别是不成熟、不自信的男人:母亲的保护在哪里?只有和母亲在一起我才会有信心!生物学中的母爱几乎是高级动物的标志。如果将人的母爱的存在推理下去,就会发现人类的母爱在质量上要超出一切的高级动物,而母爱必然是有生物目的的。生物学很自然地得出母爱是作为下一代健康成长、更广泛地传宗接代、使后代昌盛强大的结论来;母爱会培植传宗接代的感情。中国人一直都受到“不孝有三,无后为大”的思想的影响,以致在长时期中成为人口最丰富的国家,但是生物的规律应该是服从环境规律的:当人口膨胀到破坏环境的时候,传宗接代的观念也会因而改变,对种族的观念也就不是越多越好,而是寡而求精,即转向人的优质和情的优质化发展。孔子主义的性似乎也应向这一方面发展,这就有待于新孔子主义了。生物学只能概括地提出生命的目标,并不涉及怎样传宗接代。我们从母爱的目的上可以发现一个与传宗接代并行的目的:成为社会的一个优秀分子。母爱并不是单纯的爱,它是有社会目的的,因为人是社会的动物。因此,任何爱,包括母爱,也都是以人能融入社会为目的的,这也就是为什么一个母亲对她的孩子的最大的关心自然是孩子的幸福--是自己的孩子能融入社会、成为社会的一个优秀分子。母亲对这一个目的是不遗余力的。在孔子主义中,作为社会的一个优秀分子,传宗接代还是以“情”字来作为标准,即“君臣”,或是“忠”情。忠于君即忠于民、忠于事、忠于内、诚于外、信于言。孔子将社会中的人以“情”来提高,而从父子的情到君臣的情,从家庭的情到社会的情。人者情也,孔子称之为“仁”--我们说“孔子”,其实先秦诸子在这方面是基本上同意的,只是如墨子、韩非,更讲实际而已。如老子的“弃圣绝智,民复孝慈”,老子也说“孝”,只是老子比孔子更全面,孝和慈同言。这也就是说孔子、老子在这方面就承继了中国先民、周朝在礼中的“孝”、“忠”之情的。中国的文化早至殷周已发展到高度的“隋”。子女对父母是“孝”情,臣子对社会是忠情,不光是爱和忠的观念,而是以情系之,使人和人之间的关系达到“仁”的水准,两三千年之下言之,犹使人回肠荡气。
    ……
展开
目录
孔子对自己心理的划代
一、十五而有志于学
二、三十而立
三、四十而不惑
四、五十而知天命
五、六十而耳顺
六、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孔子建立的哲学体系--仁
一、圣君身上体现的天、地、自然
二、仁为德之顶峰
三、又仁
四、仁的历史问题
儒学
一、时代的革命和孔子的儒学
二、人的行为的分野
三、行为的习惯和突现
四、“智者不惑”
五、勇者不惧
六、“己”
孔子最服膺的道
一、孔子的述
二、礼崩乐坏与复礼
三、“述”的内容
信而好古
一、古
二、好古
三、信而
孔子述而不作的孝
一、殷、西周的“孝”
二、“孝”在西、东周渐变为“善事父母”
三、孔子的“孝”的基础是“君臣”
四、孔子个人对“孝”的态度
五、“孝”源于感情
六、慈
七、请言孝
……
孔子不说、少说的东西
道德的绝对和泛道德
I道德的绝对、泛道德
Ⅱ道德
河图、洛书和观鸟、麒麟
孔子的二三事
孔子的人学
政治理想和政治现实矛盾中的孔子存在
孔子与女人
礼,人的关系和感情必要的形式
《春秋》
从《尚书》看周公
论回报
由和知
孔子主义中的人权、人道、人
“父为子隐,子为父隐”
德、色、物和其他
孔子的学
贫富--孔子的矛盾之一
寡、贫、安
附  录
后记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