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儒家的智慧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802515475
  • 作      者:
    隋晓明主编
  • 出 版 社 :
    金城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11
收藏
编辑推荐
    子有九种考虑:看的时候要考虑看得明白,听的时候要考虑听得清楚,脸要考虑温和,容貌态度要考虑端庄恭敬,说话要考虑忠诚老实,对待工作要考虑严肃认真,遇到疑问时要考虑如何向别人请教,将要发怒时要考虑发怒后有什么后患,见到可以得到的名利要考虑自己是否应该得到。
    《儒家的智慧》(隋晓明)以其对生活和生命的深刻认知,提出了解决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他人和人与自我关系的一系列方案。
展开
内容介绍
    《儒家的智慧》主要介绍:儒家智慧是鲜活的、生动的人生智慧,在日常的洒扫应对与行居坐卧之间彰显智慧,在儒者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中也透露生活的真谛!这里不但有齐家治国平天下的豪言壮志,“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博大胸怀,“君子以自强不息”的进取,而且有“温良恭俭让”的儒雅,“关关雎鸠”的生趣,“兼济天下”的历练,“下笔如有神”的才情!
展开
精彩书摘
    一、穷则独善其身——修身之道中国的修身之道源远流长,修身之道本是一个很古老的话题。儒、释、道三家都讲修身,儒家的修身注重自己对社会的责任感,修身为了更好地治国平天下,理想是成就内圣外王之道;释家修身注重修心,修身为了解脱,理想是成就佛果;道家修身注重养生,修身为了从肉体上超越生死,理想是成仙得道!汉代哲学家王修说:“志向高远的人,能够不断地磨炼自己,以成就大业,没有节操的人,懈怠轻忽,只能成为平庸之辈。”老子的《道德经》中虽然重点讲的是哲学观念,但也讲了许多道德修身的问题,他说:“含德之厚者,比于赤子。”意思是说,德性浑厚高尚的人,好比初生婴儿一样纯洁。又说:“重修身,则无不克。”
    儒家的“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指明了个人的修养不仅是处世的条件,而且是成就事业的根本。修身不仅是儒家人生实践的思想基础,也是理解儒家思想的一把钥匙,只有全面而深入地了解儒家修身思想,才能真正地掌握儒家智慧之三昧,尤其是当今社会,儒家修身思想对我们的现实生活有更多的启迪作用!
    本章是全书的基础,读者仔细地阅读此章,这样就可以在以后篇章的阅读中有更多的体悟!不过本章有很多内容讲的是一种意境,是一种人生实践证悟,要深刻理解本章,不但需要我们对人生、人性甚至整个宇宙与社会有一定的实际体悟,还需要某些虔诚、信笃和灵感!修身在为妙处有时很难甚至不可名状,所以本章的文字有时会显得有些生涩,这是为领略高山之美而付出的代价,但我在文中还是尽量要使文字生动一些,这在后面的一些篇章会更明显!
    以修身为本原文:“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诚,意诚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自天子以至于庶人,壹是皆以修身为本。”——《大学》
    译文:古时候想要把彰明的穗性推及天下人,先要治理好自己的国家。要想治理好自己的国家,先要整治好自己的家族。要想整治好自己的家族,先要修养自身的德性。要想提升自身的德性,先要端正内心。要想端正内心,先要使自己的意念精诚。要想使自己的意念精诚,先要推极自己的智识,要推极自己的智识,先要穷尽事物之理。穷尽事物之理而后能够推极自己的智识,推极自己的智识而后意念精诚,意念精诚而后内心端正,内心端正而后才能提升自身德性修养,提升自身德性修养而后才能整治好自己的家族,整治好自己的家族而后才能治理好自己的国家,治理好自己的国家而后才能使天下太平。从天子到平民百姓,一切都以修养自身德性为根本。
    古人常常谈论“修身”。“修身养性”指的是培养性格,涵养性情,用现在的话来说,就是锻炼增强心理承受能力和心理调节能力。在古人心目中,修身养性要达到的境界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遇事沉着冷静,头脑清醒;二是与人相处宽容大度,有礼有节,能达到这种境界的人历来很受推崇。修身也可以理解为定力、涵养、大度、宽容。倘若真正做到这些,那便是一种境界,一种修为。在任何环境下皆可立于不败之地。
    儒家的修身之道,是一种思想,一种哲学,虽有与世无争的淡薄,却更有着励精图治、卧薪尝胆的锐利。修身养性并不仅仅代表急流勇退或养生之道,这种理解并不全面,它也代表一种进取,一种历练的精神和态度。
    儒家以塑造人格为首要目的,而其起点与底蕴则是“修身”。修身是打开儒家思想与智慧的一把钥匙。修身向内则表现为成就圣人,向外则表现为成就王道!儒家经典《大学》一篇指出:“白天子以至于庶人,壹是皆以修身为本”。这句话意思是说,上至君王大臣,下至黎民百姓,一律以“修身为本”,人人重德向善,就会出现家庭和谐、民富国强、天下太平的盛世景象。这个涉及道德理想的宣言表达了儒家的一种信仰;而且它很自然地表达了如下一系列道德推论:“修身”被视为“齐家”的基础,“齐家”同样又成为“治国”的前提,而只有“治国”之后才可做到“平天下”。所以世人不论高低贵贱,都必将通过“修身”这种道德方面的努力,积极投入到“实现自我”这一人类的共同事业中去。《大学》中设计的一系列方案赋予了“修身”以枢纽的地位。儒家学者把修身视为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基础,他们将其道德教育的大厦奠基于“修身”之上。
    修身是格物、致知、诚意、正心所要达到的目的,是齐家、治国、平天下的根本,作为关键环节,具有内外相合的特点。修身的特点是将人内在的意念及其活动表现出来,意念是否诚、正,在诚意、正心两个步骤上还不能得到证明,只有意念及其活动表现出来时才能得到验证。因此,修身在这里就有对前面格物、致知、诚意、正心进行验证和总结的意义。也就是说,修身已不是纯粹的意念及其活动的内省,而是有着力行的外在表现。
    尽管修身还只是个人的自我道德的践行,但它却是道德修养由人的意念转向现实的行为的关节点,所以《大学》强调“自天子以至于庶人,壹是皆以修身为本”,正是由修身在八目中的这种特殊意义决定的。
    修身首要的是避免成见,不再以自我为中心的立场对别人预先作判断,使人际关系被扭曲。根据《大学》,人对自己所亲爱的、所贱恶的、所敬畏的、所哀矜的以及所傲惰的人最容易有成见,这样的心理偏差往往主要发生在家庭里,上至帝王将相、王公大臣,下至每一个平民的家庭随时随地也都普遍存在的问题,作为一个主持家政的人首要的修养就反映在这里。
    ……
展开
目录
序言
一、穷则独善其身——修身之道
以修身为本
修身在正心
君子慎独
自省功夫
格物与致知
静斋后能安
艺术的修身功能
爱护自己的身体
君子以自强不息

二、君子坦荡荡——处世之法
忠恕之道
以和为贵
成人之美
过,则勿惮改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温、良、恭、俭、让
与朋友交,言而有信
夫孝,德之本也
爱之以敬,夫妇之道
君使臣以礼,臣事君以忠
世事洞明,人情练达

三、天下为公——治国之略
为政以德
民为邦本
贤者在位

四、学而优则仕——为官之术
中庸之道
群而不党
举荐贤者
所恶于上,毋以使下
不在其位,不谋其政
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五、富国安邦——管理之道
人性管理
用人之道
劳心与劳力
变则通,通则久
预则立,不预则废
其身正,不令而行

六、言传身教——育人之要
诲人不倦
因材施教
有教无类
全面发展

七、学不可以已——学问之路
温故而知新
博学而日省
学而不思则罔
朝闻道,夕死可矣
致良知,知行合一

八、人皆可为尧舜——理想人格
内圣外王
浩然之气
止于至善
九、儒家文化的现代价值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