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易经对现代人的启示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542636294
  • 作      者:
    徐礼集著
  • 出 版 社 :
    上海三联书店
  • 出版日期:
    2011
收藏
作者简介
    徐礼集,台湾苗栗人,美国菜斯大学发展心理学博士。研究中同《易经》及古文化三十余年,有独到见解与创作。曾游历世界数十同家,并到许多原始地区探访研究人类生态及发展,于社会、生活、风土民情、人性发展等等有深入观察与见解。其代表作有《现代人的生活禅机与智慧》《用沟通做世界级的赢家》《传统易经智慧与现代应用》等。
展开
内容介绍
    西方人的生活不能没有《圣经》,中国人的智慧不能没有《易经》。《易经》是中华文化形成与发展的精髓,有不少人以为《易经》等于占卜,而不知占卜只是江湖术士的小把戏而已。《易经对现代人的启示》作者徐礼集就《易经》的来龙去脉、卦爻辞所蕴含的义理做了精辟翔实的解析。《易经对现代人的启示》帮助我们娴熟运用《易经》变化“四两拨千斤”的圆融智慧,面对人生中的各项难题都能趋吉避凶,在吉凶悔吝中择吉而行。
展开
精彩书摘
    人类的产生和自然界中的所有生物,虽未必同源,但生命体的组成由简而繁的历程则是相同的。依据现代生物及生命科学的研究推断,地球上的生物之生命现象的产生已超过十亿年的历史,或估算约有二十五亿年之说法。人类的产生,前段进化不算,实际也超过二百万年,可是人类文化能追究的历史也不过五千至一万年左右。
    虽然如此,“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使人类在近三千余年产生了极高度的文化及智慧。在天人之际探讨人类在宇宙大地之中,适应大自然的关系,包含自然界一切动态、四时寒暑、大地灾变、生灭遗传等等道理。人类得由其道理中,演述人事变动,累积生活体验的结果,分条析理,记录思考,据理推求,随时运用。这就是“究天人,通古今”的高度智慧。
    明条理,辨次序,讲求科学方法去探求与处理事物,不要迷信与盲从,才能产生正确的规则、制度、条理和秩序。借天理与人性运用,使人类生活得到祥和与安定,此即为历代圣哲的真智慧。
    人类文明中,最伟大的是创造了文字,使文化发展有最大突破。将新知识和旧经验有所记载,一切活动及事务能够记录,人类的智慧进展得以累积、传承及传播。于是人类文明的进展一日千里,电脑、通讯和商用卫星的科技,使散布五大洲的地球人之生活已成一个村庄似的近邻。
    清朝光绪年间,曾在殷商故都,即现今河南安阳县发现了甲骨文,陆续出土约有十万余字,其中可分辨单字约有四千六百余字,已经学者分析可辨识者约有一千三百字。内容包含有殷商朝代的占卜、祭祀、征伐、田猎等事,此即代表汉文字在三千余年前的应用,亦即与汉文字之起源和卜筮之甲骨文息息相关。
    《易经》之起源于卜筮,《易经》之八卦相传始于伏羲氏,更有龙马负图之说屡见于历代有关《易经》之著作,但俱乏考证实据,亦未含科学道理。从历史学家研究,商代以前尚未有使用八卦之迹象,商代之时有卜无筮;筮法乃周人所创,用以替代或补助卜法,龟卜兆象之记录称为繇辞,有筮法之后才有卦爻辞之说。
    依汉代司马迁氏之《史记》记述,八卦系伏羲氏时代所作,但只代表自然兆象而已,周文王重之为六十四卦,并分别制定卦辞,后来周公又将每卦之内外在变化各制定六爻辞,合计为三百八十四爻,此说法似较可靠。
    炙灼甲骨裂痕不规则,判辨不易,筮法足以解决;而且每卦之下又有一定之卦爻辞,引申推论,比之龟卜,实较简易,故称之为“易”。又云其为周人所作,因而称为“周易”。《周易》普遍流传使用,又经孔子及后人制作了心得阐述、说明、补充。例如,《象辞》上下传、《彖辞》上下传、《系辞》上下传、《文言传》、《序卦传》、《说卦传》、《杂卦传》等称之为十翼。其将《周易》的本义及卦辞、爻辞等内容依天道人性及政教伦理做了许多解释及补充,使其超越了卜筮之用而成为经典之作,后世称之为《易经》。
    《易经》虽起源于卜筮,然而其变化得自大自然变迁的道理,必然有其科学与哲理基础,尤其卦爻辞中的含义,本身就是生活的禅机、人生的道理。以人类生命来源发展,类推万物的生衍,万物变化与时推移,同时共存于往复循环的宇宙间架之中。人的生命就循此程序,有顺利与阻滞,于是吉、凶、悔、吝的道理均依于此产生。
    但是自汉代之后,有阴阳、五行、四方、四时、音律、天干、地支及数字之说,又建立了其他解释,后人又附之以仁义伦常道德之见解,演变了许多民间所用之堪舆、择日、命相等术士之学,都借用《周易》为其立说依据。
    ……
展开
目录
第一章  《易经》源流简述
第二章  《易经》之应用
第三章  《易经》的符号及其代表意义
第四章  《易经》的占卜方法
第五章  乾卦第一
第六章  坤卦第二
第七章  屯卦第三
第八章  蒙卦第四
第九章  需卦第五
第十章  讼卦第六
第十一章  师卦第七
第十二章  比卦第八
第十三章  小畜卦第九
第十四章  履卦第十
第十五章  泰卦第十一
第十六章  否卦第十二
第十七章  同人卦第十三
第十八章  大有卦第十四
第十九章  谦卦第十五
第二十章  豫卦第十六
第二十一章  随卦第十七
第二十二章  蛊卦第十八
第二十三章  临卦第十九
第二十四章  观卦第二十
第二十五章  噬嗑卦第二十一
第二十六章  贲卦第二十二
第二十七章  剥卦第二十三
第二十八章  复卦第二十四
第二十九章  无妄卦第二十五
第三十章  大畜卦第二十六
第三十一章  颐卦第二十七
第三十二章  大过卦第二十八
第三十三章  习坎卦第二十九
第三十四章  离卦第三十
第三十五章  咸卦第三十一
第三十六章  恒卦第三十二
第三十七章  遁卦第三十三
第三十八章  大壮卦第三十四
第三十九章  晋卦第三十五
第四十章  明夷卦第三十六
第四十一章  家人卦第三十七
第四十二章  睽卦第三十八
第四十三章  蹇卦第三十九
第四十四章  解卦第四十
第四十五章  损卦第四十一
第四十六章  益卦第四十二
第四十七章  央卦第四十三
第四十八章  姤卦第四十四
第四十九章  萃卦第四十五
第五十章  升卦第四十六
第五十一章  困卦第四十七
第五十二章  井卦第四十八
第五十三章  革卦第四十九
第五十四章  鼎卦第五十
第五十五章  震卦第五十一
第五十六章  艮卦第五十二
第五十七章  渐卦第五十三
第五十八章  归妹卦第五十四
第五十九章  丰卦第五十五
第六十章  旅卦第五十六
第六十一章  巽卦第五十七
第六十二章  兑卦第五十八
第六十三章  涣卦第五十九
第六十四章  节卦第六十
第六十五章  中孚卦第六十一
第六十六章  小过卦第六十二
第六十七章  既济卦第六十三
第六十八章  未济卦第六十四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