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类的产生和自然界中的所有生物,虽未必同源,但生命体的组成由简而繁的历程则是相同的。依据现代生物及生命科学的研究推断,地球上的生物之生命现象的产生已超过十亿年的历史,或估算约有二十五亿年之说法。人类的产生,前段进化不算,实际也超过二百万年,可是人类文化能追究的历史也不过五千至一万年左右。
虽然如此,“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使人类在近三千余年产生了极高度的文化及智慧。在天人之际探讨人类在宇宙大地之中,适应大自然的关系,包含自然界一切动态、四时寒暑、大地灾变、生灭遗传等等道理。人类得由其道理中,演述人事变动,累积生活体验的结果,分条析理,记录思考,据理推求,随时运用。这就是“究天人,通古今”的高度智慧。
明条理,辨次序,讲求科学方法去探求与处理事物,不要迷信与盲从,才能产生正确的规则、制度、条理和秩序。借天理与人性运用,使人类生活得到祥和与安定,此即为历代圣哲的真智慧。
人类文明中,最伟大的是创造了文字,使文化发展有最大突破。将新知识和旧经验有所记载,一切活动及事务能够记录,人类的智慧进展得以累积、传承及传播。于是人类文明的进展一日千里,电脑、通讯和商用卫星的科技,使散布五大洲的地球人之生活已成一个村庄似的近邻。
清朝光绪年间,曾在殷商故都,即现今河南安阳县发现了甲骨文,陆续出土约有十万余字,其中可分辨单字约有四千六百余字,已经学者分析可辨识者约有一千三百字。内容包含有殷商朝代的占卜、祭祀、征伐、田猎等事,此即代表汉文字在三千余年前的应用,亦即与汉文字之起源和卜筮之甲骨文息息相关。
《易经》之起源于卜筮,《易经》之八卦相传始于伏羲氏,更有龙马负图之说屡见于历代有关《易经》之著作,但俱乏考证实据,亦未含科学道理。从历史学家研究,商代以前尚未有使用八卦之迹象,商代之时有卜无筮;筮法乃周人所创,用以替代或补助卜法,龟卜兆象之记录称为繇辞,有筮法之后才有卦爻辞之说。
依汉代司马迁氏之《史记》记述,八卦系伏羲氏时代所作,但只代表自然兆象而已,周文王重之为六十四卦,并分别制定卦辞,后来周公又将每卦之内外在变化各制定六爻辞,合计为三百八十四爻,此说法似较可靠。
炙灼甲骨裂痕不规则,判辨不易,筮法足以解决;而且每卦之下又有一定之卦爻辞,引申推论,比之龟卜,实较简易,故称之为“易”。又云其为周人所作,因而称为“周易”。《周易》普遍流传使用,又经孔子及后人制作了心得阐述、说明、补充。例如,《象辞》上下传、《彖辞》上下传、《系辞》上下传、《文言传》、《序卦传》、《说卦传》、《杂卦传》等称之为十翼。其将《周易》的本义及卦辞、爻辞等内容依天道人性及政教伦理做了许多解释及补充,使其超越了卜筮之用而成为经典之作,后世称之为《易经》。
《易经》虽起源于卜筮,然而其变化得自大自然变迁的道理,必然有其科学与哲理基础,尤其卦爻辞中的含义,本身就是生活的禅机、人生的道理。以人类生命来源发展,类推万物的生衍,万物变化与时推移,同时共存于往复循环的宇宙间架之中。人的生命就循此程序,有顺利与阻滞,于是吉、凶、悔、吝的道理均依于此产生。
但是自汉代之后,有阴阳、五行、四方、四时、音律、天干、地支及数字之说,又建立了其他解释,后人又附之以仁义伦常道德之见解,演变了许多民间所用之堪舆、择日、命相等术士之学,都借用《周易》为其立说依据。
……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