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华夏哲理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540320843
  • 作      者:
    段良骥著
  • 出 版 社 :
    崇文书局
  • 出版日期:
    2011
收藏
内容介绍
    《华夏哲理》选取华夏先哲有代表性的哲理名言四十条,逐条成篇,分别交代其出处,解释其含义,并联系实际适当讲述,深入浅出,对于国人学习华夏哲理,汲取前人智慧,把握现实生活,是一本有益的读物。
展开
精彩书摘
    我们知道,儒家的“仁爱”,是以“仁”为本的,而“仁”又以“孝悌”为本,正如孔子所说:“孝悌也者,其为仁之本与(欤)!”(《论语·学而》)所谓“孝悌”,就是孝敬父母,敬爱兄长。所以,以“仁”为本的“仁爱”,首先是爱自己的亲人,即孔子所谓“亲亲为大”(《中庸》)。至于孔子也主张“泛爱众”,那是放在“孝悌”之后的:“弟子,人则孝,出则悌,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论语·学而》)既然“仁爱”是首先爱亲人,然后爱众人,是一种分亲疏的爱,那当然就是有差别的爱。
    但是,这种有差别的爱,最终并没有排斥众人,而是仍然包括了众人。至于差别,即先爱亲人,后爱众人,这本来就是一种人之常情。而重要的是,儒家的“仁爱”,只是把“孝悌”作为起点,落脚点还是“泛爱众”,这可以从孔子直接以“爱人”回答学生的问“仁”得到证明(《论语·颜渊》)。这里孑L子所说的“爱人”,当然是“泛爱众”,即爱众人。孟子也是据此而称“仁者爱人”(《孟子·离娄下》)的。实际上,儒家思想本来就是理想主义与现实主义相结合的。对于“仁爱”,我们既要看到儒家现实主义地强调“孝悌”,“亲亲”,同时也要看到儒家理想主义地提倡“爱人”、“泛爱众”。其实,“泛爱众”不就是“兼爱”吗?要说“泛爱众”是理想主义,“兼爱”也同样是理想主义。
    所以,忽略儒家“仁爱”的“爱人”、“泛爱众”,而仅仅依据儒家“仁爱”的“孝悌”、“亲亲”,来强调墨子的“兼爱”与儒家的“仁爱”之区别,是不全面的。其实,何劳现在的人来指出这一区别呢?当年孟子就已经批评墨子说:“墨氏兼爱,是无父也”(《孟子·滕文公下》),意思无非是墨子讲“兼爱”而没有强调先要“孝悌”、“亲亲”。而他自己所说的“仁者爱人”,又强调了什么呢?所以,孟子对墨子的批评,实际上是以儒家“仁爱”的现实主义的一面,来批评墨子的“兼爱”的理想主义,而忘记了儒家的“仁爱”同样也有理想主义的一面,即“爱人”、“泛爱众”。总之,“兼爱”与“仁爱”的区别,无非“兼爱”是一步到位的爱,“仁爱”是由近及远的爱,但最终都是爱众人。既然如此,强调这种区别,意义就不是很大了。
    那么“兼爱”与“仁爱”,是否还有更值得强调的区别呢?是有的。
    本文一开始就指出了,墨子的“兼爱”思想,是发源于其为天下兴利除害的主张,而除害也是为了兴利。除什么害?天下纷争动乱之害。兴什么利?兴天下太平之利。如何实现这样的除害兴利?“兼相爱,交相利”,即天下人互相关爱,互相谋利。整个思路,都围绕着一个终极目标:兴利。
    ……
展开
目录
明道篇
道不远人
道法自然
天行有常
天人合一
相反相成
有无相生
阴阳合德
和而不同
生于忧患
温故知新
道不虚行
唯道是从

修身篇
君子中庸
君子求己
自知者明
自胜者强
见贤思齐
学止于行
大器晚成
解心释神
处世篇

仁者爱人
兼爱交利
克己复礼
与人为善
以直报怨
士志于道
君子不器
自强不息
患所以立
舍生取义
不为不成
为而不争

为政篇
天下为公
民惟邦本
为政以德
德成教尊
以正治国
任人唯贤
法不阿贵
上兵伐谋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