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达尔文的梦幻池塘:维多利亚湖上的悲剧:drama on lake Victoria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536050891
  • 作      者:
    (荷)泰斯.戈尔德斯密特(Tijs Goldschmidt)[著]
  • 出 版 社 :
    花城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07
收藏
作者简介
    泰斯·戈尔德斯密特,荷兰著名生物学家和作家,现任荷兰莱顿大学兼职教授,主要研究领域为行为生态学和进化生物学等,广泛涉猎生物学、文学、绘画、摄影等领域。其非小说类著述《达尔文的梦幻池塘:维多利亚湖上的悲剧》结合生物学和文化研究的视角,享誉欧美,并于1995年荣获荷兰国家科学组织(NWO)颁发的“科学奖”。
展开
内容介绍
    1981年泰斯·戈尔德斯密特前往坦桑尼亚维多利亚湖观察丽鱼科鱼,即一种以惊人的速度繁衍成新鱼类的鲈形类小鱼。这位生物学家从事研究时,目睹了动物区系里发生的可怕灾难,大批的尼罗河鲈被引进,它们迅速灭绝了上百种丽鱼科鱼类。
    戈尔德斯密特巧妙地把维多利亚湖生态系统崩溃的故事、对达尔文进化论的探讨、以及他作为一个周旋于官僚、传道士、渔夫之间的研究者的亲身经历编织在一起。生态系统的崩溃,然而渔业却欣欣向荣,数百万非洲人的生活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戈尔德斯密特运用难以数计的趣闻轶事阐明他所关心的进化原理,无论是为了研究专用船只计划的陆用运输而测量铁路隧道,还是为其中一位助手寻找合适的嫁妆,或是体验疟疾引发的幻觉,林林总总,戈尔德斯密特的旅行是一次进化生物学和坦桑尼亚文化盘根错节的旅行。他妙趣横生的叙述使人感动犹如阅读一本小说。
展开
精彩书评

    本书的独特之处,在于作者巧妙融合科N-写作与旅行文掌的超凡功力,将其独具匠心地编织成引人入胜的内容,具有很强的可读性。本书理当获得全球读者广泛的喜爱和共鸣。
    ——《纽约时报》

    戈尔德斯密特对于复杂进化过程清晰而精辟的解说,构成本书论述的精华所在:而另一个主题,他的西方意识与坦桑尼亚观念的遭遇战,则展现了趣味盎然的文化洞见。透过进化与文化这两大鲜明的主题,戈尔德斯密特书写了一部迷人的佳作。
    ——《书单报》

    戈尔德斯密特在这部丰满充实而富有启迪的作品中,呈现了生物世界神秘多彩的复杂性与多样性。然而,他也描绘出人类既渴望了解自然生命,而又对其进行掠夺性剥削的双重心态,的确值得我们深刻反思。本书堪称当代针对维多利亚湖苏库马人和丽鱼生态田野研究的上乘佳作。
    ——作家 贝利·罗帕士

    很久没有读到如此有趣的生物书了。书中的科掌论述精辟完整,对于维多利亚湖的生态浩劫也加以剖析阐发。全书层次分明、架构严密,戈尔德斯密特清新的文风贯穿始终,读起来酣畅淋漓,余香满口。
    ——美国自然历史博物馆鱼类馆馆长

    日记?进化参考书?诗集?环保请愿书?旅游指南?小说?经典?戈尔德斯密特在本书中集各种体裁与主题于一体,使其成为一部既能赏心悦目又能启迪广大读者心智的作品。
    ——2think.org

展开
精彩书摘
  姆万扎1981年
  首先,谈谈旅程。长路漫漫,似乎没有终点。乘着爱洛夫罗特航空公司飞机到达莫斯科,又经过开罗来到亚丁。心情烦躁,徘徊于各大机场,几天之后才抵达目的地——达累斯萨拉姆。等了四天之后,终于坐上幻影飞机飞往姆万扎。事实上,这几乎是一架空飞机。而在此之前,我被无数次地告知,飞机已经满载,每个座位都被预定了。我坚持了好几天才订到座位。买了机票的人统统上哪儿了?我们已经升空了吗?我什么也没听见,更别说有何感觉了。我的双腿沉沉入睡。麻木感缓缓地、真真切切地蔓延至腰部。我何苦要自我放逐呢?我是否能胜任工作,人生地不熟,找到自己的位置,创造出自己的生态龛呢?
  飞机开始降低高度,过了一会,飞得更低些,仿佛走下一个浓雾笼罩的石阶。前方有碧蓝的湖泊、湖岸边的纸莎草沼泽地和湿软的土地。棕榈树宛如墨水一般,洒在红路和小径上。无数的泥棚和盖有波状铁皮屋顶的小石屋。时间一分分地流逝,非洲人渐渐充盈起来,越发接近真人大小。白鹭鸶纹丝不动,白的好似从绿色背景中穿孔而出一般。我正受到这片风景的诱惑吗?
  飞机反复数次轻触机场跑道,打断我的神游。但飞机一停下来,我又开始想入非非。梯架顶端拂来一阵和煦的暖风,散发着油乎乎勺味道。在融入姆万扎之前,我能在这儿小坐片刻,沉思一番,那该有多好。我感觉有人用肘轻碰我的后背。
  我走下楼梯,缓步朝到达大厅走去。接下来便是令人不安的遭遇。站在那儿迎接我的人是谁呢?正是那些我以为离开荷兰就能逃避的人。他们面带微笑。他们笑得越久,我就越发坚信他们有一天将永不再绽露微笑。这些欧洲1人紧紧围住我,大部分是晒黑了的同胞。其中一人甚至还轻轻碰了碰我。
  “我们稍后再讨论。”
  “他们永远学不会。”
  各种声音在四周响起:“不,他们学得会,只是慢点……”
  “这些坦桑尼亚人?”
  “永远学不会,我们都试了五十年了……”
  我们,他们,它?我在哪里着陆?周围有一个坦桑尼亚人吗?我的四周只见一群幻想破灭的欧洲人。哦,谢天谢地,有一颗孤零零的黑脑袋,像电子一样围绕着这群白人悲观者之核,对我们敬而远之。难道我飞了八干公里就是来会见一群欧洲人?我逃进卫生间。我自言自语道,得啦,人活一世,五年不算什么,别总装模作样,像刚进了卑尔根一贝尔森集中营似的。他们中总会有些好人。但得立刻向他们说明你不喜欢玩花招。
  我在一个粪便满池而无水冲洗的厕所里剧烈地呕吐。想到在欧洲人堆里发现的那颗沉默的脑袋,我才稍稍宽心。充满野性的咖啡色卷发,圆圆的脸上有一双警惕的眼睛。像伦勃朗一样火暴的脾气,一个死于医疗保健制度或者化肥工业的小伦勃朗。
  半个小时之内,我得知自己被划入“单身汉”一类,而最好别被这样归类。当询问住房情况时,我被清楚地告知了无希望。只有等所有家庭下榻后,单身汉才有资格分到一套属于荷兰社区的房子。在此之前,他们不得不自己掏腰包住旅店,或者自行安排住房。我对此不甚在意。我可没兴趣同一群欧洲人住在高档住宅区里。
  我偶然得知白人神父修道会静修所闲置着,没人居住。静修所房顶漏水,但可以修补一下。它位于离姆万扎十二公里远的卢古鲁山顶上,是方圆数里的最高点。没有哪个外国人想住在山上,因为许多年前曾有位神父惨遭小偷的毒手。众所周知,山顶是孤立而危险的地方。我很想租下看门人的房子,但教会办事处的一位神父告诉我,教会打算把房子留给家庭居住。一听到这个消息,我就进城去了。我担心,自己最终得在肮脏的姆万扎市中心某家阴郁的旅店里落脚。我在街上溜达,想出了一招,并在若干天后落实。我从一位男同胞那里借用了一位表情严肃的妇女及其小孩。我手里牵着小孩,孩子他妈站在一旁。我再次问道:“不知有无可能……”一位友好的神父,不是我第一次到访时碰到的那位,还有一位健壮的修女,同情这个颠沛流离的小家庭,于是乎我终于有了落脚之处。
  那是1982年的事,我已经在卢古鲁山上住了好几个月。结果证明,我并不孤单。列沃卡图斯·恩诺卡(Levocatus Enoka)是教会静修所的看守。他还是一位土医生,在离看门人住处不远的房屋里给病人看病。莫迦和埃里莫也住在山上,他们的小房子离我的住处不过一尺之遥。时不时会有几位客人到访,大多是来自欧洲和美国高校的科学家,有生物学家、古生物学家和人类学家。这些访客经常感到失落,初访非洲者尤为甚之。他们把我当成救命稻草,一来我这就寸步不离。这是好事,因为我渴慕志趣相投的人,而这样一来我的身边总有同道。他们是我的灵感源泉,因为他们比我更了解我们领域里的最新进展。更何况,他们还会随身带些乳酪、烈酒和电池。
  ……
展开
目录
中文版序
第一章  震撼
第二章  独缺食眼鱼——万象中的分支
第三章  马亚拉国家公园温泉——弗鲁鱼的先祖
第四章  水泡——通过自然选择的进化
第五章  手上之吻——物种起源
第六章  嫁妆——性选择和性别差异
第七章  生态龛——生物群落结构的起源
第八章  杀戮战场
第九章  救星——压力下的生态系统
第十章  神谕
续篇
终篇
名词解释
参考文献
后记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