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生物学传奇
0.00     定价 ¥ 58.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JD配书)
此书还可采购25本,持证读者免费借回家
  • 配送范围:
    浙江省内
  • ISBN:
    9787030782281
  • 作      者:
    席德强
  • 出 版 社 :
    科学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24-05-01
收藏
内容介绍
生命,是地球在物换星移间演化出的宇宙传奇;生物学,是人类对生命认知理解的智慧结晶。《生物学传奇》以生物学发展史中的那些标志性大事件为主线,按照从古至今的时间顺序,将生物学家的成长经历、科学探究过程等生动地再现出来。《生物学传奇》每一个科学家的故事既*立成篇,又密切联系,让读者能够穿越时空,走进生物科学史上那些巨匠的科研生活,领略他们的*特人格魅力和*折有趣的科研风采。
展开
精彩书摘
**章 探寻植物的秘密:从观察到研究
  从远古时代开始,人类就把植物当成生活中不可或缺的资源。没有植物,何以为食?没有植物,何以为家?植物让饥肠辘辘的人们获得了果腹的食物,让赤身裸体的人们拥有了避寒遮羞的衣物。人们利用植物的枝干搭建保暖又安全的房屋,用植物纤维做成渔网和捆扎用的绳索,用木材制作马车、渔船 在利用植物的过程中,人们也进行着植物学的研究。日积月累,一门研究植物的形态、结构、生长发育和开发利用等方面的学科—植物学诞生了。
  普里斯特利通过实验证明“植物能更新空气”
  **节 植物的价值
  我们每天的生活都和植物有千丝万缕的联系。那么,植物和我们到底有哪些关系呢?下面让我们粗略地总结一下。
  狼吃羊,羊吃草。草中的物质和能量又是从哪里来的呢?在生物圈这个巨大的生态系统中,植物是生产者,有着极重要的地位。植物光合作用的产物—有机物,为其他生物直接或间接地提供了食物,也提供了物质和能量。松鼠在树上寻找松果,麻雀在地面啄食草籽。离开了灌木丛,野鸡就会暴露在老鹰的眼皮底下;没有草丛的掩护,狮子很难捕捉到机敏的羚羊。也就是说,植物还为动物提供了有适宜温度、湿度的栖息场所,使动物有了丰富多彩、适宜生存繁衍的空间,并且还通过自己的枝叶、根系构建了动物隐蔽、躲藏、繁殖的屏障。因此,植物是生态系统中的基石,对生态系统的运转与平衡有着不可或缺的重要作用。
  植物与人类的日常生活也息息相关。
  植物为“吃货们”提供了丰富的食物。人是一种杂食动物。自古以来,人类的食谱都是以植物性食物为主。人类日常食用的粮食、蔬菜、水果主要来源于植物。据统计,全世界约有500000种植物[1],其中很多品种被人类成功驯化和种植。截至2022年8月,我国累计登记非主要农作物品种26235个[2],我们熟知的稻、麦、玉米、甘蔗、粟(俗称谷子)、甜菜、马铃薯、甘薯、大豆、蚕豆、椰子和香蕉都是大面积种植的主要农作物。茶、咖啡、酒等来源于植物的饮料也有非常悠久的历史。
  有些植物的纤维可以用来编织衣服,让人类祖先告别了赤身裸体的生活,从此走上了文明的道路。1972年,考古工作者在江苏吴县草鞋山新石器遗址中发现了3块距今已有6000多年的葛布残片,说明当时的古人已经能够用骨针等工具编织和缝纫衣物了[3]。除此之外,植物纤维还可以用于制绳、造纸等。
  植物是我们的药物来源之一。古人在采集植物时,自然就会想办法观察和研究植物。不同植物的种子、茎秆、块根、果实等器官的营养价值有很大差别,这就需要人们进行选择和研究了。在长期的生产和生活实践中,古人发现很多植物可以为人类治疗疾病。经过一代又一代的尝试和试验,古人对药用植物的生长发育规律、采集时间、处理方法等都有了相当深入的研究,对每种药用植物的药性、疗效和药用植物之间的相互作用也研究得非常透彻。我国已记载的药用植物约有11000种[4]。我们耳熟能详的人参、当归、甘草、桔梗、柴胡、远志等药材都来源于植物。
  汽油也主要是由植物演变来的。人类目前使用的化石燃料—煤和石油,都是由古代动植物(主要是植物)的遗体经过复杂的生物化学和物理化学作用演变而来的。为了应对能源短缺的问题,现在一些发达国家兴起使用粮食、秸秆制造酒精,用作生产生活的新能源,这也是利用了植物体内的能量。
  我们的每一口呼吸都来自植物的馈赠。森林是地球之肺,植物让地球上的空气保持清新。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将人类和其他生物排放的二氧化碳转变成有机物,并释放出氧气,维持了大气中二氧化碳和氧气的平衡,减缓了因为工业生产等大量排放二氧化碳引起的温室效应。植物还能吸收二氧化硫等有毒有害气体,吸附空气中的尘埃。此外,植物还能防风固沙、防止水土流失、改良土壤、提高土壤肥力、绿化都市、营造庭园景观等,为人类创造了舒适美好的生存环境。当然,植物的作用远不止上文所说的这些。我们居住的房屋、生活使用的家具都离不开植物。可以说,植物与我们的衣食住行都有关系。既然植物有这么多重要的作用,那么研究植物、开发利用植物及保护植物就成了人们关心的课题,这就诞生了一门学科—植物学。植物学都研究什么呢?概括地说,植物学是研究植物的形态、生理、分类、生态、分布、遗传、演化等方面的科学。开展植物学研究,不但可以开发、利用、改造植物资源,让植物为人类提供更多的食物、纤维、药物、建筑材料等,还可以在利用植物的同时保护好生态环境,获得经济效益与环境效益的和谐统一。
  第二节 古人如何认识植物
  一、一种杂食动物的演化
  人类为什么能从动物界中脱颖而出呢?现在我们仅从食物的角度进行分析。1997年,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的研究人员在埃塞俄比亚一个名叫“赫托”(Herto)的村子附近发现了3块人类头骨化石。几年后,他们在《自然》(Nature)上发表了自己的研究结果:氩同位素测定显示,这些古人生存在距今约16万年前,是目前发现的*古老的现代人化石[5]。那时的人类已经学会了用火烤熟食物,使食物变得软烂,更容易消化和吸收。由于食物越来越精细,人类不再需要长长的犬齿去撕裂动物坚韧紧实的皮肉,也不再需要磨盘一样的臼齿去研磨植物生硬粗粝的种子。长此以往,古人的牙齿逐渐退化,口腔的体积也随之减小,为提高颅容量提供了空间(颅容量增大由多种原因引起,这只是其中一个因素)。人类的近亲动物(黑猩猩、大猩猩等)的牙齿比人类发达得多,这与它们的食物不够精细有直接关系。聪明的大脑不但能预判寒冷、炎热、暴雨、强风等异常天气变化,做出适应性的反应,还能在寻找食物时发挥重要的作用。在刀耕火种的原始农业之前,人类在采集植物块根和果实种子时就必须学会认识很多植物。比如,哪些植物能吃,哪些植物不能吃,哪些植物是有毒的,哪些植物是治疗疾病的,甚至植物的哪些部位在什么季节能吃,哪个部位怎样使用才
  能治疗哪种疾病
  民以食为天。由于动物机敏灵活,人类捕捉动物有太多的困难。人类在长期的演化过程中,没有向拥有锐利的爪子、锋利的牙齿、快速奔跑的能力等肉食动物的方向演化,而是逐渐演化成一种拥有高度智慧的杂食动物。狩猎活动有太多的不确定性,古人有时可能会逮到一只鹿或者一头野猪这样的大型动物,有时可能连一只兔子也逮不到。所以,从古至今肉食一直是人类的副食,而植物性食物则始终是人类的主食。
  不难想象,以植物的种子或茎叶为食,相对来说摄食成本更低。所以,古代先民早就把取食的目光投向了不能移动的植物。从古猿到智人,植物的种子、果实、块根等一直是可靠的食物来源。哪些植物可以吃、植物的哪部分能吃、怎样获得足够的高营养食物成了古代先民头脑中必须思考的问题。
  后来,人类开始有意识地培育农作物。能为人类提供食物的植物本来就不多,能培育成农作物的植物更是屈指可数。直到今天,人类大面积种植的农作物也只有几十种。水稻、小麦、粟、高粱 这些农作物的祖先能够进入古人的视野并被培育成功,前提是古人对众多植物的深入研究和精确筛选。这表明,古人对植物的认识和研究有相当高的水平。那些生涩难咽的草籽,经过一代又一代古代先民的人工选育,逐渐被培育成产量高、口味好、营养丰富的口粮。
  被苍蝇污染的肉烤熟了再吃就不容易生病,熟土豆比生土豆的口感更好,更容易消化。古人会用火之后,不但让食物的种类增多了,而且食物也变得更容易消化吸收了。农作物、家禽、家畜的出现,使古人的生活不再是没有保障的饥一顿饱一顿。火的使用、庄稼的出现使古人彻底脱离了动物阵营,过上了相对稳定的生活,在生产劳作之余可以进行一些与食物无关的娱乐活动。与此同时,古人的牙齿逐渐变小,肠子逐渐变短,颅容量逐渐变大,成了地球上雄视天下的智慧生物。在这个过程中,一些人的艺术天赋和文学才干得到培养与发展,由此渐渐演化出了文化。
展开
目录
目录
总序 / i
前言 / iii
**章 探寻植物的秘密:从观察到研究 / 001
**节 植物的价值 / 003
第二节 古人如何认识植物 / 005
第三节 显微镜带来的改变 / 016
第四节 植物的生理秘密 / 022
第五节 枝繁叶茂的现代植物学 / 028
第二章 动物的研究:从捕猎到圈养 / 031
**节 动物的价值 / 033
第二节 从捕猎到研究 / 036
第三节 研究动物:从亚里士多德到达尔文 / 038
第四节 中国古代的动物学研究:从北京猿人到《本草纲目》 / 043
第五节 动物学的“分”与“合” / 047
第三章 微生物:一直与我们同在 / 051
**节 发酵的秘密 / 053
第二节 发现微观世界 / 054
第三节 巴斯德:**位微生物学家 / 059
第四节 科赫:细菌的“克星” / 068
第五节 生物化学水平的微生物学 / 072
第六节 红色面包霉与基因表达的奥秘 / 079
第七节 微生物的大用途 / 088
第八节 超级细菌的“双刃剑” / 096
第四章 生物分类:只为正本清源 / 099
**节 物以类聚 / 101
第二节 风靡天下的“双名法” / 104
第三节 进化与分类学 / 112
第四节 生物分类学的发展 / 114
第五节 当今的生物分类学 / 114
第六节 我国的生物分类学状况 / 117
第五章 抽丝剥茧:从解剖到生理的研究 / 119
**节 解剖学的萌芽 / 121
第二节 医学大师盖伦 / 124
第三节维萨里:超越时代的“疯子”和“狂人” / 128
第四节 备受争议的“血液循环学说” / 133
第五节 从器官到组织 / 137
第六节 我国古代的解剖学 / 138
第七节 现代解剖学 / 142
第八节 巴甫洛夫小胃与条件反射 / 143
第六章 神秘的遗传:是继承也是发展 / 149
**节 龙生龙,凤生凤 / 151
第二节 孟德尔:基因的“分”与“合” / 152
第三节 摩尔根:基因在哪里 / 163
第四节 微生物遗传学的发展 / 172
第五节 分子遗传学的发展 / 180
第六节 诺贝尔奖中的奇迹 / 183
第七节 遗传信息的法则 / 191
第八节 基因的操纵子 / 194
第九节 搬运基因的工程 / 195
第十节 解读人类遗传的“天书” / 204
第十一节 奇妙的表观遗传学 / 216
第七章 适者生存:“进化论”的起源与纷争 / 219
**节 我是谁 / 221
第二节 物种会不会变 / 222
第三节 “用进废退学说”与“获得性遗传学说” / 224
第四节 神秘的作者 / 230
第五节 达尔文的追随者 / 242
第六节 小鼠尾巴切割实验 / 243
第七节 “现代综合进化论” / 244
第八节 “中性进化学说” / 247
第九节 “内共生学说” / 249
第八章 育种之路:从野草到庄稼 / 253
**节 粟和玉米 / 255
第二节 人工选择 / 258
第三节 杂交育种 / 261
第四节 单倍体和多倍体 / 266
第五节 基因改变与育种 / 269
第六节 基因迁移与育种 / 270
第七节 现代育种学 / 274
第八节 “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 / 276
第九节 小麦育种专家李振声 / 283
第九章 胚胎研究:动物究竟从哪里来 / 287
**节 由种子想到的 / 289
第二节 “先成论”和“后成论” / 290
第三节 哺乳动物的卵 / 292
第四节 “生物发生律” / 296
第五节 “童鱼”的密码 / 300
第十章 动物行为:千姿百态的自然世界 / 305
**节 猎豹、狮子与瞪羚 / 307
第二节 聪明鼠和愚笨鼠 / 308
第三节 三棘刺鱼 / 311
第四节 印随行为 / 313
第五节 蜜蜂的“舞蹈” / 316
第六节 蜜蜂的“民主制度”/ 318
第七节 “昆虫世界的荷马”—法布尔 / 320
第八节 动物行为学的现代化 / 328
第十一章 生态文明: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存 / 331
**节 对生物与环境问题的思索 / 333
第二节 生态学的建立 / 335
第三节 能量金字塔 / 337
第四节 现代生态学 / 340
第五节 从个体到生物圈 / 341
第六节 人口增加带来的生态问题 / 343
第七节 保护我们共同的家园 / 346
主要参考文献 / 351
其他参考资料 / 358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