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七章 质量(管理)体系的运行
在实验室质量(管理)体系建立后,实际上这个质量(管理)体系的运行是执行质量(管理)体系文件、贯彻质量方针、实现质量目标、保持质量(管理)体系持续有效和不断完善的过程。质量(管理)体系运行的有效主要体现在:各项质量活动都处于受控状态,依靠质量(管理)体系的组织机构进行组织协调,质量监控、质量(管理)体系评审和审核、验证实验等方式自我完善和自我发展,具备减少、预防和纠正质量缺陷的能力,处于一种良性循环的状态。为此实验室在质量(管理)体系运行中要做到以下几方面。
一、领导重视管理评审,提高体系适应性
实验室的领导要充分认识到,质量(管理)体系文件的发布实施,只是标志着质量(管理)体系才刚刚开始运行,质量(管理)体系文件编写得好,不等于质量(管理)体系运行得好。实验室的领导要以身作则,发挥领导的作用,充分认识管理评审是完善实验室质量(管理)体系的重要手段。应亲自组织质量(管理)体系的评审,根据评审结果、质量反馈等信息,有计划、有重点地对质量(管理)体系运行适应性、充分性和有效性进行调查、分析,实事求是地对质量(管理)体系的运行做出评价;对发现的缺陷,要结合实现实验室的质量方针和质量目标,提出有针对性的改进措施,并对质量(管理)体系文件进行相应的修改或补充,为确保质量(管理)体系有效运行而努力工作。
二、全员参与质量管理,建立良好实验室
实现实验室的质量方针和目标单靠领导的努力是不行的。实验室的全体工作人员是实现这一目标的主体,要充分发挥每个成员在质量(管理)体系中作用。要求所有员工既要有履行本岗位职责的能力,又要有自觉履行职责的积极性和责任感。同时要对所有员工进行职业道德教育、质量意识教育和技能的培养。制订激励措施,使员工在质量(管理)体系运行中,始终有参与质量(管理)体系改进的积极性和能力,主动分析自身体系的差距,以求不断接近和达到良好实验室的水平。
三、建立监督机制,保证工作质量
质量(管理)体系的运行过程中,各项质量活动及其结果可能会发生偏离规定的现象。因此,必须加强对各项质量活动的监控。实验室可以在质量管理部门设置质量监督职能,按《评审准则》要求在各实验室和相关部门设立专(兼)职质量监督员,形成质量监督系统。其主要任务是:在职责范围内依据质量(管理)体系文件监督各项质量活动在质量形成全过程中按规定运行。监督人员要对日常监督中发现的问题记录并保存,作为质量审核和质量考核的材料。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