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念猫王(1935-1977)逝世三十周年。著名音乐评论家,《滚石——音乐时空》主编郝舫特别推荐。近30年来国内引进的最好的也是最全面的关于猫王的传记。
国外写猫王的传记很多,凯瑟琳·特雷西的这本并不能说最好,但就近30年来国内引进的版本而言,这本是最好的也是最全面的。
——著名乐评人 郝舫
今年8月16日,是猫王埃尔维斯·普雷斯利去世30周年,其实猫王同学对咱们中国人来说,是典型的熟悉的陌生人,喜欢摇滚的人谁不知道猫王呢,可是能连续说出5首猫王的歌曲的人又有几个呢,这就叫符号,这就叫经典。
——《三联周刊》主笔 王小峰
在这本书里,我们可以看到如下娱乐元素:经纪人、梦想、绯闻、毒品、失眠、情绪失控,以及因这些元素带来的纵向繁衍的物质死结和心理暗区,这些元素在五六十年代的美国社会里已经水涨船高,而我们现在每天在媒体上看到的也无非是这样的一些东西,从这点上来说,我们的娱乐圈或者说娱乐业并没有出现多少实质性的进步。
——猫王迷 海杰
很奇怪,猫王在音乐史上影响如此之大,国内却没有一本完整的传记。
——出版人 金治军
王小峰/文
今年8月16日,是猫王埃尔维斯?普雷斯利去世30周年,其实猫王同学对咱们中国人来说,是典型的熟悉的陌生人,喜欢摇滚的人谁不知道猫王呢,可是能连续说出5首猫王的歌曲的人又有几个呢,这就叫符号,这就叫经典。
经典是什么?如果它是一本书,那就是你永远会放在书架上但也永远不会去碰的那些东西。如果他是个人,那就是你永远都知道他但也永远不会去想了解的那个人。比如你老婆(老公),早晚有一天会变成经典。猫王就是这样的一个人,对美国人来说,出生在四五六十年代的人会把他当成一枚偶像,像镶嵌在镜框里军功章,偶尔会给晚辈讲述一下他的历史,以及他的历史与微不足道的自己之间的毫无关系的关系。对中国人来说,猫王显然没有被那个高跟鞋下踩死的那只猫值得关注,毕竟,他不属于我们的文化和审美与时尚范畴内的符号,更不属于我们的时代,而且对我们的成长没有任何影响。偶尔你想被人关爱的时候,会听听《Love Me Tender》或《Its Now Or Never》,听着不过瘾还可以听听破瓦落地的《我的红太阳》。
其实我对猫王的了解,最早也是听他的歌,但会有和你一样的疑虑:这叫摇滚乐吗?美国人你有冇搞错?是啊,在听过“金属”“性手枪”之后的耳朵还能认为《Jailhouse Rock》《Heartbreak Hotel》是摇滚乐吗?事实上他就是50年代的“性手枪”“金属”或你们21世纪的周二逼。后来我听着听着就不听了,开始对他的符号感兴趣。
猫王同学因为认识了一个叫阿甘的人,学会了扭胯,变成了Elvis the Pelvis,你说要是猫王要是认识了芙蓉姐姐,会是什么样子?作为一个美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猫王的经历告诉我们,这就是美国梦,也告诉了我们,在一个命运被商业左右的年代,一个人的性格喜好习惯不仅被商业的模版修理的一摸一样,连命运都是十分相似。以前,我们听到的故事是,猫老师去唱片公司给他妈妈录制唱片而被唱片公司老板发现,然后就变成摇滚明星了,然后就变成猫王了。这样的传奇故事最容易打动人,不管在什么年代,谁都有一个梦想,乌鸡变凤凰,丑小鸭变天鹅,以及癞蛤蟆想吃天鹅肉。
当那个傻乎乎的手机推销员站在评委面前高歌一曲,然后就感动了世界。前几天,这段视频在网上到处流传,每天我都能收到视频连接,都是那些被感动的人传给我的。可我看着毫无感觉,这是个老生常谈梦想故事,只不过在今天又再次被包装了一次而已。因为你终于看到一个跟你一样平常甚至平庸的一个人敢于站在舞台上,于是你的小心脏略微发生了5级以下的地震。如果你去看看那些耀眼的明星,几乎都有这样的故事。
猫王也是,少年的猫王穷的连一只苹果都买不起,当他看见有人吃苹果的时候,他就越发强烈地希望自己不仅能吃上苹果,还能希望自己有片苹果园,然后这个美国贫下中农突然时来运转,要不是那个好色的唱片公司的女秘书三番五次向老板萨姆?菲利普斯推荐这个身上散发着机油味道的卡车司机,猫王的命运可能是另一回事。瞧,多典型的美国梦。当然,当梦想照进现实后,就是美国噩梦,美国噩梦也像一个妈生出来的孩子一样,总是那么相似。一个明星的诞生,耀眼无比,然后就是自甘堕落,最后自悔人生。流星总是如此这般划过天空,猫老师不仅是美国梦的象征,也是美国噩梦的象征,他是经典的。后来的人,有多少跟他命运如出一辙,人生的起伏如此精彩刺激,难道是神探亨特说的“这都是上帝安排的”?是的,好莱坞大片不管怎么万变,但都不离其宗,套路就那么几个,因为商业需要。是的,当商业同样需要让一个人像电影一样时,也都像猫王一样。每年4月份,都会有一帮库尔班大叔的歌迷在讨论一个每年讨论的一遍的话题:究竟是谁杀死了科尔特?库尔班大叔?你能找到凶手而无法让它服法:商业。
人家有美国梦,我们也有中国梦,比如“我行”“我看行”“我能”,然后我看到那些为了“我行”“我看行”“我能”而跑到选秀舞台上哭哭啼啼的青春男女,多么感人啊,多么手机推销员啊,可又是多么的缥缈啊,还不如杨二车老姆的那朵花来得实在,谁的未来都不是梦,但是谁也不敢保证自己的未来就不是噩梦。
当鱼儿看到诱饵那一瞬间,它的第一反应是赶紧咬住。
展开
信报讯(实习生赵卓)下月16日是传奇音乐巨星猫王埃尔维斯逝世30周年纪念日,猫王的中国歌迷也将结束多年来看不到权威猫王传记的苦恼,一本迄今国内最全面的猫王传记下月即将面市。
“很奇怪,猫王在音乐史上影响如此之大,国内却没有一本完整的传记。”《猫王》一书的策划人金治军介绍,在本书出版之前,国内引进的关于猫王的图书只有《猫王埃尔维斯口述实录》一本,其内容是根据部分猫王的生前录音采访整理而成。作为一位摇滚爱好者,当金治军发现美国哈考特图书公司即将出版一本全新猫王传记时,便毫不犹豫地将其版权引进。2007年1月,《猫王》一书在美国出版,2月国际文化出版公司便开始组织翻译。译者郭骏现供职于新华社,已有多部译作出版的他是出版社公认的最佳译者。3个月后全书翻译完成,最终定于8月出版。“能赶在猫王逝世30周年的时候出版这本书,是我作为一个摇滚乐迷的荣幸。”金治军说。
《猫王——埃尔维斯·普雷斯利传》一书由国际文化出版公司出版。该书主要基于作者凯瑟琳·特雷西对猫王表弟厄尔·格林伍德的采访。厄尔是猫王的童年玩伴和成名后的重要推广人员,他亲眼见证了猫王跌宕起伏、放荡不羁的人生经历。本书的采访工作从1989年3月开始,一直持续了三个月时间,累计采访时间达50个小时。通过厄尔的娓娓讲述,一代巨星真实而令人伤感的一生,清晰地浮现于眼前。“一个人的早期经历能够决定他以后的命运。”凯瑟琳·特雷西的这本传记从一个独出心裁的角度观察和分析了猫王的生活和事业,先对他的家族追根溯源,继而一步步向读者展开猫王的成名经历和心理变化,以及他的家庭和所生活的环境,对他的成长过程和悲剧命运的影响。
著名乐评人郝舫对此书的引进评价颇高:“国外写猫王的传记很多,凯瑟琳·特雷西的这本并不能说最好,但就近30年来国内引进的版本而言,这本是最好的也是最全面的。”
文/海杰
喜欢李宇春的人有福了,因为她们可以从她拙劣的舞步里看到当年猫王的一点蛛丝马迹,从八卦那里,我们得知李宇春曾经对着镜子狂练猫王舞步,后来在舞台上甩动麦克风支架。这个火热一时的被部分人拥戴的娱乐偶像,还不得不从久远的美国娱乐偶像那里找点残羹冷炙。由此可以看出,猫王埃尔维斯·普雷斯利的影响近乎有着矿物质般的生命力。
看过电影《8英里》的人也清楚,在美国,一个歌手从一个乌烟瘴气的小镇走向一个娱乐业发达的大城市得经过多少门槛。恰恰在现实中,猫王埃尔维斯·普雷斯利,就是这样的一个样板,他提供了一定的信心给读者和观众,作为一种经典的美国梦的注解,这种样板似乎在纸上来得更为顺畅和得心应手,在某个层面,这种注解可以说成是“想唱就唱,唱得漂亮”。
也不妨这样说,埃尔维斯·普雷斯利是用摇滚的气焰给美国的流行文化制造了沸点,因为它讲述的是一个穷小子到一个美国文化偶像的历程,符合流行文化的造星程序,但他又穿着皮衣,梳着不入流的发型,有空就飚车泡妞,唱白人不喜欢的音乐,在不期而遇的商业运作中,将那套“撞与扭”的动作坚持到底,他不满足于地下状态,渴望成名,保留着孩子的心智,被母亲的全力爱护掘尽了他的感情归属,在女人堆里穷尽自信的可能性,当然这些最根本的源于他因窘迫的童年带来的不安全感。
作为一个被成功设计的摇滚明星,也正是被制造这些设计噱头的经纪人带来的神经紧张催命致死。
基于对埃尔维斯的爱,我们可以给那个叫汤姆·帕克的经纪人加上诸多罪名,但埃尔维斯的确是需要一个汤姆·帕克,除非他走的是另一条路。某种程度上说,猫王的死也可以说是对以经纪人为主导的造星运动的一种警示。但这种警示显得无奈,并最终不得不按部就班。
凯瑟琳·特雷西的《猫王——埃尔维斯·普雷斯利传》的着力点就在这里,这本由对猫王的表弟厄尔·格林伍德进行的50多个小时采访记录里整理出来的关于猫王成长轨迹的书,将是一种全新的解读。
因为作为猫王表弟的厄尔·格林伍德在猫王的一生中扮演的是一个冷静低调的倾听者,而不是一个从猫王的腰包里大把捞钱的角色,所以,我们可以更多地相信他的话,更何况,国内目前还没有这样深入的猫王传记。
在这本书里,我们可以看到如下娱乐元素:经纪人、梦想、绯闻、毒品、失眠、情绪失控,以及因这些元素带来的纵向繁衍的物质死结和心理暗区,这些元素在五六十年代的美国社会里已经水涨船高,而我们现在每天在媒体上看到的也无非是这样的一些东西,从这点上来说,我们的娱乐圈或者说娱乐业并没有出现多少实质性的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