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第一章 求学之路
一、背负了父、祖两代求学的宏愿
二、祖父是父亲的第一任蒙师
三、“与私塾也差不了多少”的县城小学堂
四、经历第一次巨大的心灵伤痛
五、乡下青年晋京“赶考”
六、报考北大国文系却进了英文系
第二章 讲坛生涯
一、讲坛生涯第一站--山东青州
二、短暂的记者、编辑生活
三、一个没有学究气的女中教员
四、与挚友共度惬意的课余时光
五、一对青年诗人的齐鲁畅游
六、离“经”叛“道”的国文老师
七、“中国的青年到底是有希望的”
八、登上最高学府的讲坛
九、终于有了自己的家
十、“燕园”课堂盛况
十一、叶嘉莹走进顾随老师的讲堂
十二、郭预衡深感老师的人格力量
十三、难以忘怀的习作指导
十四、因劳成疾与病后复出
十五、晚年的课堂教学与诗歌朗诵
十六、“见过于师,方可承受”
第三章 “渴望成为一个小说家”
一、向着渴望的目标起步--早期短篇小说
二、铁蹄下的控诉与抗争
--中篇小说《佟二》
三、旧时代北方“农村里的众生相”
--中篇小说《乡村传奇--晚清时代牛店子的故事》
四、小说中的“人生”需要“诗的描写与表现”
附: 译作
第四章 苦水词人
一、印行词集
二、对国家民族的忧患对世事人生的担荷
--《无病词》与《味辛词》
三、浪漫情怀与现实人生的交织
--《荒原词》
四、中年的人生感悟与热烈的抗敌颂歌
--《留春词》
五、坚贞的操守爱国的情怀
--作于沦陷时期的《霰集词》与《濡露词》
六、“无病”到“濡露”,六种词集所使用的形象
七、“闻角”而兴的晚年词作
--《闻角词》
附1:和晚唐五代词人之《积木词》
附2:写在烟纸上的词
第五章 诗以咏怀
一、前期诗作《苦水诗存》
二、和晚唐韩俚而成的《和香奁集》
三、后期诗作《(倦驼庵诗稿)辑存》、《驼庵诗草辑存》
四、以《竹庵新稿》为开始的晚年诗作
第六章 最后一位杂剧作家
一、“南吴北顾”
二、散佚殆尽的散套、小令
三、取材于史书的杂剧《飞将军》
--英雄难有用武地的悲叹
四、取材于笔记小说的杂剧《再出家》
--“透网金鳞”的禅理
五、取材于民间传说的杂剧《祝英台》
--精诚心志的颂歌
六、取材于佛教故事的杂剧《马郎妇》
--“我不入地狱谁入地狱”的救世精神
七、自撰情节的杂剧《馋秀才》
--坚守气节的自心誓言
八、取材于《聊斋·连琐》的杂剧《游春记》
--爱情与生命的礼赞
第七章 临池之功
一、自幼学书
二、作诗作字“为默老烧香”
三、周汝昌对老师书法艺术的描述
四、对历代碑帖的精审鉴赏
五、临写与校点《邓文原章草真迹》
六、撰著《章草系说》
七、论书绝句
八、现存书法大师沈尹默赠弟子顾随的墨宝
九、臆测《红楼梦新证》书名题签
十、指导弟子书法教子弟写字
第八章 学术研究与治学道路
一、学术著作多所散佚
二、元曲研究
三、词之研究《稼轩词说》与《东坡词说》
四、谈禅大著《揣龠录》
五、四十年代的诗话、说诗、文话、说文
六、治学道路与治学精神
七、三四十年代其他学术研究简述
八、1952年以后晚年学术研究简述
第九章 书斋纪事
一、萝月斋
二、夜漫漫斋
三、习堇庵
四、倦驼庵(上)
五、倦驼庵(下)
六、两三竿竹庵--竹庵
第十章 岁华旧迹
--先父顾随影记
尾言
附录
一、先父顾随生平行迹年表
二、先父顾随已刊著述要目系年
三、先父顾随遗著出版概览
内容摘要
顾随先生身为中国韵文、散文领域的大作家,理论批评家,美学鉴赏家,讲授艺术家,禅学家,书法家,文化学术研著专家,贯通古今,融会中外。这些方面,他都是一位出色罕见的大师,超群轶伦的巨匠……顾随先生也是一位哲人。
顾随的很多弟子早已是享誉海内外的专家、学者,周汝昌、叶嘉莹、史树青、邓云乡、郭预衡、颜一烟、黄宗江、吴小如等便是其中突出的代表。近年,叶嘉莹教授以老师晚年名号“驼庵”在南开大学设立了“叶氏驼庵奖学金”,以奖励后辈学子。著名红学家周汝昌曾说“先生是一位真正的诗人,而同时又是一位深邃的学者,一位极出色的大师级的哲人巨匠”。
《女儿眼中的父亲:大师顾随》由他的女儿为你讲述一个真实的国学大师。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