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1949年后的梁漱溟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801705990
  • 作      者:
    汪东林著
  • 出 版 社 :
    当代中国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07
收藏
作者简介
  汪东林,祖籍安徽徽州,1937年12月出生于浙江江山,1960年毕业于上海复旦大学中文系。曾用笔名郑直淑、江郎山、汪洋波等。曾任《人民政协报》副总编辑、高级记者、副局长、巡视员。著有《李宗仁归来》(与他人合作)、《宋希琏今昔录》、《梁漱溟问答录》、《梁漱溟与毛泽东》、《名人传记集萃》、《远去的背影——政协人物记》等。
展开
内容介绍
    梁漱溟是20世纪中国文化名人之一,新儒家的开创者,也是颇有影响的社会活动家。他的独特思想和学识,特立独行的坎坷人生经历,一生坚持讲真话、表里如一的品格,是同时代许多知名人士所不能企及的。<br>    《1949年后的梁漱溟》记述了1949年以后梁漱溟的行迹,揭示了梁漱溟与毛泽东1953年一段历史公案的来龙去脉,剖析了梁漱溟在反右运动中何以沉默不语,记述了60年代梁漱溟对自己思想问题的认识,以及梁漱溟在“文革”风暴中的风骨。
展开
精彩书摘
    1970年讨论“宪草”时一次震惊四座的发言<br>  从1966年8月中旬开始,全国政协停止一切工作活动,机关干部自己闹“革命”,两派斗争搞得热火朝天。1968年6月开始军管,政协机关干部先在机关搞运动,第二年绝大部分人员下放湖北沙洋五七干校。在三年多的时间内,凡属政协直接发工资而无实际工作岗位的政协委员,一部分被“四人帮”投入监狱,少数人在机关被看管或去了五七干校,一部分在家呆着。梁漱溟除受红卫兵冲击外,一直在家。他每天上公园练拳、散步,无书可读了,就认真读报、看材料,关切着时局的发展和演变。他在《儒佛异同论》之后,又着手《人心与人生》专著的撰写工作。<br>  1970年下半年,政协军代表决定恢复政协直属组每周两次的学习,参加的人数比过去少得多,只有杜聿明、宋希濂、范汉杰、溥杰、梁漱溟、于树德、王克俊等十余人,仍由于树德任组长。学习恢复不久,军代表就亲临小组发布,说四届人大要召开了,意义十分重大,中共中央和中央文革已拟就“宪法草案”,现在发下来请各位内部学习、讨论,欢迎各位提出修改意见。<br>  军代表的一席话,说得这些几年来无人理睬的政协委员们心里不由得一阵热乎。无奈那时的局面,林彪、江青施虐正盛,稍有头脑的人都看得出,所谓听取意见,不过是走走形式而已。出席学习会的诸公原本是惊弓之鸟,好不容易有了学习的权利,谁还敢自不识相,提什么意见,惹出新的麻烦?因此学习会一连开了好几次,把“宪草”反复读了几遍,逐条逐句学习、讨论,仍然没有人提出任何一条哪怕是字句改动的意见。<br>  与众不同的梁漱溟先生心里却翻腾开了。他也深知,新中国的第一部宪法已被“文革”撕成碎片,这新的“宪草”,又有多少意义?但是,他初读这部“宪草”,不当之处几乎比比皆是,既然征求意见,为什么不可略说一二?他又想,“文革”进行四年多了,既无我们这些人说话的权利,又无说话的机会,现在有了,为什么要放弃?风险兴许会有,但既是内部学习、讨论,还能因为说几句话而犯下弥天大罪?他甚至想过,十多位知名人士开了好几天的会,提不出(实为不敢提)一条意见,就因为怕这怕那,实在有失身份。即便真的以言定罪,也比让人家看着无肝胆、无骨气强。他决定冒险进言。<br>  在最后一次的学习会上,梁漱溟又起立发言了。他一字一句、口齿十分清晰地说:<br>  领导上欢迎我们提意见,是看得起我们,这也是若干年来所不曾有的机会。我觉得我们不应该有什么顾虑,应该坦率地说出自己的一得之见或一孔之见,对则供参考,不对则作罢。因此我考虑再三,在这里放言,提两点意见。<br>  第一点,据我的浅见,近代的宪法最早产生于欧洲,首先是英国,其重要出发点之一是为了限制王权。换句话说,就是为了限制个人的权力太大。有了宪法,则从国家元首到普通公民,都得遵循,且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而不允许把任何一个个人放在宪法之上。如有把个人放在宪法之上,则宪法的执行便必定不完善、不彻底。因此,我认为,现在的“宪草”序言中,写上了个人的名字,包括林彪为接班人,都上了宪法,这是不妥当的,起码给人有个人高于宪法的感觉。接班人之说,是中国的特殊情况,而宪法的意义是带有普遍性的。不能把特殊性的东西往普遍性的东西里边塞。但我声明,我不赞同把个人的名字(包括接班人)写进宪法,并不是反对选择某个人当接班人。中国历来有自己特殊的历史条件和历史现象。接班人之说在一定的历史时期是客观存在,而不在于某个人的好恶,或赞成,或反对。<br>  第二点,这次“宪草”的条文比先前那部宪法少了许多,条文少不见得就一定不好,但有的重要条文少了却不甚妥当,比如设国家主席。一国的元首,不能没有。设国家主席是一回事,选谁当国家主席合适是另一回事。现在的“宪草”没有设国家主席这一条,不知为何?<br>    ……
展开
目录
一、“反面教员”梁漱溟<br>二、梁漱溟与毛泽东<br>三、梁漱溟与毛泽东1953年历史公案补遗<br>四、在反右斗争中梁漱溟何以沉默不语<br>五、20世纪60年代初期的梁漱溟<br>六、1964年:梁漱溟谈自己的思想问题<br>七、1965年:梁漱溟重申不随大流<br>八、梁漱溟在“文革”风暴中<br>九、梁漱溟的晚年生活<br>附录<br>辛亥革命前后的梁漱溟<br>蔡元培破格任用梁漱溟<br>后记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