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孙大元帅东征暨国民革命军东征纪事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218055213
  • 作      者:
    钟启河编著
  • 出 版 社 :
    广东人民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07
收藏
编辑推荐
    国民革命军两次东征的迅速胜利和全国革命高潮的到来,证明了孙中山实行革命三大政策的正确性。孙中山晚年依靠滇、桂军讨伐陈炯明的这段历史是他一生中教训极为深刻的历史,也是推动他决心加速实施三大革命政策的原因。国民革命军两次东征是国共合作的第一个积极成果。“两次东征”也是国共两党发展史上的重要阶段。因此,学习和研究这段历史,对于理解中国近代革命史的一些基本问题无疑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
内容介绍
    1922年6月22日,陈炯明叛变,炮轰总统府,孙中山登永丰舰,坚持斗争。8月9日,孙中山被迫离开广州去上海,陈炯明占据了广州。孙中山在上海积极组织力量反击。一方面派员与驻广西的滇、桂军联络(当时陈炯明亦积极争取滇、桂军,给了桂军刘震寰很多援助)。陈炯明将兵力重点布防在东部,滇、桂军顺利地于1923年1月16日收复了广州。2月21日,孙中山由上海返回广州。孙中山综合各种因素,并未恢复总统府,而设立了大元帅府。这样做有利于与秦系、皖系合作,实行大元帅一长制也有利于军事指挥。
    《孙大元帅东征暨国民革命军东征纪事》根据当年档案资料、当事人的回忆和年谱及报刊记载编纂的《孙大元帅东征暨国民革命军东征纪事》,旨在为学习和研究这段历史的人们提供一些基本史实。
展开
精彩书摘
    13日上午战斗打响,东征军连续五次爬城强攻,都没奏效,部队伤亡惨重,第四团团长、军校教官刘尧宸阵亡。总指挥部笼罩着一片悲观沮丧情绪,蒋介石认为,第二次东征一开始就损失如此巨大,太不合算,主张放弃进攻惠州,改道前进。这种消极悲观情绪,当即受到周恩来的反驳。他认为攻下惠州,对整个战局,不仅在军事上,而且在政治上影响甚大。为了振作东征军的士气,无论如何要攻破惠州要塞。为了寻找攻克惠州的有利方法,周恩来亲自到飞鹅岭的阵地上侦察惠州地形,并和苏联顾问以及其他指挥官一起分析敌我力量状况,研究攻城受挫原因,提出新的攻城作战方案。14日上午总攻开始后,他亲临前线,冒着炮火,边鼓动部队作战,边指挥农民武装配合军队作战。由于东征军英勇奋战,第四团连长陈明仁第一个登上城头,下午4时30分,号称天险的惠州,终于被东征军攻占。惠州一役,是第二次东征具有决定意义的一仗。惠州之战的胜利,摧毁了陈炯明军最关键的据点,为革命军进军潮梅扫除了障碍。第二次东征的另一关键战役是华阳战役。10月26日,东征军第一师占领揭阳县属河婆。27日第二师谭曙卿部(这部战斗力较弱)进抵五华县境的华阳,这时养精蓄锐的林虎亲率万余人攻击东征军第二师,第二师纷纷溃退。这时蒋介石率总司令部人员前来督战,企图扭转局势,无效,形势异常危险,次日,周恩来、何应钦率战斗力强大的第一师前来支援,东征军转败为胜,歼灭了林虎部主力,决定了第二次东征的完全胜利。11月3日,东征军进驻揭阳,翌日,进占汕头。当周恩来率领政治部人员抵达汕头时,汕头各界人士数万人到码头欢迎,沿途万人空巷,盛况空前。11月5日,周恩来致电广州.国民政府,报告克复潮汕情况。第二次东征至此胜利结束。
    四、领导工农运动,创建地方党组织
    周恩来同志在东征期间,忠实地执行被共产党所赞同的孙中山的扶助农工政策,对工农运动热情关心,大力扶持,直接领导。
    周恩来深信,要取得革命的成功,就要依靠群众。1924年12月1日,第一次东征前夕,周恩来撰写的《工农阶级与广州市选》的文章中,严肃指出:“工农群众为国民革命之中坚”。这年冬,周恩来还为广东平民教育委员会编写工人通俗读物《帝国主义侵略中国简史》,启迪工人的阶级觉悟。在东征军回师平定刘、杨之乱后,在省港罢工工人第六次代表会上周恩来作的政治报告中又讲到:“工人是国民革命的领袖,要领导农人士兵而为工农兵的大联合,共同来打倒帝国主义。”周恩来不仅对工农群众的历史作用,给予高度评价,同时在斗争实践中,十分注意依靠和组织工农群众。东征期间,他每到一处,都召开联欢会、座谈会,宣传孙中山提出的三大政策,询问群众疾苦,号召工农群众组织起来,进行革命斗争;还把身边的工作人员,一批批地派到各地去做群众工作。第一次东征期间,他率部队抵达揭阳时,便曾指示当地共产党员要重视做好发动工人农民的工作,说:“你们要很好地做宣传,唤醒工人农民”;“你们要发展大学(共产党)和小学(共青团),特别要在工人、农民中发展党团员,并动员较成熟的加入国民党,左右革命的权力。”第二次东征到海丰时,在周恩来的直接帮助下,曾被陈逆摧残、解散的海丰各革命团体很快恢复起来。刚入汕头不久,他又亲笔致函兴宁县长罗师扬,对受陈逆摧残的五华县长温其藩极表关切,特嘱寻觅,使之出山,重宰五华。
    周恩来还十分重视武装工农群众,壮大工农革命队伍。海丰农民最先组织农民自卫军,并建立了农民自卫军教练所,但是他们缺乏骨干,缺乏经验。周恩来就委派李劳工为该县农民自卫军大队长,吴振民为教官,派卢德铭、宛旦平等协助训练农民自卫军。他还指令政治部李公侠把缴获的400多支枪送给了海丰农民自卫军,从而大大鼓舞了海丰农民的革命斗志,促进了当地农运的发展。第二次东征时,各地农民在东征军的宣传帮助下,农民协会重整旗鼓,迅速得到恢复和发展,周恩来给予大力支持。如古大存奉周恩来之命,随军到达五华县后,立即着手改组农会和国民党县党部,大力开展革命斗争。该县数万农民组织起来,截击军阀陈炯明残部,将其彻底消灭。周恩来对此十分赞赏,当即送给五华县农会100多支枪,大大加强了五华农民武装力量。
    工农运动轰轰烈烈的开展,有力地支持了东征军。周恩来在依靠工农、组织工农、武装工农、引导工农斗争的同时也注重挖掘和培养群众优秀分子,创建、巩固地方党组织。
    1925年2月27日,第一次东征攻克海丰后,周恩来任命李劳工为后方办事处主任,留吴振民为政治部特派员,驻海丰办理一切党务及宣传工作,恢复被解散两年多的海丰农会,协助农会训练和武装自卫军。在海丰期间,周恩来领导重建海丰共青团组织的工作,并出席第一次会议,推荐彭元岳为书记,推荐彭汉垣为海丰县县长。还同彭湃等研究组建海丰中共党组织,今后的工作方针以及加强农会和创办海丰农民运动讲习所等问题。4月1日,彭湃等在海丰县成立中共海陆丰特别支部。3月,军队在揭阳期间,周恩来同中共秘密党员杨嗣震等谈话,告诉他们不久将要筹建国民党县党部,要他们注意在工农群众中发展中共党团组织,并让一部分同志加入国民党,以扩大革命力量。中旬,周恩来派共产党员鲁易、杨石魂为中国国民党潮州、汕头、梅县一带党部特派员,方临川为普宁、揭阳一带特派员。他们到职后,一面做“国民运动的事情”,一面着手筹建中国共产党和共青团的地方组织。中共汕头特支和共青团汕头特支随之成立。第二次东征前夕,周恩来秘密乘船到广西梧州,召集龙启炎(时任共青团梧州市支部书记)、钟山(当时在梧州负责农民运动)开会,了解广西军队内部派系斗争的情况和梧州地区_T运、农运情况,向他们介绍全国的革命形势,要他们重视农民运动和对工人的教育。10月,惠州战役胜利后,周恩来在惠州期间,安排共产党员肖隽华留在惠州,发展共产党组织,开展后方群众运动,支援前线。
  ……
展开
目录
孙大元帅东征纪事
孙中山组织东西两路讨贼军,收复广州
孙中山返广州重建大元帅府,直系军阀策动沈鸿英叛变
陈炯明部退踞东江,孙中山九次亲赴东江指挥讨伐陈炯明
陈炯明组织反攻,夺回马鞍、飞鹅岭、博罗、石龙等处,进逼广州
孙中山主持广州保卫战,陈炯明败退东江
孙中山调整部署,以湘滇豫桂军担任东江作战,粤军调防南路(驻江门)
直奉战争爆发孙中山统率大军进驻韶关举行北伐发布从东江撤兵命令
冯玉祥发动首都革命,孙中山应邀北上,商议国家大事
国民革命军东征纪事
陈炯明在英帝、商团、直系支持下,企图进攻广州
广州大本营部署第一次东征
东征军右路迭克淡水、平山、海陆丰、汕头、潮安
林虎部企图断东征军后路,东征军以少击众,取得棉湖战役的胜利
东征军迭克五华、兴宁、梅县,陈炯明残部退入闽赣
东征军回师平定滇桂军叛乱,陈炯明再度盘踞东江
国民政府部署第二次东征
东征军攻克惠州之战
陈炯明发动南路攻势东征军一部回援南路
东征军与林虎部在华阳、罗经坝、横流渡的决战
东征军克复兴宁、梅县、汕头、潮安,进军闽南
南征军扫平南路,渡海攻琼,战争胜利结束
附录
一、大本营重要会议
二、廖仲恺、陈秋霖重要函件
1.廖仲恺责金章书
2.陈秋霖忠告陈炯明书
3.《新闻报》陈秋霖等人之宣言
三、追悼巴富罗夫将军(在石龙殉难)
1.俄首任首席顾问  巴富罗夫将军追悼大会定在23日在东较场隆重举行
2.追悼巴富罗夫将军之盛况
3.巴富罗夫将军之略传
四、1924年初,新闻界对战场形势分析
1.东江陈军退却之形势
2.陈军退却之原因
3.联军准备攻击之形势
4.东江陈军情形之通报
5.陈军主和主战派之争议
6.联军通报前方情形
7.东江战局之剖解
8.陈军近况之汕讯林虎返汕头内幕
9.陈军之内部解体
五、东征军文献
1.黄埔军校告东江人民书
2.黄埔军校全体官佐学生士兵告百粤父老兄弟姊妹书
3.东征军与石龙人民联欢情形
4.国民革命军第一军政治部敬告石龙各界同胞书
5.周恩来在石龙军民联欢大会的演说词
六、陈炯明函、电、谈话七则
1.关于最近时局的谈话
2.致吴佩孚电
3.在汕头与各方代表的谈话
4.复任粤军总司令职通电
5.复邓本殷函
6.致苏廷有函
7.致邓承荪函
七、第一次东征前夕陈炯明部兵力及编制情况
八、1924年《广州民国日报》有关东莞报道选刊
1.石龙方面
2.莞城、樟木头、常平方面
3.虎门方面
九、第二次东征日记(从广州到惠州)
十、国民革命军军官学校东江阵亡将士题名碑
十一、东征人物
周恩来在两次东征中的卓越贡献
后记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