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第一次世界大战时期士兵的日常生活:1914-1918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208068971
  • 作      者:
    (法)雅克.梅耶(Jacques Meyer)著
  • 出 版 社 :
    上海人民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07
可借复本:1
收藏
作者简介
  雅克·梅耶,巴黎高等师范学院毕业,曾著有《步兵》,并与两位同窗合著了《1914-1918,法国人的生与死》一书。他也是一战期间的士兵,为了这部作品收集了大量的口头见证材料。这些材料描述了战争期间士兵时而单调时而令人恐惧的日常生活,为研究士兵心理状态作出了重要贡献。
内容介绍
  1914—1918年,大约800万法国人应征入伍,实际参加战斗的士兵超过 400万,其中三分之一的人在前线牺牲。本书描述的正是这些没有特权、生命得不到保障的普通士兵的战地生活。他们除了面临死亡的威胁,还要忍受饥渴、疾病、严寒酷暑、孤独和恐惧。作者雅克·梅耶从亲身经历出发,同时援引了许多战友的书信、感想和回忆录,为我们展现了一幅幅真实而悲惨的战时生活场景。
精彩书摘
  写在前面的话   几年前,有机会读到由著名史学家菲利浦·阿利埃斯与乔治·杜比主编的五卷本《私人生活史》。闲暇时翻看翻看,也用不着特别认真地去读。隔了岁月的封尘,以往日常生活的琐碎和点滴像一颗颗泛黄的珠子,擦拭一下,还能映照出昔日真实的光泽。   以往书写的历史,常常是一部“公共舞台”史,一部男权的统治史。   帝王的光环下,透见的往往是刀光剑影,伟大辉煌的年代,记载的常常是战争。而人类个体所赖以生存的“私人”空间,却因为“不登大雅”而被忽略、被掩盖、被抹杀了。   就我们所知,“私人生活”这一概念形成于19世纪的欧洲。“私人” 相对于“公共”,趋于日常,富于偶然,这是一个免除干扰、自省、隐蔽的领地。在这里,每个人都可以扔掉他在社交场合必备的面具和防卫,可以放松警惕,可以随心所欲,可以身着“宽松的便袍”,脱去在外面闯荡时穿戴的坚硬铠甲。拿米兰·昆德拉的话说,私人的空间,虽然是日常的、不完美的、不定的,有时甚至是虚无和邪恶的,但这是一个有可能导向 “欢乐之完满,自由之完满,存在之完满”的世界。然而,因为私人生活总发生在深墙内院,关着门,上着锁,自然也就有其封闭性。乔治·杜比指出,19世纪的资产阶级竭尽全力想捍卫这堵“墙”的完整性,遮蔽墙里的一切。但这堵墙内的生活才是最真实的生活:这里有最真实的自我,有不见刀光的争斗,有不可言喻的离合,个人与个人之间,群体与群体之间,因为各种利益和需要交错成一张复杂的社会关系网。   如何穿透这堵有形又无形的高墙,真正进入私人生活的空间,并勾勒出其历史的真实面貌?如何在其变化中确定岁月所覆盖的现实?如何既准确无误地抓住主题,同时又不迷失方向,避免陷入纯粹个人的私密生活迷宫,而失去对历史精神和文化内涵的把握呢?面对这一个个疑问和难题,历史学家和文化学家通过对日常生活的忠实描述,致力于还历史一个原样。我们给读者推荐的这套“日常生活译丛”,便是这一领域最富代表性的研究成果。   不久前,葛兆光先生在谈文史研究学术规范的一篇文章中写道:现在编的各种历史书,至少经过丁“意识形态”、“精英意识”、“道德伦理 ”、“历史编纂原则”四道筛子的筛选过滤,诸如“日常生活、业余娱乐、私人空间”等重要内容在书写的历史中被省却;经过层层染过的修饰,历史的底色隐而不见了。他认为,要透过“这一层被层层染过的修饰”,看到历史的底色,找回那些被省略的、被删减的东西,尽可能接近历史原来的面貌。这不仅需要史学严谨的考据,还需要对生活必要的体验和想像。葛兆光先生的这一观点与我们推出的这套“日常生活译丛’的主旨不谋而合。在我们看来,以往我们所阅读的西方历史,确实如乔治.杜比所说,大都是“公共舞台”的历史,也如葛兆光先生所说,是经过层层修饰过的难见历史原貌底色的历史。而深入“私人生活空间”,着眼于对“日常生活”的观察、想像和感觉的史料和文献非常少见.通过对这套丛书的译介,我们至少多了一份可能性,可以或多或少地看到被“大写的历史”或遮蔽、或过滤、或忽略、或排斥的“小写的历史”的某些真实侧面. 法国阿歇特(Hachette)出版社出版的“日常生活丛书”,是一套开放性的大型丛书,可谓内容丰富,色彩缤纷。加之作者们近乎散文化的笔调,在为广大读者剥去“大写的历史”的装饰、还原历史原貌的同时,常给读者带来阅读的欣喜和发现的愉悦。在阿歇特出版社已经推出的这一系列百余种图书中,我们有目的地选择了其中的30种以飨中国读者。神游历史,穿越时空,让我们一起去结识古希腊的妇女、最早的基督教徒、乌托邦的追求者,去看一看国王的卧房、艺术家的斗室、士兵的营帐、百姓的平常日子,去体验一下宫墙内的沉重、美丽下的丑陋、炮火后的悲怆、辉煌中的黑暗。   从卢瓦尔河的城堡到蒙马特高地的广场,从帝国鼎盛时期的罗马到希特勒统治下的柏林,从古希腊诸神的游戏到爵士乐手叛逆的鼓点……走进文字书写的历史,市井街巷、深闺内帏、宫廷豪宅、寻常人家,只要你用心去看、去发现,就会有别样的感受,就会有意外的收获。   许钧 2003年4月16日于南京大学
展开
目录
前言 士兵们真的曾经有过日常生活吗? 第一章 人物与背景 第二章 战壕里的人 一、战壕的布局 二、步兵们的苦与难 三、野战炮兵的苦难 四、劳动与生活 袭击与巡逻 杂役与工程 奖励与处罚 五、动身 六、感觉与情感 远离火线的军人 百姓 高级首领 盟军 残酷的战争——令人沮丧的宿命 死亡 回到人间 勇气与恐惧 信仰 为什么战斗? 敌人 上级 军人的友谊 第三章 殊死决战 一、凡尔登士兵 二、凡尔登印象 第四章 休整 一、预备部队 二、宿营地 三、大休 四、后方与休假许可证 结论 日常生活是否在老兵身上留下了印记? 参考文献 译后记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省本级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