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爱心与教育:素质教育探索手记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540734169
  • 作      者:
    李镇西著
  • 出 版 社 :
    漓江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07
收藏
编辑推荐
  李镇西著名教育家,特级教师,家长信任、学生依赖的班主任。
  荣获中共中央宣传部“五个一工程”大奖、冰心图书大奖、中国教育学会“东方杯”科研成果一等奖。
  他(李镇西校长)走的乡村平民教育之路是正确的,他和同事们通过“提升教师、关爱孩子和影响家长”三件事,让孩子们享受优质教育,富有创意,符合实际,抓住了素质教育的关键问题。他们所从事的事业是高尚的,我向他们表示敬意。
  ——国务院总理 温家宝
  让所有人感动流泪的教育故事,“中国的苏霍姆林斯基”,特级教师,杰出教育家,家长信任、学生信赖的班主任,荣获中共中央宣传部“五个一工程”大奖、冰心图书大奖、中国教育学会“东方杯”科研成果一等奖,《爱心与教育》,一本新时代的教育新经典,《爱心与教育》(增补本),最新增补1/3篇幅。一本改变千万教师的教育名著,一首感动广大读者的教育诗,一个永远美丽的教育童话。
  李镇西是中国的苏霍姆林斯基式的教师。
  ——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的女儿苏霍姆林斯卡娅
  从李镇西同志的手记里,我们可以得到的最重要的启示,首先是认清自己的教育活动的目标,不是一张张的成绩单,不是一堆分类,不是高一级学校的录取通知,而是活生生的人,是人才,是能够在未来社会中站住脚跟,开创事来的人才。
  ——余心言(原名徐惟诚,中共中央宣传部原常务副部长)
  经过两天半的认真阅读,读完了李镇西撰写的《爱心与教育》,其间,我数次流下眼泪。我为一位教师的爱心、童心、悲心、真心、信心,自然流下了热泪。像《爱心与教育》这样高水平的“实例教育学”,真是太少了!
  ——查有梁(四川省社会科学院研究员,著名学者)
  我是带着钦佩的心情去读《爱心与教育》的,读出的结果是满心的感动。教育毕竟不同于哲学、逻辑学,虽不拒绝思辨,但绝对不可缺少爱心。有真诚的爱心,才有流动的血脉,才有有生命的教育。《爱心与教育》是一本活的教育学。活就活在它是源于许许多多的生活实例、教育实例,这些实例是李镇西和他的学生共同参与、共同创造的。其中有李老师倾注的心血,也有学生对李老师的感情回报。
  ——程红兵(上海建平中学校长,著名语文特级教师)
  李镇西教育专著的写作形式也非常新颖。它不抽象地说理,不严密地演绎,而是夹叙夹议地讲述事例,事例本身就渗透教育哲理。它不是我们常见到的教育论著的写作形式,不板着面孔,不用抽象的逻辑概念来论证原理。
  ——韩军(著名语文特级教师)
展开
作者简介
  李镇西,1958年9月生。1982年2月毕业于四川师范大学中文系,2003年6月苏州大学教育哲学博士毕业。先后任四川乐山一中、成都玉林中学、成都石室中学班主任、语文教师,成都市教科所教育发展研究室主任,现任成都武侯实验中学校长、语文教师、班主任。

  他先后在全国20多个省市自治区作教育学术报告数百场,上语文教学示范公开课200多堂,出版了19部著作。他的书成为近十年来中国教育教学类畅销书。很多学校、教育局把他的著作作为培训教材,教师人手一册。其赛课、论文、著作曾获各种大奖,本人获“四川省中学语文特级教师”、“全国优秀语文教师”、“成都市有突出贡献的优秀专家”等称号,享受成都市人民政府专家特殊津贴待遇。2000年被提名为“全国十杰教师”。
展开
内容介绍
  本书是著名教育家李镇西的成名作、代表作。以手记的形式,叙述了李镇西老师教书育人的感人故事。
  学生汪斌的父亲执意留下一筐鸡蛋感谢李老师对儿子的关爱,李老师每天用小煤油炉煮上一个鸡蛋给汪斌送去。家境困难而品学兼优的宁玮善良节俭,李老师送钱给她补充营养。在高考以几分之差落榜后,宁玮情绪波劝很大,李老师一直鼓励她,八年如一日的通信,电话联络,成为宁玮成功人生的最大动力。父亲病逝,家庭欠债的伍建有了辍学的念头,李老师支持同学们给他捐款捐物。假期,李老师带着学生步行三十多里山路,来到伍建劳作的田头。齐声大喊:“伍—建—你—好!”伍建泪水长流。李老师教育“后进生”万同转化的过程,更像一个惊心动魄的传奇故事。
  李镇西对学生真挚的爱,学生对李老师爱的回报,让成千上万的读者一教授、学者、公务员、学生及其家长感动流泪。李老师所到之处,总有很多风尘仆仆朝圣般赶来听他讲座的教师和学生。很多教师读了本书后,深为震撼和自省,从此改变了态度,因而改变了人生。
  1999年,本书荣获中共中央宣传部“五个一工程”大奖、冰心图书大奖、中国教育学会“东方杯”科研成果一等奖,全国各大媒体纷纷拒道传播,时至今日,因为广大教师的追捧,《爱心与教育》已成为教育新经典。
展开
精彩书评
  他(李镇西校长)走的乡村平民教育之路是正确的,他和同事们通过"提升教师、关爱孩子和影响家长"三件事,让孩子们享受优质教育,富有创意,符合实际,抓住了素质教育的关键问题。他们所从事的事业是高尚的,我向他们表示敬意。
  ——国务院总理 温家宝
  让所有人感动流泪的教育故事,"中国的苏霍姆林斯基",特级教师,杰出教育家,家长信任、学生信赖的班主任,荣获中共中央宣传部"五个一工程"大奖、冰心图书大奖、中国教育学会"东方杯"科研成果一等奖,《爱心与教育》,一本新时代的教育新经典,《爱心与教育》(增补本),最新增补1/3篇幅。一本改变千万教师的教育名著,一首感动广大读者的教育诗,一个永远美丽的教育童话。
  李镇西是中国的苏霍姆林斯基式的教师。
  ——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的女儿苏霍姆林斯卡娅
  从李镇西同志的手记里,我们可以得到的最重要的启示,首先是认清自己的教育活动的目标,不是一张张的成绩单,不是一堆分类,不是高一级学校的录取通知,而是活生生的人,是人才,是能够在未来社会中站住脚跟,开创事来的人才。
  ——余心言(原名徐惟诚,中共中央宣传部原常务副部长)
  经过两天半的认真阅读,读完了李镇西撰写的《爱心与教育》,其间,我数次流下眼泪。我为一位教师的爱心、童心、悲心、真心、信心,自然流下了热泪。像《爱心与教育》这样高水平的"实例教育学",真是太少了!
  ——查有梁(四川省社会科学院研究员,著名学者)
  我是带着钦佩的心情去读《爱心与教育》的,读出的结果是满心的感动。教育毕竟不同于哲学、逻辑学,虽不拒绝思辨,但绝对不可缺少爱心。有真诚的爱心,才有流动的血脉,才有有生命的教育。《爱心与教育》是一本活的教育学。活就活在它是源于许许多多的生活实例、教育实例,这些实例是李镇西和他的学生共同参与、共同创造的。其中有李老师倾注的心血,也有学生对李老师的感情回报。
  ——程红兵(上海建平中学校长,著名语文特级教师)
  李镇西教育专著的写作形式也非常新颖。它不抽象地说理,不严密地演绎,而是夹叙夹议地讲述事例,事例本身就渗透教育哲理。它不是我们常见到的教育论著的写作形式,不板着面孔,不用抽象的逻辑概念来论证原理。
  ——韩军(著名语文特级教师)
展开
精彩书摘
  手记一 关于爱心和童心的随想
  当一个好老师的基本条件
  常常有人问我:“当一个好老师最基本的条件是什么?”
  我总是不假思索地这样回答:“拥有一颗爱学生的心!”
  已有不少有识之士指出,素质教育的关键在于高素质的教师队伍。不过,按我的理解,这“高素质”的第一条应该是乐于像苏霍姆林斯基那样“把整个心灵献给孩子”。
  这当然早已不是什么“新潮观点”。从孔子的“爱之,能勿劳乎?忠之,能勿诲乎?”到夏丐尊的“没有爱就没有教育”,从罗素“凡是教师缺乏爱的地方,无论品格还是智慧都不能充分地或者自由地得到发展”到苏霍姆林斯基的“我把整个心灵献给孩子”……古今中外的教育家们教育思想有所不同,教育风格各有千秋,但有一点是共同的,那就是“爱的教育”。
  素质教育,首先是充满感情的教育。
  一个真诚的教育者必定是一位真诚的人道主义者。
  一个受孩子衷心爱戴的老师,一定是一位最富有人情味的人。
  只有童心能够唤醒爱心,只有爱心能够滋润童心。
  离开了情感,一切教育都无从谈起。
  但这种情感,不是装模作样的“平易近人”,也不是教师对学生居高临下的“感情恩赐”,甚至不是为了达到某种教育目的而采取的“感情投资”(我对这种充满商业气息的说法向来十分反感),而是朋友般平等而真诚的感情。
  感情当然不能取代教育,但教育必须充满感情,然而,有时候师生之间相互的感情并不一定有着明显的直接的“教育功利”目的。如果师生间建立起了感情的良性循环——教师经常想:“这么好的学生,我怎么能不想方设法地把他们教好呢?”学生经常想:“这么好的老师,我怎么能不好好听从他的教育呢?”——那么,我们的教育便现出了成功的曙光!
  爱学生,就必须善于走进学生的情感世界。而要走进学生的情感世界,就必须首先把自己当做学生的朋友,去感受他们的喜怒哀乐。“每个孩子都引起我的兴趣,总想知道,他的主要精力倾注在什么上面,他最关心和最感兴趣的是什么,他有哪些快乐和痛苦等等。我的小朋友圈子一天天扩大,并且像我以后才意识到的那样,连我不曾教过课的那些孩子也成了我的朋友和受我教育的了。”——当我第一次读到苏霍姆林斯基这段真诚的话时,我竟感动得眼睛都湿润了:一个享誉全球的大教育家竟然有这样一颗爱孩子的童心!还是这位我敬重的教育家,曾在一个春天,和他的学生们共同买了一条小木船,然后划到一个荒无人烟的小岛上去探险。教育家写道:“可能有人会想,作者想借这些事例来炫耀自己特别关心孩子。不对,买船是出于我想给孩子们带来快乐,而孩子们的快乐,对于我就是最大的幸福。”(苏霍姆林斯基:《巴甫雷什中学》)
展开
目录
序言:我们为什么要办教育?
引言:高扬民主、科学、个性的教育旗帜——我的教育思想历程

手记一:爱心和童心——我和学生的感情故事
关于爱心和童心的随想
当一个好老师的基本条件
“是我们把您气病的”
“给人民作牛马的,人民永远记住他”
学生们的“秘密行动”
我这是在还债啊
生日的祝福
我给学生送生日礼物
为学生举行生日晚会
“祝李老师生日快乐”
宁玮:祝你一路平安!
每星期只吃一次肉
“阿姨,你吃鸡蛋吧”
高考落榜
宁玮,好人一生平安
爱的升华
《爱的教育》与帮助伍建
爱的升华与教育的最高境界
爱心捐款与诚实品德

手记二:与顽童打交道——“后进学生”的转化
教育呼唤民主、科学与个性!——转化“后进学生”的指导思想
“后进学生”教育要民主:用心灵赢得心灵
“后进学生”教育要科学:把教育主动权交给学生
“后进学生”·教育要个性:不以分数论英雄
把更多的关注投向他们——我对“后进学生”的认识及转化
“后进学生”家庭方面的原因
“后进学生”学校方面的原因
“后进学生”个人方面的原因
“后进学生”的教育方法
我和万同的故事
我当了一回“福尔摩斯”
“新官”未能烧到“三把火”
未曾料到的“知名度”
他给自己找了个“帮助人”
《烈火金刚》手抄本的诞生
“未娶媳妇就想不认娘”
“我们才是你真正的哥儿们”
我替万同回绝了一封“情书”
再次作弊以后
语文考试得了76分
“纠察员”成了偷盗者
在集体目光的关注下
“我为万同的进步而高兴”
“我感谢同学们对我的帮助”
国旗下的讲演者
烛光里的泪花
附:万同后来怎么样

手记三:锻造卓越人格——“优秀学生”的培养
对“优生”培养的思考
“优生”特点的两兼性
“优生”教育不能只注重分数
培养“优生”六大方法
程桦:让思想飞翔
多才多艺的少年
班长的就职演说
作文大赛第一名
我大喝一声:“程桦!站起来!”
超越自我,超越名人
附:程桦来信
杨嵩:在顺境中不断战胜自我
“小调皮蛋”来到我班里
被复旦大学少年班事迹震撼
不断给他出“难题”
室内田径运动会
把命运的打击当作新起点
从竞选班长到面见市长
黄金涛:日记中的心路历程
日记——人格长跑的记分牌
老毛病重犯并不是说话不算数
让他体验战胜自己的喜悦
文学作品点燃思想的火焰
学习上“每天十问”
理想的追求比追求的理想更重要
王铜:男子汉的追求!
第一天就被“请”到了校办公室
公然向集体挑衅
同学称他为“持不同政见者”
“非常感谢李老师朋友般的理解”
出现了“敏感”问题
“重塑形象”
“铁腕”班长
三年高中的辉煌叹号

手记四:回答心灵的呼唤——青春期教育的尝试
负重的心灵向谁求救
“老师讲的不是我们想的”
“难道我真的得了什么病吗”——一位少女的谈话录音
教师要优化学生的心理教育
心理教育的途径与形式
心理辅导通信选
我是不是变坏了
我怎样改变自己孤僻的性格
男女同学交往引起别人误解怎么办
什么样的自我是最美的
心灵,是这样打开的
细心呵护心灵的幼芽

手记五:沉重的思考——由一位女生自杀引发的德育剖析
她给教育者留下什么“遗产”
曾经是朵“小红花”
孤独的思考者
心灵的自白——宁小燕日记选评
“纸船”破碎了
不仅仅是“宁小燕”的悲剧
德育观念的十大碰撞

手记六:生死两地书——和远方一群中学生的通信
杨守丰:一个普通而伟大的灵魂
“我希望自己能给这个世界带来光明和幸福”
“这是一本震撼我心灵的书”
“我走过一条特殊的人生之路”
“我觉得有必要告诉您一条不幸的消息”
“她在别人心中树起了巍巍丰碑”
“她有一颗与人为善的高尚心灵”
“她应该被称作英雄”
闻春晓:我的朋友,我的同志
“我为守丰拥有你这样的朋友而感到欣慰”
“李老师,请原谅我对你文章的拙见”
“我非常想得到你的帮助”
李逢春:从少女到法官
“我很渴望您能理解并且帮助好您班里的女同学”
“李老师,您是第一个知道我内心秘密的人”
“李老师,非常感谢您给了我极大的帮助”
“好羡慕您手下的每一个同学”
“生命列车”继续前行

手记七:“让人们因我的存在而感到幸福!”——引导学生关注周围的人
关于“爱”的见面礼
教学生捕捉幸福
拨动心弦的《凤凰琴》
爱,意味着对人的尊重
感受父母如山的爱
手拉手,同在一片蓝天下
学会感动,学会感恩

后记:我的感谢
附一 善良的宁玮来到我的学生中间
附二 查有梁:提高师生素质的有效途径
附三 补言:我为什么写《爱心与教育》
附四 共同的情怀共同的爱——写给我的读者朋友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