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田宗一郎:摩托大王
一提起本田,人们立即就会想到摩托车,这一知名品牌一度几乎成了摩托车的代名词。只有50年历史的本田公司,如今在世界摩托车业雄踞霸主地位,在全球汽车业中声名显赫,资产额达300亿美元,年销售额近400亿美元。难怪其创始人本田宗一郎(1906~1991年)面向故乡光明村那宁静安详的原野对其密友藤泽武夫说:“我们都度过了很有意义的一生。”
1906年,本田宗一郎出生在日本滨松市磐田郡光明村,父亲是个铁匠,宗一郎有8个弟妹,虽然日子过得有一些苦,但一家人还是快乐、幸福。
宗一郎在家里是老大,由他看护弟弟妹妹,但是他偏偏喜欢出去跑,所以挨了不少骂。父亲是个铁匠,因此很看重时间,所谓“趁热打铁”就是指抓住最好时机下锤,这样打出的铁才是好铁。在父亲的潜移默化之下,宗一郎虽然调皮爱玩,但却逐渐养成了严守时间的习惯。
同时,在耳濡目染中,他对机车事业产生了兴趣。小时候,当他第一次看到汽车时,就对汽车很痴迷,他的传记记载:“我忘了一切地追着那部汽车,我深深地受到震动,虽然我只是个孩子,我想就在那个时候,有一天我要自己制造一部汽车的念头已经启动了……”
宗一郎是一个有事业心的人,他决定小学毕业后就到东京去,看看外面的世界。刚好这时他在父亲订的一份《自行车世界》杂志上,看到了一则招工广告,于是说服了双亲,去信应聘。通知书很快就寄来了,毕业典礼结束后,宗一郎立即跟父亲去了东京。
繁华的东京大马路上,汽车川流不息。早在8年前宗一郎就见过汽车,但8年后,对于汽车的痴迷程度还是如此。作为乡下人第一次来到大都市东京,白天车水马龙、晚上灯红酒绿的热闹情景,使他惊叹不已。
有一家汽车修理厂,厂里有15名职工,生意十分兴隆。父亲向老板问候并把儿子托付给他之后,就匆匆赶回去了。就这样,宗一郎住进了修理厂。
在那里他整整呆了6年,宗一郎注意学习,很快掌握了汽车的全部修理技术,也懂得了在工作认真负责的同时,必须对待客人热情,才会有生意的来源。这时,他已经不满足于做一个雇工,于是在老板的支持下,他返回故乡,用老板给的200日元作为启动资金,挂起了“技术商会滨松支店”的招牌,开始了自己独立的创业生涯。
开业后,宗一郎凭一手精湛的修车技术,赢得了许多顾客的好评。生意不断地扩展,修理工也增加到6个人。他这时充分发挥了小时的聪明劲,只要有时间,他就会钻到屋子里,进行发明创造。经过废寝忘食的研究,他研制出取代木制车轮辐条的铁制车轮辐条,在博览会上获得专家好评,并向国家专利局申请获得了专利权。
当时,宗一郎还不到30岁,已经很阔绰了。修车的事都交给雇员去干,他仍然喜欢摆弄机器。他制造出摩托艇,带上年轻职工在湖上兜风。他还驾驶一辆由他改良的福特汽车,参加全日本汽车速度大赛,生活紧张又刺激。事业上的成功也给他带来了甜蜜的爱情,1933年,他和小学教师佐智结婚了。但发明家的新婚生活没有任何浪漫之处,既无婚假,也无蜜月,他一头钻进了实验室继续发明。而妻子却无怨无悔,当了宗一郎的贤内助。后来,宗一郎用“校长先生”来称呼自己的太太,他说,因为有了她,自己这个磨人的孩子头才得到了教育,才能够生活在这个世界上,取得那样的成就。
1934年,宗一郎创建了“东海精机公司”,虽然初出茅庐,但在他的努力经营下,公司总算生存了下来。
1941年,日本偷袭珍珠港,太平洋战争爆发。日本政府出于侵略战争的需要,对汽车的生产、配给和价格都进行了严格的控制。宗一郎的公司曾有2000人被充当征用工或义务劳动工。由于征兵,为了弥补男工被驱赶上战场后的人力不足,当局就征用大量女工顶替,东海精机被征用为军需工厂。
停战后,作为彻头彻尾的军需工厂的东海精机陷入了僵局,一筹莫展。
宗一郎将自己拥有的股份全部卖给了丰田汽车工业公司。钱到手后,他曾考虑过干一番事业,但当时社会一片混乱,几乎所有物资都受美国占领军控制,若贸然从事必然失败。
宗一郎重新开始从零做起,准备搞纺织机器。他盖了座160平方米的房子,并挂起了“本田技研所”的牌子,着手改良织布机。但是,很快就陷入了僵局。由于投资太大,卖股份所得的一笔资金已所剩无几了,而新织布机还没试制出来。于是,他就想到汽车,但汽车比织布机更费资金,他又想到了摩托车。
当时,陆军通信设备上的微型发动机已经派不上用场了,都堆在仓库里。宗一郎知道这个消息后,用便宜的价格将其买了下来,作为动力系统安装到自行车上。
当时,交通很混乱,火车和公共汽车又少又拥挤。被称为“吧嗒吧嗒”的机动自行车,虽然开动起来响声震耳,黑烟直冒,但仍然很畅销。顾客从各地蜂拥而来,产品供不应求。发动机和自行车的形状、颜色都不尽相同,用白铁皮精心做成的汽油罐十分精致。不到10人的技研所,可月产300辆机动自行车。
战时,“一滴油一滴血”,汽油被视为至宝;战后仍十分短缺,如果超量使用,就会遭到处罚。如果没有了油,机动自行车就没法开。宗一郎想到战时曾用松节油代替汽油,于是购买了山林,挖树根提取松节油。然而,由于没有好的精炼设备,所以产量少且质量差。后来把这些松节油掺进黑市买来的汽油里,一起出售。掺有松节油的汽油有一股香味,即使被人发现了,也可争辩抵赖,免于处罚。
“吧嗒吧嗒”的月产量后来增到700辆,微型发动机不够用了,就开始自己制造。就在这时候,一个叫河岛喜好的专科毕业生,加入了宗一郎的事业。几十年后,就是他接替宗一郎,出任本田技术研究工业总公司董事长。
宗一郎和河岛马上着手设计发动机。资金不足,宗一郎只好把父亲辛辛苦苦买来的山林卖掉,筹措资金。父亲仍在做些镰刀、锄头之类的农具分发给邻居。
经过努力,他们终于制造出A型发动机。A型发动机的问世,使“吧嗒吧嗒”月产量高达1000多辆。本田宗一郎只花了1年时间,终于从战争废墟上站了起来。
1947年底,宗一郎成立了本田技研工业总公司,职员超过120多人。
宗一郎是一个十分严厉的老板,如果发现有人干活偷懒,他的拳头就会无情地飞过去,甚至抄起身边的扳手砸过去。当时工厂里有两间厕所,老板脸一变,大伙就躲进厕所去,厕所一时被挤得满满的。不过,宗一郎不只对别人严厉,对自己也是同样如此。
载有A型发动机的车子销路非常好,但他并没有满足,又以更大功率的发动机为目标,相继研制出性能更好的B型、C型发动机。
为了检测自己的劳动果实,载有C型发动机的自行车参加了东京日美对抗赛,并获得了胜利。宗一郎又向自己的纪录挑战,研制出D型发动机。他认为挑战和改良相结合,就会产生出不可估量的动力。功率太大了,宗一郎又改进车身,终于试制出第一辆新车。“以速度寄托自己的理想”,所以这辆试验车被命名为“理想号”。这是从自行车到摩托车的一次质的飞跃。
不过,当时也有一些难题,比如尽管产品供不应求,不断扩大产量,却没赚到钱,原因是不能如数收回货款。原来主顾是一些小自行车店和黑市投机者,还有一些是想挥霍一把的退伍军人。一些商店昨天还在营业,今天就关门倒闭了,店主和家人出逃,赖账者屡见不鲜。所以,宗一郎有一种生产量越大,自己就越危险的感觉。虽然有精良的技术,但没有经营管理和销售服务等方面的经验,还是达不到目的。
这时,本田宗一郎认识了藤泽武夫。宗一郎和藤泽一见面就定下了今后将相互合作下去,不是董事长和职工之间的上下级关系,而是事业伙伴。
藤泽果然是一个具有经营管理和销售方面才能的人,不久公司各项业务就走上了正轨。于是,宗一郎就把管理事务交给藤泽去干,自己则和河岛共同研制出顶阀式发动机。两个月后,划时代的“理想正型”摩托车终于试车成功了。没有过多久,又推出了“奔利”、“天使”和“佳普”号。“佳普”型摩托车十分畅销。藤泽一方面扩大国内销售,一方面打开出口渠道。
在经营摩托车获得成功以后,本田于1962年开始涉足汽车生产。他们利用在摩托车开发、经营中获得的丰富经验及大量资金,不顾一切地投入汽车开发,结果获得极大成功:先后推出过“T360”型卡车、“S500”型轿车、“N360”型轿车等汽车产品,其中“N360”型轿车成为过全球畅销车;设计开发的CVCC发动机以及安装此种发动机的汽车,因其控制排污效果好而于1975年在世界汽车界引起极大轰动,为公司赢得了不可计数的利润及崇高的商业声誉。
在日本,被誉为“摩托之父”的本田宗一郎,原先只有小学文化程度,在复杂的环境中,为什么能创建出世界一流的企业呢?
本田汽车之所以能够有今天的光景,可说全是本田宗一郎个人始终凭着决心和毅力,不畏艰难而有所成就的。本田先生深知:所作的决定或所采取的行动有时候只够应付眼前状况,然而要想成功就必须把眼光放远。
听说过尼加拉瀑布症吗?有些人在这条波涛滚滚的河流中,只看见不远的礁石并防止碰撞,却没考虑到如何避开更远的致命瀑布。
成功或失败都不是一夜造成的,而是一步一步累积的结果。给自己订下更高的追求目标,掌握自我而不受控于环境,把眼光放远,采取行动,坚持下去,你就可以获得成功。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