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耶克(Friedrich August yon Hayek,1899~1992年)是20世纪经济学的一个重要人物和奥地利传统的最主要代表,不仅在经济学领域,而且在政治哲学、社会学、法学、心理学和认识论领域的一位多产学者。<br> 哈耶克的经济自由思想源于他独特的方法论基础。哈耶克的方法论来自于奥地利传统,特点是主观主义(subjectivism)和个人主义 (individualism)。19世纪末奥地利学派与德国历史学派之间发生了“方法论之争”,这场论战深刻影响了哈耶克的方法论。哈耶克采用的方法论准则,是他关于经济学主题作为天然秩序的经济现象这一观念的直接反映。<br> 哈耶克认为社会研究有着不同于自然科学的特殊对象和方法,它讨论的是人与物或人与人的关系,目的是解释许多人的行为所带来的无意识或未经设计的结果。哈耶克方法论的根本是个人主义方法,他的货币理论、经济周期理论、市场机制理论、经济演进理论,还有他对法律乃至其他更广范围内问题的研究无不以个人主义为出发点。他认为只有通过理解个体的人的行为,才能够理解人的集体的行为。<br> 20世纪20—30年代,哈耶克和米塞斯领导了著名的关于“社会主义经济计算是否可行”的论战。哈耶克在和兰格等人的论战中提出了自己的市场机制理论,包括信息分散理论、竞争理论和消费者主权论(Consumer Sovereignty)。哈耶克认为信息分散论是市场机制理论的重要基础。市场信息是分散在个人手中的,因此计划无法获取合理的价格。而合理的价格需要自由竞争的市场环境,哈耶克在批判完全竞争理论的同时,也提出了自己的竞争理论。哈耶克进一步认为,竞争是一个发现的过程,人们通过参与商品的生产和交换,不断发现新的需要和满足这些需要的新方法。消费者主权论是哈耶克整个市场机制理论体系的起点,是指消费者在确定商品生产的数量和类型方面起着决定性的作用,生产者最终要听命于消费者,即使垄断、计算技术升级和政府干预也不能违反这个原则。<br> 哈耶克的货币、资本和经济周期理论是早期的重要经济思想。受魏克塞尔和庞巴维克的影响,哈耶克的货币理论表现在“货币中性论”(Money Neutrality)和“货币非国家化”(denationalization of money)两个方面,是由货币作为一种交换媒介的概念和价格体系作为一种信息传递网络的概念相结合组成的。在哈耶克看来,货币数量变动后,不管一般物价水平是否变化,只要各种商品相对价格发生变化,就会对生产结构产生影响。<br> 因此,只要货币能保持中立,就不会影响经济自动均衡的机制。这种动态变化有利于经济发展,保持货币中性是实现经济均衡的重要条件。货币非国家化是指各家银行发行有自己注册商标的货币。哈耶克认为,货币发行权如果由国家垄断,必然会造成市场经济的不稳定,引起失业和通货膨胀。货币的最优数量是没有任何可能事先确定,惟有市场才能发现的。到了 20世纪70年代中期,由于滞胀的出现,哈耶克本人也放弃了通过高度政治化的货币机构来实现货币稳定性的想法。<br> 哈耶克的资本理论传承了奥地利学派的衣钵,把资本品归结为土地和劳动,将“资本问题”的核心确定为协调在时间过程中的经济活动的市场能力问题。哈耶克资本理论中最根本的一点是,资本是异质的,而不是同质的——它不能被用于多种用途。哈耶克在庞巴维克“迂回生产” (roundabout way 0f production)的概念框架基础上,着重研究和分析了资本和生产过程中包含的时间因素。<br> 哈耶克的经济周期理论是基于价格决定生产方向的理念之上的,货币的引入使均衡脱离了自给自足的封闭经济系统。哈耶克经济周期的过度投资理论,本质上是一种经济波动的货币理论。经济周期是信贷经济固有的产物,因此价格稳定性无法抑制这种固有的;实际波动性。哈耶克认为经济周期波动本质是协调问题(co—ordination problem)。哈耶克经济周期理论的主要成果在于分析了不平衡现象,包括货币在经济循环期问造成的生产结构不平衡和资本品生产与消费品生产之间的不平衡。<br> 哈耶克的上述经济自由理论,使得20世纪30年代他与凯恩斯之间发生了一场针锋相对的争论。哈耶克认为凯恩斯在否定他的基本观点——即市场经济可以根据需要自动地进行结果转换——从而为扩大政府的作用、放弃传统的“不干预”政策而寻找借口。双方在关于信息和协调、货币和资本理论、经济周期和宏观经济学的微观基础等问题展开笔战,辩论的结果直接影响了现代宏观经济学,使之成为新古典经济学和新凯恩斯主义经济学的战场。<br> 从经济演进(evolutionary)思想的角度来看,哈耶克也是一位不可忽视的代表人物。哈耶克演进思想的基础是自发秩序(spontaneous order)。<br> 他对自发秩序思想的扩展主要沿着两条路径:一是在苏格兰启蒙哲学家和门格尔的自由主义基础上为自发秩序思想提供了一个认识论背景;二是清晰地阐明了经济制度,尤其是市场价格,在形成市场的自发秩序过程以及在整个社会生活中所发挥的作用。自发社会秩序的意思是指那些实践、规则、制度等,并非人类有意识、自觉地创造出来,而是无数按自己的计划追求各自目标的人们无意识行为的结果。这种内生于社会制度系统而自然形成的社会扩展秩序是人类社会制度向前演化的关键。<br> 哈耶克在斯密“劳动分工”的基础上提出了“知识分工”(the division of knowledge)的观点。哈耶克在知识论当中,将人类知识依据性质分为明示(elicit)知识和默示(tacit)知识,并提出了知识存在的状态:只有分立存在的个人知识,而没有一种先验的总体性的知识。知识论在自由市场中的应用主要是价格理论,价格体系构成了具有分立、分散甚至独一无二的私人知识的市场当事人之间交流和沟通信息的有效率的社会机制。<br> 哈耶克在知识论的基础上,提出了自发的文化演进(cultural evolution)思想。哈耶克关于文化演进的思想和社会秩序形成的思想有关,社会秩序的自发文化演进是互动的、独立的、学习的和遵循规则的个体无意识的结果。<br> 在新制度经济学(New institutional economics)中,演进经济学动态进化分析框架下的哈耶克传统制度经济学是理论主线之一。对制度演进的经济学分析的重要内容是对由哈耶克提出的关于惯例和制度的自发演进的博弈论解释。<br> 哈耶克是新自由主义(Neo—liberalism)的主要代表,对20世纪70年代以后英国和美国政府的影响可以说是空前的。哈耶克自由理论的思想渊源,主要是继承了英国的古典自由主义传统。新奥地利学派和伦敦学派是新自由主义中最激进的学派,哈耶克是伦敦学派的核心人物,他的经济自由思想构成了新自由主义经济学的核心理论。这里着重阐述关于税收、公平与效率问题以及国际经济理论:哈耶克特别关注税制的效率原则,强调税制的整体累进程度不能过高。哈耶克的税制公平观是权衡效率与公平的替代关系而做出的折衷考虑,这种折衷基于哈耶克最为根本的经济自由原则。在哈耶克眼中,平等不能仅被认为是收入和财富上的平等,而是应该被理解为机会平等,即每个人在市场竞争或其他场合中都享有同样大小的参与机会、获胜机会和被挑选的机会。在国际经济关系问题上,哈耶克呼吁,必须有一种权力可以制止各个国家有害于邻国的行动,必须有一套规定一个国家可以做什么的规则,以及一个能够执行这些规则的主管机构,只有法治保障各国权利的执行。<br> 对待新自由主义,需要根据我国实际对经济学思想和理论进行分析和研究,必须坚持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进行全面、深入的评析。本文最后比较马克思主义的观点和哈耶克的思想,马克思和哈耶克都钻研了经济学、哲学、法学、社会学等诸多领域。哈耶克与马克思的经济思想之间,如货币理论、演进思想有形式上的相似之处,但是两者的理论之间存在根本性区别。在经济领域,马克思和哈耶克的本质分歧在于价值理论、货币理论、资本理论、经济周期理论和竞争理论;在非经济领域,两者的思想差异表现在社会发展观、自由观和社会主义观等方面。<br> 本书的主要特色和创新之处体现在:(1)对哈耶克的纯经济理论进行相对全面系统的研究在国内目前当属首次,丰富了国内经济思想史研究的内容。(2)力戒国内外学者从各自的角度出发进行研究和评论的局限性,排除当代社会思潮的干扰。试图将国内外学者对于同一种理论的评价放在同样的背景下比较分析,把哈耶克的理论说清说透。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