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亚洲法论坛.第二卷.Volume ??,亚洲信息法研究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811096712
  • 作      者:
    田禾主编
  • 出 版 社 :
    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07
收藏
内容介绍
  《亚洲法论坛第2卷:亚洲信息法研究》为亚洲法论坛的第二卷,内容包括亚洲信息化建设的法律体系、亚洲的政府信息公开制度、亚洲的个人信息保护法制、亚洲的电子政府法制、亚洲计算机犯罪及其立法等内容。全书内容由浅入深,可供相关研究的读者阅读或参考。 
  尽管日历上是三九严寒,可窗外阳光和煦,暖风习习,丝毫没有数九寒天的迹象。北京,可能全球,今冬似乎都受到温室效应的影响。专家们喋喋不休地告诫人们暖冬可能带来的危害,可没有人能够想出良策来减少由于人类的过度开发而给我们生存的这个星球带来的重负。作为法律工作者,我们无法阻止人类对自然的破坏,也无法控制人类的贪婪欲望,正是怀着对自然的忧虑和愧疚之情,我们编完了亚洲法论坛第二卷——《亚洲信息法研究》。亚洲法论坛作为一个平台,我们希望在这里展示亚洲各国在法律上取得的成绩和存在的不足,更希望能够透过《亚洲法论坛第2卷:亚洲信息法研究》展现出亚洲各国和各地区人民的人文和自然情怀。《亚洲法论坛第2卷:亚洲信息法研究》的内容是亚洲的信息法制,尽管与后一种愿望似乎相距千里,但仍然期望其能传达出这样的精神。
展开
精彩书摘
  一般说来,较发达国家的以下几种法律比较健全:(1)刑法和商法;(2)知识产权法;(3)针对计算机和电子商务的特别立法。各国法律是否适应反计算机犯罪的需要,取决于其刑法、商法和知识产权法以及与计算机犯罪相关的其他法律的范围和相互作用。简言之,后一种法律是对前一种法律的不足的补充。例如,英美法系就用知识产权法来保护有价值的信息,因为习惯法认为信息不是财产,不可能被偷窃,因而不应以刑法与偷窃或不诚实相关的条款来追究信息侵权。许多国家的刑法难以追究一些计算机犯罪,如在互联网上放人攻击和猥亵性的内容等行为,因为这超越了权限。这就需要其他的法律对其加以补充和弥补。
  刑法的职责是维护国家的稳定、个人人身和财产安全。每个国家的刑法对犯罪的定义不尽相同,但其内涵却有某种一致性,这有助于国家应对计算机犯罪。然而,尽管计算机犯罪的危害性非常大,但世界上仍然大约有上百个国家没有打击计算机犯罪的相应法律,即便是国际警察组织成员国中,也约有60%的成员缺乏反信息犯罪及其相关犯罪的合适法律。
  对于是否需要制定专门的打击计算机犯罪的法律,各方存在一定的分歧。有人认为,鉴于计算机犯罪的严重性,也因为国家仍然袭用属地原则管辖和治理计算机犯罪,因此应该制定特别刑法。但也有人认为,除了很少的计算机犯罪外,大多数计算机犯罪还是以新的形式犯老的罪行,如盗窃、欺诈等传统犯罪,没有必要制定特别刑法,通过修改现有刑法就足以应对。前一种说法得到比较广泛的认同,人们普遍认为,计算机犯罪是一种新的反社会行为,现有刑法并不能有效应对。不过,笔者并不同意这种过于简单的观点,由于计算机犯罪实际上由各种分散的行为构成,有些行为可以根据传统刑法来处治,有些行为则需要修正传统刑法,还有些行为需要采用新的刑法,具体情况应具体处理。
  ……
展开
目录
东亚共同体形成的可能性与亚洲法研究的意义(代序)
第一章 亚洲信息化建设的法律体系
第一节 信息法的含义
一、信息权利的构成
二、信息自由
第二节 信息产业及市场监管法律体系
一、信息产业及市场监管的正当性
二、亚洲国家和地区信息产业及市场监管体制的现状与问题
三、亚洲国家和地区健全信息产业及市场监管体制的基本思路
四、亚洲国家和地区信息产业及市场监管体制改革的具体措施
第三节 信息安全监管法律体系
一、政府信息安全的监管
二、公共信息安全的监管
三、根据互联网时代的特点设置监管机构和监管协调机制
四、综合运用不同监管方式和手段
五、归责原则
第四节 信息化条件下的知识产权保护法律体系
一、网络环境下知识产权的侵权状况及其危害性
二、执法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三、加大知识产权保护力度的具体措施
四、完善著作权管理制度
五、加强网络环境下的著作权保护和数据库保护
第五节 全球化与亚洲信息法发展
一、WTO对信息法律规制的影响
二、WTO允许的信息产业和市场规制及最惠国待遇豁免
三、亚洲国家和地区开放信息产业和市场的法律改革

第二章 亚洲的政府信息公开制度
第一节 亚洲政府信息公开法制状况
一、政府信息公开的立法概况
二、亚洲主要国家和地区的政府信息公开立法情况
第二节 亚洲政府信息公开制度的适用范围
一、亚洲政府信息公开制度的适用主体
二、亚洲政府信息公开制度的适用客体
三、亚洲政府信息公开制度中的不公开信息
第三节 亚洲政府信息公开制度的推进及保障机制
一、亚洲政府信息公开的方式
二、亚洲政府信息公开的推进机构
三、亚洲政府信息公开的具体推进措施
四、亚洲政府信息公开的监督机制
第四节 亚洲政府信息公开的救济机制
一、概述
二、亚洲政府信息公元的行政复议制度
……
第三章 亚洲的个人信息保护法制
第四章 亚洲的电子政府法制
第五章 亚洲计算机犯罪及其立法
后记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