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说讲义气,人们很自然就想到了山东人和山西人。无论是梁山水浒好汉式的山东人,还是关二哥式的山西人,都是讲义气的典范。其实说到讲义气,四川人也是丝毫不逊色与山东人、山西人的。
四川人讲“义”!义是什么?大儒孔子、孟子早已解释得清清楚楚。义的基本含义:一是忠于朋友,同生死、共患难,一诺千金;二是行侠仗义,扶危救难。近代四川有一种叫袍哥的民间帮会团体,是哥老会的一种组织形式。“袍哥”信服的是义字当头的红脸关公。
袍哥是四川土话,俗名“购皮”,也叫“海光棍”。“袍哥”二字的来源,据袍哥们自己说是根据《三国演义》来的——美髯翁关羽为了保护两位嫂嫂被逼投降后,一心想收服关羽的曹操经常赐给金玉珠帛,但关二爷概不接收,一次曹操将日行千里的赤兔马赠给了关羽,关公大喜,说有此良马不日将与兄长刘备相会,于是曹操闷闷不乐,后来曹操见关羽穿了自己赐的锦袍却在外面罩了件旧袍,便问其原因,关羽答道:“旧袍是我大哥刘玄德所赐,如今受了丞相的新袍,却不敢忘却大哥的旧袍。”四川袍哥对武圣人关羽这种义薄云天的人格佩服得五体投地,于是以此为名。袍哥兄弟处处以关羽作行为楷模,他们常挂在嘴头的一口话是:“袍哥人家,义字当先,决不拉稀摆带。”袍哥的影响范围很广,袍哥的成员遍及社会各阶层。俗称袍哥“一多”:仁字号上的谷子多,参加者多为士绅、富户、官员、书生,位最尊;义字号上的银子多,入义字号者的行商、坐贾、业主为多;礼字号的定子(即拳头)多,参加者以烟、赌、匪盗为多。袍哥文化实际上就是一种民间帮会文化。袍哥讲的是纪律严明,所以在袍哥内部,有许多戒条,主要有四不准:一不准穷人卖个(装桶子出卖袍哥);二不准卡字更股(分钱财不公平);三不准进门参灶(看内财,与袍哥妻女通奸);四不准红面肆凶(发酒疯,乱出言语,不认真)。至于违规者,必须受到“家法”制裁,轻者磕头认罪,最严重的必须“三刀六个眼”,严刑处置。
在近现代历史上,四川人以袍哥为荣耀。不论城乡,各行各业,男女老少,都有袍哥成员。四川全省人口有袍哥身份者在70%以上。从省主席、参议员到县长、乡镇保甲长,绝大部分都有袍哥身份。所以,袍哥到处都吃得开,受到人们的敬畏。
1911年5月9日,清政府接受盛宣怀的建议,收回地方筑路权,宣布铁路国有,将集股商办的川汉铁路路权拱手让给外国列强。由于四川人民对于清政府的股权赔偿不满,反清情绪迅速高涨,四川的保路运动在极短期内如火如荼地迅猛展开。两个月中,全川大多数州县建立了保路同志会,其中有同盟会,有立宪派,但最主要的力量是各地的袍哥,同盟军所依靠的力量,也就是袍哥与新军,四川同盟会负责人熊克武、尹昌衡、杨庶堪、吴玉章等人也都加入了袍哥。1911年8月4日,川西各地袍哥大爷到资州(今资中)罗泉井召开袍哥攒堂大会,商议保路反清事宜,决定将保路同志会改为保路同志军,在川西地区举行反清大起义。9月7日成都血案爆发后,以袍哥会为主保路同志军开始全省武装起义。保路运动成为辛亥革命的导火线。由此可见四川人的团结意识。
袍哥会虽然有黑社会性质,但在民国时期四川政治舞台上中央势力地方势力错综复杂的矛盾,有时共产党也会依靠、发掘这类乡土组织力量,因此有很多的袍哥头目与共产党联络紧密,甚至直接为共产党事、提供方便,这些袍哥被共产党称为红色袍哥。如邛州的川军团长王伯高,二十军驻成都办事处少将主任杜重石。
到了现代,袍哥这样的组织虽然已经消亡,但四川人这种抱团打拼,讲义气的故事还是在各个行业延续。霖林在《四川人与重庆人》一文中讲了一个现代四川人的真实故事,最能体现四川人的团结精神文中,小徐是很标准的“川妹子”,是在深圳开发廊的。一般说来发廊妹的会给人留有不良印象。至少与一些不正当职业联想到一起。但小徐是做正经生意的,除了洗头和刮脸以外,别的活计不干。小徐说,到店里要求“特别服务”的人每天都有四五个人,她说,要想挣钱在这里很容易,但是“钱要挣得干净”,所以,小徐只能在这里维持着,每个月除了房租水电外,所剩不多。有一次,几个烂仔喝多了酒,到小徐的店里滋事,小徐很害怕,幸亏在附近车衣厂打工的川妹子、川小伙出来解救,否则后果不堪设想。小徐事后说,在家靠父母,出门靠朋友“我们遇到了麻烦时,只要会讲四川方言的人,无论他来自成都、广元还是来自重庆、万县,大家都会互相帮助,因为我们都是四川人”。
……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