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多维度分析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508446349
  • 作      者:
    李雅兴著
  • 出 版 社 :
    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07
收藏
作者简介
    李雅兴,女,1966年生。湖南隆回人。1988年在湖南师范大学获史学学士学位,2002年在华中师范大学获法学硕士学位,现为湘潭大学哲学与历史文化学院副教授,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硕士点负责人,政治学系副主任,民革湘潭大学支部主委。主要从事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和思想政治教育研究,已在《社会主义研究》、《社会科学家》、《江西社会科学》、《甘肃社会科学》、《求索》等期刊上发表相关学术论文30余篇;独著和参与编著专著各1本,参编教材3本;主持省社会科学和教育科学规划课题2项、教育厅和校级课题3项,参与完成国家级、省级课题8项;曾获省级教学奖和献计献策奖各1项,校级管理奖2项,其他省、市级奖10项。
展开
内容介绍
    建设和谐社会,是中国共产党人不懈追求的一个社会理想,也是全世界人民共同追求的目标,这是一个崭新的重大课题,《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多维度分析》试图从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等多维度来进行研究和分析,提出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需要解决的问题并对解决这些问题的方法做了探讨。
    读者对象:高等学校相关专业学生、老师及有关研究人员,政府工作人员、党政领导。
展开
目录
前言

第一篇 导论
第一章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涵义、原则和意义
第一节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科学涵义
第二节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指导思想、目标任务和原则
第三节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大意义

第二章 马克思恩格斯的环境友好型思想及其现实意义
第一节 马克思恩格斯的环境友好型思想
第二节 马克思恩格斯的环境友好型思想的现实意义

第二篇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政治维度分析
第三章 我国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优势基础
第一节 我国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政治优势
第二节 我国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理论基础

第四章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
第一节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要求加强和提高党的执政能力
第二节 爱国统一战线与党的执政能力建设
第三节 新阶层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

第五章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与转变政府职能
第一节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迫切需要转变政府职能
第二节 和谐社会的政府的功能和目标定位

第六章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与正确处理新形势下的人民内部矛盾
第一节 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
第二节 新形势下人民内部矛盾的突出表现与特征
第三节 正确处理新形势下人民内部矛盾的基本思路

第三篇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经济维度分析
第七章 构建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相适应的经济发展模式
第一节 现阶段影响我国经济发展方式的主要表征
第二节 构建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相适应的可持续型经济发展模式
第三节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须走新型工业化道路

第八章 构建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相适应的利益分配与协调发展机制
第一节 构建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相适应的和谐利益分配机制
第二节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务必加强地方政府与群众利益联系
第三节 构建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相适应的医患关系

第九章 构建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相适应的区域及产业协调发展模式
第一节 区域间产业协调发展的评价标准及其相互关系
第二节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要求大力加强新农村建设

第四篇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社会维度分析
第十章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需要大力加强社会管理
第一节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需要建立社会管理新格局
第二节 公众表达与公众参与是构建和谐社会的最佳路径
第三节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构建大学生诚信教育体系

第十一章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过程中的社会保障
第一节 构建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相适应的社会保障体系
第二节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需要解决大学毕业生就业问题

第五篇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文化维度分析
第十二章 建设和谐文化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任务
第一节 建设和谐文化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的战略地位
第二节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建设和谐文化的根本

第十三章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要求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
第一节 和谐社会视角下的思想政治工作
第二节 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教育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要举措
第三节 加强和改进大学生的思想政治工作

第十四章 构建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相适应的教育公平
第一节 教育公平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作用
第二节 教育不公平的突出表现
第三节 实现教育公平的有效途径
参考文献
后记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