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礼学视野中的荀子人学:以「知通统类」为核心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533318468
  • 作      者:
    吴树勤著
  • 出 版 社 :
    齐鲁书社
  • 出版日期:
    2007
收藏
作者简介
    吴树勤,男,浙江海宁人,1974年10月生。1997年、2003年毕业于吉林大学哲学系。获哲学学士、硕士学位,2006年毕业于北京师范大学哲学与社会学学院、获哲学博士学位。现任教于山东工商学院公共管理学院。学术主攻方向为中国传统礼乐教化思想和教育经济管理。在《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学报》、《社会科学战线》、《甘肃社会科学》等刊物发表学术论文20余篇。合著教材和专著各一部。
展开
内容介绍
    本书试图立足礼学的视野,以“知通统类”为核心,对荀子的人学思想作一系统的动态的分析。<br>    礼学思想在荀子人学思想中占据重要位置,其地位不同于礼学在孟子思想中的位置。这与他们的天人观和人性论是密切相关的。<br>    本书主要从荀子人学思想的自然观根据、人性论根据、个体道德人格的培养、个人和社会价值的统一和理想价格的成就等五个方面对荀子的人学思想体系做具体阐述。
展开
目录
绪论<br>一、问题的提出<br>二、文献资料和相关研究成果<br>三、本书的主体思想<br>第一章  明于天人之分:荀子人学思想的自然观根据<br>一、天人之分<br>(一)“天人之分”思想提出的背景<br>(二)明于天人之分<br>二、圣人不求知天<br>三、“明于天人之分”的思想实质<br>(一)礼即人道即统类<br>(二)礼统养与用。实现天人统一<br>第二章  性伪分与性伪合:荀子人学思想的人性论根据.<br>一、人性内容的结构性分析<br>(一)性者,天之就也<br>(二)情者,性之质也;欲者,情之应也<br>(三)心也者,道之工宰也<br>二、人性恶与善的来源<br>(一)性恶说与人禽之辨<br>(二)化性起伪<br>第三章  礼以通情:个体道德人格的培养<br>一、称情而立文——个人情感与礼仪规范的内在统一<br>(一)丧礼的制定与人情的缘饰<br>(二)“称情而立文”何以成为制礼的普遍原则<br>二、情文关系的历史性动态统一<br>三、通情达道的修养功夫<br>(一)精于物与精于道<br>(二)教学与教化<br>(三)君、师之教<br>(四)虚壹而静的治心之道<br>第四章  礼以养欲:个人和社会价值的统一<br>一、礼者养也:道德与功利欲望的统一<br>(一)欲不可去<br>(二)明礼定分<br>(三)论德能行赏罚<br>二、营造礼乐和谐社会与培养道德人格的互动关系<br>(一)礼分以养和<br>(二)有治人始有治法<br>第五章  理想人格的成就<br>一、好法而行:作为道德初步成就的士的特征<br>二、笃志而体:君子的人格特征<br>(一)君子志于道<br>(二)君子乐得其道<br>三、知通统类:作为道德最高成就的圣人的特征<br>(一)“知通统类”是高明的道德智慧<br>(二)“知通统类”是自由的心灵境界<br>……<br>余论<br>附录一:从丧礼理论看先秦儒家的情感和道德原则<br>附录二:人是礼仪的存在<br>参考书目<br>后记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